7)、(0,3)、(6,4)和(2,1)。假定这些冲突是以偏向于5、0、4和1 来解决的。在第2级,会看到(0,1)冲突和(5,4)冲突。假设让1和4得胜, 则它们将被送到正确的输出线路。在第3级发生冲突也是可能的,但仅当两个信 元都前往同一输出线路时才会发生。如果它们前往不同的输出线路时,不可能有 冲突发生 (5)如果输入信元按照目的地顺序排列出现在输入线0、1、2、3、4、 5、6、7上,这样榕树交换机就不会丢弃信元。逻辑图如图2所示 图2 试题五 按照通用信元速率算法GCRA,通信量控制采用漏桶算法。PCR的倒数 T就是在峰值信元速率下的信元之间的时间间隔,L就是CDTV。假定每个守约信 元到达都要往漏桶中辊入T个单位的水,漏桶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率漏水,那么 水漏光需T秒时间。在连续突发N个信元期间,加到漏桶的水的总量是MT。这 里把信元发送时间记为δ,并且让δ≤T。在突发N个信元期间,漏掉的水的数 量等于(N-1)8,因为当第N个信元到达时,前N-1个信元已发送出去了。因 此,当第N信信元到达时,漏桶中的水共有NT-(N-1)8个单位,它应当不超 过漏桶的容量T+L,即NT-(N-1)6≤T+,因此N≤1+L(T-8)。现在T=/PCR=5μs, L=25μs,信元发送时间为δ=53×8/155.52≈2.73us,代入公式后得到N≈12。 因此,该连接的最大突发长度为12个信元。 试题六 (1) alpha. edu (2)smith (3)jones green brown (4)beta. gov (5)jones brown (7)传输控制协议TCP 试题七 问题1:LAN交换机相应端口的LEC地址 问题2:端口级VAN方案 问题3:中心路由器没有配置IPX协议支持 问题4:采用新的LAN交换机软件,使路由只在第一个请求包使用 后续建立连接之后的数据包利用ATM的VCC直接连通 问题5:参看附图。 附图:参考答案 全真预测试卷(三)上午试题
7)、(0,3)、(6,4)和(2,1)。假定这些冲突是以偏向于 5、0、4 和 1 来解决的。在第 2 级,会看到(0,1)冲突和(5,4)冲突。假设让 1 和 4 得胜, 则它们将被送到正确的输出线路。在第 3 级发生冲突也是可能的,但仅当两个信 元都前往同一输出线路时才会发生。如果它们前往不同的输出线路时,不可能有 冲突发生。 (5)如果输入信元按照目的地顺序排列出现在输入线 0、1、2、3、4、 5、6、7 上,这样榕树交换机就不会丢弃信元。逻辑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试题五 按照通用信元速率算法 GCRA,通信量控制采用漏桶算法。PCR 的倒数 T 就是在峰值信元速率下的信元之间的时间间隔,L 就是 CDTV。假定每个守约信 元到达都要往漏桶中辊入 T 个单位的水,漏桶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率漏水,那么 水漏光需 T 秒时间。在连续突发 N 个信元期间,加到漏桶的水的总量是 NT。这 里把信元发送时间记为 δ,并且让 δ≤T。在突发 N 个信元期间,漏掉的水的数 量等于(N-1)δ,因为当第 N 个信元到达时,前 N-1 个信元已发送出去了。因 此,当第 N 信信元到达时,漏桶中的水共有 NT-(N-1)δ 个单位,它应当不超 过漏桶的容量T+L,即NT-(N-1)δ≤T+L,因此N≤1+L(T-δ)。现在T=1/PCR=5μs, L=25μs,信元发送时间为 δ=53×8/155.52≈2.73μs ,代入公式后得到 N≈12。 因此,该连接的最大突发长度为 12 个信元。 试题六 (1)alpha.edu (2)smith (3)jones green brown (4)beta.gov (5)jones brown (6)25 (7)传输控制协议 TCP 试题七 问题 1:LAN 交换机相应端口的 LEC 地址 问题 2:端口级 VLAN 方案 问题 3:中心路由器没有配置 IPX 协议支持 问题 4:采用新的 LAN 交换机软件,使路由只在第一个请求包使用, 后续建立连接之后的数据包利用 ATM 的 VCC 直接连通 问题 5:参看附图。 附图:参考答案 全真预测试卷(三)上午试题
(考试时间9:00~11:30共150分钟) (1)A (2)C (3)A (4)B (5)C (6)D 7)A (8)B 10)A (11)A (12) (13)A (14)A(15)C (16)A(17)B(18)C(19)A(20)B (21)C(22)A(23)C(24)B(25)A (26)D(27)C(28)B(29)A(30)B (31)B(32)C(33)B(34)C(35)A (36)D(37)B(38)A(39)D(40)A (41)C(42)A(43)A(44)A(45)C (46)C(47)A(48)A(49)A(50)A (51)D(52)B(53)A(54)B(55)A (56)D(57)B(58)D(59)A(60)B (61)B(62)C(63)B(64)A(65)D (66)B(67)C(68)C(69)B(70)C (71)C(72)A(73)B(74)A(75)D 网络工程师全真预测试卷(三) 下午试题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4:0016:30共150分钟) 本试卷的7道试题都是必答题,请全部解答。