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分离之初的化石 (人猿过渡类型) nature 智人 尼安德特人 百万年前 佛洛里斯人 The earliest known he 1早期人科成员 人类演化过程 700-600万年600万年580-520万年440万 乍得沙赫人千禧人卡达巴地猿始祖地猿
700-600万年 乍得沙赫人 600万年 千禧人 580-520万年 卡达巴地猿 440万 始祖地猿 人猿分离之初的化石 (人猿过渡类型)
natuer 沙赫人属.乍得种 (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 The look of Toum 2002年,《 Nature》,法国普瓦 捷大学的米歇尔·布吕内特带领国 年代:“700-600万年 际考古小组在乍得杜拉布沙漠托 现代人 勒斯麦纳拉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 萨赫尔人 现代黑猿 的头盖骨、8枚牙齿和两块下颚 碎片,命名为“沙赫人属乍得种 小的有点像大而锋利 门齿的犬齿的犬齿 ( 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俗 名“托迈( Touma”,当地土语 “生命的希望”之意,是迄今发 中等程度凸出下面部强烈 的下面部 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特征:脑量约320-380毫升。额骨宽厚,面部扁平,眉脊呈屋檐 状,U型齿弓似猿,但犬齿减小、犬齿磨损度又似人。枕骨大孔 位置显示能直立行走,属人科范畴。而臼齿的釉质厚度介于黑猩 猩和南猿之间。认为沙赫人是猿和人特征的完美嵌合体
2002年,《Nature》,法国普瓦 捷大学的米歇尔·布吕内特带领国 际考古小组在乍得杜拉布沙漠托 勒斯麦纳拉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 的头盖骨、8枚牙齿和两块下颚 碎片,命名为“沙赫人属乍得种 (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俗 名“托迈(Toumai)”,当地土语 “生命的希望”之意,是迄今发 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特征:脑量约320-380毫升。额骨宽厚,面部扁平,眉脊呈屋檐 状,U型齿弓似猿,但犬齿减小、犬齿磨损度又似人。枕骨大孔 位置显示能直立行走,属人科范畴。而臼齿的釉质厚度介于黑猩 猩和南猿之间。认为沙赫人是猿和人特征的完美嵌合体。 年代:~700-600万年 沙赫人属 . 乍得种 (Sahelanthropus . tchadensis)
原初人属.图根种 (Orrorin. tugenensis) 股骨颈长 2001年,法国科学家报道了他们在肯 尼亚巴利果图根山( Tugen hills地区发 现了人类化石,认为同属于一个新的 属,命名为“原初人属图根种 Orrorin 股骨颈背面 tugenensis 或称“千禧人 股骨颈背面 有附着外闭 有附着外闭 孔肌的沟 的沟 孔肌的沟 MIllennium Man 特征:从较完整的股骨形态及股骨上 端骨壁结构推测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 走,属人科范畴。但臂骨和指骨还保 年代:~600万年 留了一些适应攀爬的特性。 但是,有学者对千禧人是否为直立型提出不同意见,依据股骨 颈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认为千禧人股骨皮层骨的分布更接近 黑猿而非人类,千禧人还没有进化出习惯性两足行走所需的全 部特征。而阿法南猿的股骨横断面与人类一模一样
2001年,法国科学家报道了他们在肯 尼亚巴利果图根山(Tugen Hills)地区发 现了人类化石,认为同属于一个新的 属,命名为“原初人属图根种 (Orrorin tugenensis) ”,或称“千禧人 (Millennium Man)”。 特征:从较完整的股骨形态及股骨上 端骨壁结构推测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 走,属人科范畴。但臂骨和指骨还保 留了一些适应攀爬的特性。 原初人属 . 图根种 (Orrorin . tugenensis) 年代:~600万年 但是,有学者对千禧人是否为直立型提出不同意见,依据股骨 颈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认为千禧人股骨皮层骨的分布更接近 黑猿而非人类,千禧人还没有进化出习惯性两足行走所需的全 部特征。而阿法南猿的股骨横断面与人类一模一样
地猿属 (Ardipithecus) 卡达巴地猿 (Ardipithecus kadabba 2001-2004年,美国科学家在埃塞 俄比亚阿法裂谷阿瓦什河谷( Middle 团 Δwash)发现包括6颗牙齿、下颌、指 骨等,分属9个个体的人类化石。 =叫 命名为“卡达巴地猿( Ramidus kadabba 4叫。特征:指得和趾骨类似于南猿阿尔 法种,尺骨干较弯曲。上臼齿的齿 尖数和形态似猿,釉质厚度与始祖 亚种相当,显示出“原始形态和磨 损模式”。 年代:580~520万年 目前尚不清楚该种类能否双足行走
2001-2004年,美国科学家在埃塞 俄比亚阿法裂谷阿瓦什河谷(Middle Awash)发现包括6颗牙齿、下颌、指 骨等,分属9个个体的人类化石。 命名为“卡达巴地猿 (Ar.ramidus kadabba)” 。 特征:指骨和趾骨类似于南猿阿尔 法种,尺骨干较弯曲。上臼齿的齿 尖数和形态似猿,釉质厚度与始祖 亚种相当,显示出“原始形态和磨 损模式”。 目前尚不清楚该种类能否双足行走。 地猿属 (Ardipithecus) 年代:580~520万年 卡达巴地猿 (Ardipithecus kadabba)
始祖地猿 2009年10月,《科学》,来自9个国家 (Ardipithecus ramidus) 47名科学家长达15年的艰苦研究,在 埃塞俄比亚阿瓦什的阿拉米斯发现包 括颅骨、牙齿、盆骨、手、脚等代表 Science 36个个体的人类化石,命名为“始祖 年代:440万年地猿/ ramidus)”。其中一具较完整 骨架称为“阿尔迪(Ardi)”,女性, 身高120厘米,体重100斤,比南猿 “Lucy”早一百多万年的更原始人类。 特征:始祖地猿具有混合型特征,既 有猿类一样的“原始”特征,如分散 开的大脚趾以及比例相近的腿和手臂。 又有类似人科物种的特征,如髋骨上 部较宽等。 但目前仍不清楚该物种是否能两足直 立行走,因此地猿在人类进化中的位 置还持谨慎态度
始祖地猿 (Ardipithecus ramidus) 2009年10月,《科学》,来自9个国家 47名科学家长达15年的艰苦研究,在 埃塞俄比亚阿瓦什的阿拉米斯发现包 括颅骨、牙齿、盆骨、手、脚等代表 36个个体的人类化石,命名为“始祖 地猿(Ar. ramidus)”。其中一具较完整 骨架称为“阿尔迪(Ardi)”,女性, 身高120厘米,体重100斤,比南猿 “Lucy”早一百多万年的更原始人类。 特征:始祖地猿具有混合型特征,既 有猿类一样的“原始”特征,如分散 开的大脚趾以及比例相近的腿和手臂。 又有类似人科物种的特征,如髋骨上 部较宽等。 但目前仍不清楚该物种是否能两足直 立行走,因此地猿在人类进化中的位 置还持谨慎态度。 年代:440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