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分) 【材料一】长城北京段是中国有长城分布的15个省份中保存最完好、工 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的段落,在北京境内自东向西蜿蜒经平谷、密云 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等6区,全长达520.77公里,主要为明长城。 然而,因多年风雨侵袭及人为因素,许多长城段面临坍塌风险,急需抢险 修缮。 【材料二】记者在现场看到,还未进行修缮的长城,地形险峻,边墙缺 损、坍塌随处可见。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指着一处坍塌得只剩一半的 边墙说:“残状是什么样,修完还是什么样,只要不影响长城本体安全和 人员安全,这里就不会添加新砖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二(限35字以内)(2 分) (2)一位同学到北京旅游,拍到许多景点的照片。他想发个朋友圈, 并添加-副对联作为文字解释,他已写好上联,请你帮忙拟写下 联。(2分) (2)示例: 上联:登长城览神州风貌 下联: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二(限35字以内)(2 分) 许多长城段面临坍塌风险,急需抢险修缮,但修缮时要尽 量保持原貌。 (2)一位同学到北京旅游,拍到许多景点的照片。他想发个朋友圈, 并添加一副对联作为文字解释,他已写好上联,请你帮忙拟写下 联。(2分) (2)示例: 上联:登长城 神州风貌 下联:游故宫 华夏文明
二、阅读理解(46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6~18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旦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且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阅读理解(46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6~ 18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 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相委而去 (舍弃) (2)下车引之 拉,牵引) (3)入门不顾 (回头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过了中午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的父 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相委而去 (舍弃) (2)下车引之 (拉,牵引) (3)入门不顾 (回头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您过了中午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的父 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本文仅有一百多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表现为人处 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B.面对元方的反驳,友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用“引”“拉” 等动作,想挽回自己的颜面,这表现友人的狡猾。 (不是“想挽回自己的颜面”和“表现友人的狡猾”,而是表 现“友人知错就改的态度”) G.元方“入门不顾”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无信无礼”的鄙弃,表 现了他直率、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D.本文善于运用人物的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如“非人哉”这是友 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父亲的话,表现其粗鲁、不讲礼仪的形象 特点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4分) A.本文仅有一百多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表现为人处 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B.面对元方的反驳,友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用“引”“拉” 等动作,想挽回自己的颜面,这表现友人的狡猾。 (不是“想挽回自己的颜面”和“表现友人的狡猾” ,而是表 现“友人知错就改的态度”) C.元方“入门不顾”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无信无礼”的鄙弃,表 现了他直率、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D.本文善于运用人物的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如“非人哉”这是友 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父亲的话,表现其粗鲁、不讲礼仪的形象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