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叫6.2.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1.经验人机工程学 从19世纪末开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以美国的泰勒为代表的一批先驱学者开始 了人与工具的关系及操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的研究。当时人机工程学者大多都是心理 学家,研究也偏重于心理,在生产实践中倡导运用心理学方法选拔、训练工人,改 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研究的重点是“人如何适应机器”。 2.科学人机工程学 二战期间,军事领域中对“人的因素”的研究和应用,对汽车、飞机、电子设备、 家用电器、公路标志、宇航医学等学科和产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人机工程学在 20世纪50年代获得了迅速发展,科学人机工程学产生了。1949年,英国首先成立了 人机工程学研究会,该协会1957年发行了会刊《 Ergonomics》,此刊现已成为国际 性刊物。学术机构和交流会议对人机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使国 际人机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个阶段,“人”和“机”这两个要素同 时成为人机工程学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园
第6章 产品设计 的适用性 6.2.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1. 经验人机工程学 • 从19世纪末开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以美国的泰勒为代表的一批先驱学者开始 了人与工具的关系及操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的研究。当时人机工程学者大多都是心理 学家,研究也偏重于心理,在生产实践中倡导运用心理学方法选拔、训练工人,改 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研究的重点是“人如何适应机器” 。 2. 科学人机工程学 • 二战期间,军事领域中对“人的因素”的研究和应用,对汽车、飞机、电子设备、 家用电器、公路标志、宇航医学等学科和产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人机工程学在 20世纪50年代获得了迅速发展,科学人机工程学产生了。1949年,英国首先成立了 人机工程学研究会,该协会1957年发行了会刊《Ergonomics》,此刊现已成为国际 性刊物。学术机构和交流会议对人机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使国 际人机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个阶段, “人”和“机”这两个要素同 时成为人机工程学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第6章 叫6.2.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3.现代人机工程学 20世纪60年代末,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人机工程学进入现代人机工程学发展 阶段。人们通过人体科学、行为科学、技术科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方 面研究,对人机工程学中的人、机、环境3个要素进行了新的研究和诠释,强 调几个要素间的整体协调和相互作用以发挥最大的综合效能。近年来,国际人 机工程学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工作负荷研究、工作环境研究(工作环境中人的生 理、心理效应)、信息显示特别是计算机终端显示中人的因素研究、计算机设 计和使用的人机工程研究、安全管理和人的可靠性研究、工作成效的测量和评 定、机器人设计的智能模拟等方面 园
第6章 产品设计 的适用性 6.2.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3. 现代人机工程学 • 20世纪60年代末,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人机工程学进入现代人机工程学发展 阶段。人们通过人体科学、行为科学、技术科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方 面研究,对人机工程学中的人、机、环境3个要素进行了新的研究和诠释,强 调几个要素间的整体协调和相互作用以发挥最大的综合效能。近年来,国际人 机工程学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工作负荷研究、工作环境研究(工作环境中人的生 理、心理效应)、信息显示特别是计算机终端显示中人的因素研究、计算机设 计和使用的人机工程研究、安全管理和人的可靠性研究、工作成效的测量和评 定、机器人设计的智能模拟等方面
第6章 叫6.2.3适用性设计的人机因素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机-环境”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可以将构成人机系统的三大要素看成人机系统中3个相对独立的子系 统,分别属于行为科学、技术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范畴。这3个子 系统相互交叉,又构成3个系统,即“人-机”系统、“人-环境”系统、 “机-环境”系统。这3个系统的综合作用则构成“人-机-环境”系统。 人机学既研究人、机、环境每个子系统的属性,又研究人机系统的整 体结构及其属性,最终目的是使“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 最佳状态,即满足舒适、宜人、安全、高效、经济等指标。 园
第6章 产品设计 的适用性 6.2.3 适用性设计的人机因素 •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机-环境”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可以将构成人机系统的三大要素看成人机系统中3个相对独立的子系 统,分别属于行为科学、技术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范畴。这3个子 系统相互交叉,又构成3个系统,即“人-机”系统、 “人-环境”系统、 “机-环境”系统。这3个系统的综合作用则构成“人-机-环境”系统。 人机学既研究人、机、环境每个子系统的属性,又研究人机系统的整 体结构及其属性,最终目的是使“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 最佳状态,即满足舒适、宜人、安全、高效、经济等指标
第6章 叫6.2.3适用性设计的人机因素 1.人体特性 对人特性的研究是人机工程学的基础。适用性设计必须从人机工程的角度出发, 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及能力限度,其中主要包括 (1)人体尺寸参数。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情况下人的作业姿势和空间范围等。 (2)人体力学参数。主要包括人的操作力、操作速度和操作频率,动作的准确性 和耐力极限等。 (3)人的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人对信息的接受、存储、记忆、传递、输出等 能力,以及各种感觉通道的生理极限能力等。 (4)人的可靠性及作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心理调节能力、心 理反射机制以及人在正常情况下失误的可能性和起因等。 园
第6章 产品设计 的适用性 6.2.3 适用性设计的人机因素 1.人体特性 • 对人特性的研究是人机工程学的基础。适用性设计必须从人机工程的角度出发, 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及能力限度,其中主要包括: (1) 人体尺寸参数。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情况下人的作业姿势和空间范围等。 (2) 人体力学参数。主要包括人的操作力、操作速度和操作频率,动作的准确性 和耐力极限等。 (3) 人的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人对信息的接受、存储、记忆、传递、输出等 能力,以及各种感觉通道的生理极限能力等。 (4) 人的可靠性及作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心理调节能力、心 理反射机制以及人在正常情况下失误的可能性和起因等
第6章 叫6.2.3适用性设计的人机因素 2.人机协调 人机系统中的“人”与“机”两大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能力和限度。人与机器在创 造性、信息处理、可靠性、控制能力、工作效能、感受能力、学习能力、归纳性、 耐久性等方面的特质和能力是有本质区别的。两方面如果协调得好,就能达到好的 效果,反之就会出现问题。 人机协调因素关系到如何根据人、机各自的机能特征和限度去合理分配人、机功能, 协调的人机系统中,人与机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有机 配合,保证系统的功能最优。 3.人机信息的传递 人与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人机界面上的显示器和控制器来共同完成的。 为了使人与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迅速、准确且不易使人疲劳,设计师必须研究显示器, 使其和人的感觉器官的特性相匹配;研究控制器,使其和人的效应器官相匹配,以 及研究它们之间互相配合问题。 园
第6章 产品设计 的适用性 6.2.3 适用性设计的人机因素 2.人机协调 • 人机系统中的“人”与“机”两大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能力和限度。人与机器在创 造性、信息处理、可靠性、控制能力、工作效能、感受能力、学习能力、归纳性、 耐久性等方面的特质和能力是有本质区别的。两方面如果协调得好,就能达到好的 效果,反之就会出现问题。 • 人机协调因素关系到如何根据人、机各自的机能特征和限度去合理分配人、机功能, 协调的人机系统中,人与机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有机 配合,保证系统的功能最优。 3. 人机信息的传递 • 人与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人机界面上的显示器和控制器来共同完成的。 为了使人与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迅速、准确且不易使人疲劳,设计师必须研究显示器, 使其和人的感觉器官的特性相匹配;研究控制器,使其和人的效应器官相匹配,以 及研究它们之间互相配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