试题 在 Windows2000 Server中设置DNS的合理配置过程如下 (1)添加IIS。在控制面板上的添加/删除程序的添加/删除 Windows 组件的 Interent信息服务即IIS选上并添加DNS服务。 (2)添加成功后,可以在控制面板的管理工具。打开DNS控制台。 (3)建立域名是ww. server.lab.edu映射本机IP地址。建立域名 “ server.lab.edu”映射本机IP地址的主机记录。(即ww. server.lab.edu 和 server.lab.edu指向某一个已知IP地址。分别建立edu、lab、 server域 建立ww主机记录。首先建立“edu”区域,选择“DNS→ SERVER(本DNS服务器 的名字)→正向搜索区域→右键→新建区域”。根据提示选“标准主要区域” 正向搜索区域”,在“名称”处输入“edu”。建立“lab”域:选“edu→右 键→新建域”,在“键入新域名”处输入“lab”。建立“ server”域:选“lab→ 右键→新建域”,在“键入新域名”处输入 server。建立“ww”主机:选 “ server→右键→新建主机”,名称为www,IP地址输入一个已知的有效IP地 址,如隔壁其他的某一个IP地址。可见,该域名w. server.lab.edu指向该 IP地址。 (4)TCP/IP属性中增加DNS服务器。在其他机器上的TCP/IP属性 中添加DNS服务器的IP地址,注意不是配置域名ww. server.lab.edu所指向的 IP地址。右键单击“网络邻居”属性;打开“本机连接”的属性,点击高级选 项,选择“DNS”标签。添加DNS服务器的IP地址。没有添加刚才设置的DNS 服务器地址的话,该PC机是无法识别以上建立的w. server.lab.edu
(考试时间 9:00~11:30 共 150 分钟) (1)A (2)C (3)A (4)B (5)C (6)D (7)A (8)B (9)C (10)A (11)A (12)A (13)A (14)A (15)C (16)A(17)B(18)C(19)A(20)B (21)C(22)A(23)C(24)B(25)A (26)D(27)C(28)B(29)A(30)B (31)B(32)C(33)B(34)C(35)A (36)D(37)B(38)A(39)D(40)A (41)C(42)A(43)A(44)A(45)C (46)C(47)A(48)A(49)A(50)A (51)D(52)B(53)A(54)B(55)A (56)D(57)B(58)D(59)A(60)B (61)B(62)C(63)B(64)A(65)D (66)B(67)C(68)C(69)B(70)C (71)C(72)A(73)B(74)A(75)D 网络工程师全真预测试卷(三) 下午试题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 14:00~16:30 共 150 分钟) 本试卷的 7 道试题都是必答题,请全部解答。试题一 在 Windows 2000 Server 中设置 DNS 的合理配置过程如下: (1) 添加 IIS。在控制面板上的添加/删除程序的添加/删除 Windows 组件的 Interent 信息服务即 IIS 选上并添加 DNS 服务。 (2) 添加成功后,可以在控制面板的管理工具。打开 DNS 控制台。 (3) 建立域名是 www.server.lab.edu 映射本机 IP 地址。建立域名 “server.lab.edu”映射本机 IP 地址的主机记录。(即 www.server.lab.edu 和 server.lab.edu 指向某一个已知 IP 地址。分别建立 edu、lab、server 域。 建立 www 主机记录。首先建立“edu”区域,选择“DNS→SERVER(本 DNS 服务器 的名字)→正向搜索区域→右键→新建区域” 。根据提示选“标准主要区域”, “正向搜索区域”,在“名称”处输入“edu”。建立“lab”域:选“edu→右 键→新建域”,在“键入新域名”处输入“lab”。建立“server”域:选“lab→ 右键→新建域”,在“键入新域名”处输入 server。建立“www”主机:选 “server→右键→新建主机”,名称为 www,IP 地址输入一个已知的有效 IP 地 址,如隔壁其他的某一个 IP 地址。可见,该域名 www.server.lab.edu 指向该 IP 地址。 (4) TCP/IP 属性中增加 DNS 服务器。在其他机器上的 TCP/IP 属性 中添加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注意不是配置域名 www.server.lab.edu 所指向的 IP 地址。右键单击“网络邻居”属性;打开“本机连接”的属性,点击高级选 项,选择“DNS”标签。添加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没有添加刚才设置的 DNS 服务器地址的话,该 PC 机是无法识别以上建立的 www.server.lab.edu
