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唐诗宋词选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临晋中学高二语文组王益萍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绮筵(qi)旌旆(pei)凤阙(que)江渚(zhu)槛外长江空自流(kan) B.稽首(qi)霰(xidn)汀上白沙(tng)纤尘(xian) 扁舟(pian) C.砧声(zhan)浣女( huan)朔漠(su) 塞草腓(fei 玉箸(zhi) D.草檄(xi)天姥(mu)渌水(1 欢谑(nue) 啾啾(jiu)2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是王维和孟浩然,此外还有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 们专写山水田园诗,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B.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是高適和岑参。因为他们都有边塞生活的实际体验,所以, 其边塞诗成就最高 C.所谓“盛唐气象”是指在这一时期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 况,更重要的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D.《燕歌行》一诗虽然内容比较复杂,但主旨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希望将军们以国 家利益为重,戒骄戒躁,关心爱护士卒。1 3.对下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鸣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A、首四句,作者把纤夫的生活放在商业稠密的背景上,纤夫的形象跃然纸上:挽 着纤,喘着粗气,艰难地拖着船逆流而上。 B、中四句重要写纤夫生活条件之恶劣和凄切哀怨的心境。 C、末四句更进一层,写磐石之大,行动之艰难,即使是万人也无法将石头拖至江 边,把纤夫之苦推向了极端 D、全诗朴素自然无刻琢的痕迹,处处以形象的画面代替叙写,层层深入地把诗情 推向了极端,不愧为浪漫主义之作。4 4.对下面一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A、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首二句写长安一群妇女在月 下赶制征衣。 B、首四句把秋月、秋声、秋风和关切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C、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使诗歌的思想内容大大深化,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过和平
高二下学期《唐诗宋词选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临晋中学高二语文组 王益萍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绮.筵(qǐ) 旌旆.(pèi) 凤阙. (què) 江渚.(zhǔ) 槛.外长江空自流 (kǎn) B.稽.首(qǐ) 霰. (xiàn) 汀.上白沙 (tīng) 纤.尘 (xiān) 扁.舟(piān) C.砧.声 (zhān) 浣.女 (huàn) 朔.漠 (sù) 塞草腓. (féi) 玉箸.(zhǚ) D.草檄. (xí) 天姥. (mǔ) 渌.水(lǜ) 欢谑. (nuè) 啾.啾(jiū)2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是王维和孟浩然,此外还有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 们专写山水田园诗,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B.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是高適和岑参。因为他们都有边塞生活的实际体验,所以, 其边塞诗成就最高。 C.所谓“盛唐气象”是指在这一时期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 况,更重要的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D.《燕歌行》一诗虽然内容比较复杂,但主旨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希望将军们以国 家利益为重,戒骄戒躁,关心爱护士卒。1 3.对下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鸣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A、首四句,作者把纤夫的生活放在商业稠密的背景上,纤夫的形象跃然纸上:挽 着纤,喘着粗气,艰难地拖着船逆流而上。 B、中四句重要写纤夫生活条件之恶劣和凄切哀怨的心境。 C、末四句更进一层,写磐石之大,行动之艰难,即使是万人也无法将石头拖至江 边,把纤夫之苦推向了极端。 D、全诗朴素自然无刻琢的痕迹,处处以形象的画面代替叙写,层层深入地把诗情 推向了极端,不愧为浪漫主义之作。4 4.对下面一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A、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首二句写长安一群妇女在月 下赶制征衣。 B、首四句把秋月、秋声、秋风和关切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C、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使诗歌的思想内容大大深化,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过和平
生活的善良愿望 D、玉关,就是玉门关;良人即丈夫。全诗的手法如同电影,一个个画面组成意味深长 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4 5、对《山居秋瞑》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 极为深刻的感受。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 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4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造 名皂口,在万安县西南60里。南渡之初,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哲宗孟后 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②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 数丈"得名 (1).对这首宋词文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中间多少行人泪”,直接点出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宋隆祐太后被金人所追之地,将 满腔的悲愤化成这悲凉之句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遥望长安,可惜被无数青山重重遮拦。 C.“东流去”用来比喻正义所向,任何人也阻挡不住浩浩的江水 D.最后一句借闻鹧鸪之声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北方失地充满了希望之情。4 (2).关于这首宋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词起笔横绝,郁孤台三字劈面便突起一座郁然孤持之高台,进而更写出台下清江之水 作者用“可怜”二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当年隆祐太后被金人追杀无力还击的落魄情景。 C.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之景说出心中之事,达到意内言外的极高境界 D.这首词抒发了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的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的深情索念,表现了作 者深沉的爱国情怀。2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生活的善良愿望。 D、玉关,就是玉门关;良人即丈夫。全诗的手法如同电影,一个个画面组成意味深长 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4 5、对《山居秋瞑》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 极为深刻的感受。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 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4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2 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造口:一名皂口,在万安县西南 60 里。南渡之初,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哲宗孟后, 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②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 数丈"得名。 (1).