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7章 移动IP技术 《现代计算机网络》
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代计算机网络》 1 第7章 移动IP技术
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移动P的基本概念 ·移动P问题的提出 Everything Everytime Everywhere 《现代计算机网络》
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 《现代计算机网络》 移动IP的基本概念 • 移动IP问题的提出 Everything Everytime Everywhere
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解决移动路由的基本方法与问题 ·为每一次改变接入点改变一次P地址 一传统的路由算法不能保持通信的连 续性路由表将急剧膨胀 ·接入点改变P地址不变 一传统的路由算法处理特定的地址的 负荷将大大增如路由器的负载 《现代计算机网络》
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3 《现代计算机网络》 解决移动路由的基本方法与问题 • 为每一次改变接入点改变一次IP地址 — 传统的路由算法不能保持通信的连 续性路由表将急剧膨胀 • 接入点改变IP地址不变 — 传统的路由算法处理特定的地址的 负荷将大大增加路由器的负载
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移动PV4的研究 1992年:ETF成立移动P工作组(P Routing for Vireless/Mobile Hosts),并在开始制定移动Pv4的标 准草聚 ·文档主要包括: 一RFC2002(定义了移动Pv4协议) 一 RFC1701、2003与2004(定义了移动Pv4中的3种 隧道技术) 一RFC2005(定义了移动Pv4的应用) 一RFC2006(定义了移动Pv4的管理信息库MB) ·1996年6月:ESG通过了移动P标准草案 ·1996年11月:公布了建议标准 《现代计算机网络》
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4 《现代计算机网络》 移动IPv4的研究 • 1992年:IETF成立移动IP工作组(IP Routing for Wireless/Mobile Hosts),并在开始制定移动IPv4的标 准草案 • 文档主要包括: — RFC 2002(定义了移动IPv4协议) — RFC 1701、2003与2004(定义了移动IPv4中的3种 隧道技术) — RFC 2005(定义了移动IPv4的应用) — RFC 2006(定义了移动IPv4的管理信息库MIB) • 1996年6月:IESG通过了移动IP标准草案 • 1996年11月:公布了建议标准
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移动P的设计目标 移动结点在改变接入点时,无 论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或者是在 不同的链路之间移动时,都不必改 变其P地址,可以在移动过程中保 持已有通信的连续性 一—移动结点在不同网络间移动的过程 中仍然能够保持通信 《现代计算机网络》
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5 《现代计算机网络》 移动IP的设计目标 移动结点在改变接入点时,无 论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或者是在 不同的链路之间移动时,都不必改 变其IP地址,可以在移动过程中保 持已有通信的连续性 — 移动结点在不同网络间移动的过程 中仍然能够保持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