(5)验证DNS的设置。使用 ping wwv. server.lab.edu命令来检査 设置。看是否从ww. server.lab.edu所指向的主机(显示的是该主机的IP地址) 返回连通的响应。完成设置。试题二 1)发送窗口的最大尺寸为7,接收窗口的最大尺寸为1 2)发送窗口的下限为 ack expected,上限为 next frame to send;由 于接收窗口尺寸为1,窗口上、下限为 frame expected (3)发送窗口的当前大小为 buffered,接收窗口大小为1 (4)在改进后的协议中,发送过程和接收过程都维持一个可接受序列号 的窗口。发送方的窗口大小从0开始,增加到某个预定的最大值 MAX SEQ;接收 方的窗口总是保持固定大小 MAX SEQ,接收方在其窗口中,为每个序列号都提供 个缓冲区。与每个缓冲区相关的还有一位,用来判断比缓冲区是空还是满。无 论某一帧何时到达,都要用函数 between来检查其序列号,看其是否落在窗口内。 如果落在窗口内而且从未接收过,就接收此帧并存储起来。当然,此帧必须保存 在数据链路层中,直到比它序列号小的所有帧都按次序已经交给了网络层后,此 帧才提交给网络层。 试题三 问题1: 问题2 选项D 当节点A、B断开时,节点A、B很快可以检测出这种变化,于是它们 就更新数据库中的相应记录,并通知其他所有节点。通知所采用的协议应该既迅 速又可靠,能常是由一种扩散协议来完成此工作。在检测出链路1断开后,节点 A立即通过链路3向节点D发送一个更新报文:从A,到B,链路1,距离=无穷 大节点D立即通过链路6向此报文中继给节点E,E再继续把它中继给链路4上 的节点B与链路5上的节点C。实际上,如果我们不采取适当的措施,过时的报 文会返回来,并搞乱数据库。因此,每个报文含有一个时戳( timestamp)或报 文序列号,以便能使接收节点区分出新旧报文。节点接收“更新报文”后的步骤 如下 ①接收报文,在表中搜索对应的记录。②若记录不在,则将其加入表, 并广播该报文。③否则,若表中的序列号小于报文中的序列号,就替换为新记录, 并广播该报文。④否则,若表中的序列号大于报文中的序列号,就向入端接口发 送一个含本地数据库值的新报文。⑤否则,若两个序列号相等,则不作任何事情 问题3: 选项C。试题四 信息位为8位,根据2t≥k+r+1,所以冗余位应为4位。接收端收到 序列为11001010000,所以: 8765343122m1r170 1210987654321 信息比特 000校验比特
(5) 验证 DNS 的设置。使用 ping www.server.lab.edu 命令来检查 设置。看是否从 www.server.lab.edu 所指向的主机(显示的是该主机的 IP 地址) 返回连通的响应。完成设置。试题二 (1)发送窗口的最大尺寸为 7,接收窗口的最大尺寸为 1。 (2)发送窗口的下限为 ack_expected,上限为 next_frame_to_send;由 于接收窗口尺寸为 1,窗口上、下限为 frame_expected。 (3)发送窗口的当前大小为 nbuffered,接收窗口大小为 1。 (4)在改进后的协议中,发送过程和接收过程都维持一个可接受序列号 的窗口。发送方的窗口大小从 0 开始,增加到某个预定的最大值 MAX_SEQ;接收 方的窗口总是保持固定大小 MAX_SEQ,接收方在其窗口中,为每个序列号都提供 一个缓冲区。与每个缓冲区相关的还有一位,用来判断比缓冲区是空还是满。无 论某一帧何时到达,都要用函数 between 来检查其序列号,看其是否落在窗口内。 如果落在窗口内而且从未接收过,就接收此帧并存储起来。当然,此帧必须保存 在数据链路层中,直到比它序列号小的所有帧都按次序已经交给了网络层后,此 帧才提交给网络层。 试题三 问题 1: 问题 2: 选项 D。 当节点 A、B 断开时,节点 A、B 很快可以检测出这种变化,于是它们 就更新数据库中的相应记录,并通知其他所有节点。通知所采用的协议应该既迅 速又可靠,能常是由一种扩散协议来完成此工作。在检测出链路 1 断开后,节点 A 立即通过链路 3 向节点 D 发送一个更新报文:从 A,到 B,链路 1,距离=无穷 大节点 D 立即通过链路 6 向此报文中继给节点 E,E 再继续把它中继给链路 4 上 的节点 B 与链路 5 上的节点 C。实际上,如果我们不采取适当的措施,过时的报 文会返回来,并搞乱数据库。因此,每个报文含有一个时戳(timestamp)或报 文序列号,以便能使接收节点区分出新旧报文。节点接收“更新报文”后的步骤 如下: ①接收报文,在表中搜索对应的记录。②若记录不在,则将其加入表, 并广播该报文。③否则,若表中的序列号小于报文中的序列号,就替换为新记录, 并广播该报文。④否则,若表中的序列号大于报文中的序列号,就向入端接口发 送一个含本地数据库值的新报文。⑤否则,若两个序列号相等,则不作任何事情。 问题 3: 选项 C。试题四 信息位为 8 位,根据 2t≥k+r+1,所以冗余位应为 4 位。接收端收到 序列为 110010100000,所以: I8 I7 I6 I5 r3 I4 I3 I2 r2 I1 r1 r0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 1 0 0 0 1 0 0 信息比特 1 0 0 0 校验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