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卷共6页,有四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 间为100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或蓝色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 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班级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书写(1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20分) 读下面这节歌词,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三江口风景美丽 可久久天桥已经不在那里 鼓楼沿和天封塔的秘密 天一g(1)的历史会想起春游的回忆 东d(2)路是曾经潮流圣地 如今已变成天一 现在的城是fan(3)花似锦 爱上这里命中注定 多年的奔波劳10_(4)碌 心中的梦想有新的希望 (1)▲(2)▲(3)▲(4)▲ 2.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古诗词中的抒情有两种,一是直抒胸臆,如曹操的《龟虽寿》“(1) (4) ”体现了作者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是借景抒情。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 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如《庭中有奇树》“(5) ,(6) 抒 发了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 1 - 宁波市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卷共 6 页,有四个大题,22 个小题。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 间为 100 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或蓝色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 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班级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一、书写(1 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20 分) 读下面这节歌词,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三江口风景美丽 可久久天桥已经不在那里 鼓楼沿和天封塔的秘密 天一 gé (1) 的历史会想起春游的回忆 东dù(2) 路是曾经潮流圣地 如今已变成天一 现在的城是 fán(3) 花似锦 爱上这里 命中注定 多年的奔波劳 lù(4) 碌 心中的梦想有新的希望 (1)▲(2)▲(3)▲(4)▲ 2.古诗文名句默写。(6 分) 古诗词中的抒情有两种,一是直抒胸臆,如曹操的《龟虽寿》“(1) ▲ ,(2) ▲ 。(3) ▲ ,(4) ▲ ”体现了作者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二 是借景抒情。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 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如《庭中有奇树》“(5) ▲ ,(6) ▲ ”抒 发了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 分)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4)不以疾也▲ 4.请你调动宁波老话知识的积累,为“叫扁”选择正确的选项。(2分)_▲ A.鸣蝉B.教鞭 C.戒尺 D.哨子 5.文学常识(4分) (1)《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里另一篇以人名为题的作品是《 (1分)。 (2)《列夫·托尔斯泰》作者为奥地利作家_▲,它属于传记,这种文体有 这两个鲜明的特点。(3分) 三、阅读(46分) (一)藤野先生(15分)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 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 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 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 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 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 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 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 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 2 -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 (4)不以.疾也 ▲ 4.请你调动宁波老话知识的积累,为“叫扁”选择正确的选项。(2 分) ▲ A.鸣蝉 B.教鞭 C.戒尺 D.哨子 5.文学常识(4 分) (1)《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里另一篇以人名为题的作品是《 ▲ 》 (1 分)。 (2)《列夫·托尔斯泰》作者为奥地利作家 ▲ ,它属于传记,这种文体有 ▲ 、 ▲ 这两个鲜明的特点。(3 分) 三、阅读(46 分) (一)藤野先生(15 分)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 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 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 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 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 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 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 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 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 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 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 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 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 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 査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査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 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 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 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 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一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 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 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 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 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 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 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
- 3 -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 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 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 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 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 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 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 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 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 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 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 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 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 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 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 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 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
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 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 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 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 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 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 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 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 字 ◆非虚构之特质 6.回忆性散文非虚构。请根据文本内容,说说写了作者的什么人生经历?(3分) ◆双重叙述视角 7.阅读回忆性散文,宜理清文本的双重视角。课文里出现了哪两个“我”?(2分) ◆标点读解途径 8.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 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能把加横线的逗号去掉吗?为什么?(4分) ◆独特情感表达 8.结合内容说两个“我”对藤野先生的不同情感,并阐述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6分) (二)成长,有时只是瞬间(12分) 16岁的我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 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 4 - 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 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 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 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 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 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 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 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 字。 ◆非虚构之特质 6.回忆性散文非虚构。请根据文本内容,说说写了作者的什么人生经历?(3 分) ▲ ◆双重叙述视角 7.阅读回忆性散文,宜理清文本的双重视角。课文里出现了哪两个“我”?(2 分) ▲ ◆标点读解途径 8.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 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能把加横线的逗号去掉吗?为什么?(4 分) ▲ ◆ 独特情感表达 8.结合内容说两个“我”对藤野先生的不同情感,并阐述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6 分) ▲ (二)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12 分) 16 岁的我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 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 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 再摇曳,蝉儿却很髙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 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 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 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 已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 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 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 《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 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 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 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 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 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 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 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 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 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 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 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 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竞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 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 5 -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 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 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 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 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 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 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 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 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 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 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 《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 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 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 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 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 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 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 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 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 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 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 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 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 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