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 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 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 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 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 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 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 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2 年级、3~4 年 级、5~6 年级、7~9 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 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 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 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 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 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 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 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 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 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 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 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 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九年课 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 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 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 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 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 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 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 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 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 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 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 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 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 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于 5 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 1600 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 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 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 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 (三)习作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 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 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 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三)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