对这首宋词文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中间多少行人泪”,直接点出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宋隆祐太后被金人所追之地,将 满腔的悲愤化成这悲凉之句。 B.“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遥望长安,可惜被无数青山重重遮拦。 C.“东流去”用来比喻正义所向,任何人也阻挡不住浩浩的江水。 D.最后一句借闻鹧鸪之声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北方失地充满了希望之情。4 (2).关于这首宋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词起笔横绝,郁孤台三字劈面便突起一座郁然孤持之高台,进而更写出台下清江之水。 B.作者用“可怜”二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当年隆祐太后被金人追杀无力还击的落魄情景。 C.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之景说出心中之事,达到意内言外的极高境界。 D.这首词抒发了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的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的深情索念,表现了作 者深沉的爱国情怀。2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0 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笔墨,描画出一幅深山雪夜借宿图。首句“日暮苍山远”勾画了 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尾句“风雪夜归人”中的“人”,有人理解为客人,有人理解为主人,你怎样理解?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 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 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找 出其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言 ,并作赏析。(3分) (4)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调歌头》中的名句。(1分) 8、(1).《滕王阁诗》和《登高》虽然都是登高抒怀,但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怀? (2),这两首诗的表达手法有相似,请作具体分析 9、将《九日齐山登高》和杜甫的《登高》比较,说说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晩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催成淸泪, 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 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 由。(2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笔墨,描画出一幅深山雪夜借宿图。首句“日暮苍山远”勾画了 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3 分) 答: 。 (2) 尾句“风雪夜归人”中的“人”,有人理解为客人,有人理解为主人,你怎样理解?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 分) 答: 。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 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 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找 出其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言 ,并作赏析。 (3 分) (4)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调歌头》中的名句。(1 分) 8、(1).《滕王阁诗》和《登高》虽然都是登高抒怀,但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怀? (2). 这两首诗的表达手法有相似,请作具体分析 9、将《九日齐山登高》和杜甫的《登高》比较,说说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 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 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_分) ⑵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 由。(2_分)
11、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 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14、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①②两题。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 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15、名句赏析: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赏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 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 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 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 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 《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 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赏析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颔联分承首联两句: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更 显原野空旷无际;舟前江涛滚滚.月影翻动如涌,更见大江奔流不息。此联两句,出句写平 野静景,犹如时间凝固的定格画面:对句写江月动景,恰似日月星辰的无止运转。两句一静 ,相映成趣,气魄宏大,境界开阔,是杜甫五律中的名句,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人常 把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渡荆门山送别》中的“山随 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进行比较,杜诗中“垂”、“涌”用字凝练,注重推敲:李诗中“随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 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14、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①②两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 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15、名句赏析: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赏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 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 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 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 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 《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 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2)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赏析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颔联分承首联两句: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更 显原野空旷无际;舟前江涛滚滚.月影翻动如涌,更见大江奔流不息。此联两句,出句写平 野静景,犹如时间凝固的定格画面;对句写江月动景,恰似日月星辰的无止运转。两句一静 一动,相映成趣,气魄宏大,境界开阔,是杜甫五律中的名句,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人常 把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渡荆门山送别》中的“山随 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进行比较,杜诗中“垂”、“涌”用字凝练,注重推敲;李诗中“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