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 第_3课时 2008 教学内容 知识 教学目标能力 情感态度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一 单元 第 3 课时 2008 年 2 月28 日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2月28日 设计意图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一 单元 第 3 课时 2008 年 2 月28 日 设 计 意 图
文化课课时教案 第_六单元 第_课时 2008年10月27日 教学内容 总第课时23隆中对第二节 知识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目标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重点 分析文章第4-6段,归纳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 难点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文章大义,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教法 引导朗读点拨 教具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朗读13段。归纳其中重点确间题:个别回答,自我改养学生的朗读与积 词语。布置自读课文第4段。 引导学生翻译第4段,结合课下 注释点拨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已,通“以”[不可胜 数]数也数不清。胜,尽。[众 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非 临…,抑亦]不仅……而且[谋]、个别口头翻译课文第四段,划 [令]、[争锋] 国出文中重点词,归纳其中常用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翻 险而民附]、[援]、[利]、[国]、重点词。 译能力。 [因]、[殷]、[存恤]、[岩阻] 、[修]、[政理][身]、「箪食 壶浆]、[诚如是]I日1 引导积累其中的通假字(信、已) 与词性活用(箪、壶)。 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所有的人物 教学过程 明确:董卓、曹操、袁绍、孙权 刘表、刘璋、张鲁、 明确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 引导归纳他们的身份,地位u他们个别作答,共同明确 能力。 内容明确其中已形成势力的人物及 占据的地方,展示相关的幻灯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六 单元 第 课时 2008 年 10 月27 日 教学内容 总第 课时 23 隆中对 第二节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重点 分析文章 第4-6段,归纳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 难点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文章大义,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教法 引导 朗读 点拨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点评作业,提问常识,导入本节 。组织朗读1-3段。归纳其中重点 词语。布置自读课文第4段。 明确问题,个别回答,自我改 正作业,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朗读与积 累习惯。 二 引导学生翻译第4段,结合课下 注释点拨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已,通“以” [不可胜 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众 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非 临…,抑亦]不仅……而且 [谋] 、 [挟]、 [令]、 [争锋]、 [国 险而民附]、 [援]、 [利]、[国]、 [因]、 [殷]、[存恤]、 [岩阻] 、[修]、[政理] [身]、 [箪食 壶浆]、 [诚如是][日] 引导 积累其中的通假字(信、已) 与词性活用(箪、壶)。 个别口头翻译课文第四段,划 出文中重点词,归纳其中常用 重点词。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翻 译能力。 三 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所有的人物 名字。 明确:董卓、曹操、袁绍、孙权 、 刘表、刘璋、张鲁、 引导归纳他们的身份、地位,他们 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结合课文中 内容明确其中已形成势力的人物及 占据的地方,展示相关的幻灯。 明确问题,默读课文,找出, 个别作答,共同明确。 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