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1204版《考试手册》的初步解读 、《考试手册》的基本格局 《考试手册》初中语文部分的基本格局是考试性质和命题指导思想、考试目标 试卷结构、考试细则、表现水平标准、题型示例、附录七个板块 各板块内所包含的内容是这样的:“考试目标”板块有细分为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 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三点:“试卷结构”以表格形式限定了试卷中对上述三种能力考查 的先后顺序、分值分布、题量多少等:“考试细则”试卷总分、考试时间、难易比例、考 试形式和基本题型:“表现水平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 等级:“题型示例”则依照前面的“试卷结构”作了题型、测量目标及参考答案方面的示 范举例:“附录”中明确了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150个文言实词、60篇文言诗文课内篇 目和默写篇目以及答题纸样式。 上述的基本格局显示出《考试手册》的主要特点是考试性质明确、考试目标明晰、试 卷结构量化、考试内容(部分)限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特 别是“考试目标”,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更具有可操作的意义。 二、《考试手册》主要内容 考试目标” (一)《考试手册》的主要内容是“考试目标”这个板块的内容,这个板块的内容直接 影响了初三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我们首先将“考试目标”中所有的能力点罗列 1、现代文阅读能力 (1)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2)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 中性、贬义,) (3)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等4种句式 (4)能运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 书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5)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4种句式。(句式转换) (6)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记叙文(顺 叙、倒叙、插叙);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 (7)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内容、情感、哲理),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表达作用
初中语文 201204 版《考试手册》的初步解读 一、《考试手册》的基本格局 《考试手册》初中语文部分的基本格局是考试性质和命题指导思想、考试目标、 试卷结构、考试细则、表现水平标准、题型示例、附录七个板块。 各板块内所包含的内容是这样的:“考试目标”板块有细分为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 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三点;“试卷结构”以表格形式限定了试卷中对上述三种能力考查 的先后顺序、分值分布、题量多少等;“考试细则”试卷总分、考试时间、难易比例、考 试形式和基本题型;“表现水平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 等级;“题型示例”则依照前面的“试卷结构”作了题型、测量目标及参考答案方面的示 范举例;“附录”中明确了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 150 个文言实词、60 篇文言诗文课内篇 目和默写篇目以及答题纸样式。 上述的基本格局显示出《考试手册》的主要特点是考试性质明确、考试目标明晰、试 卷结构量化、考试内容(部分)限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特 别是“考试目标”,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更具有可操作的意义。 二、《考试手册》主要内容——“考试目标” (一)《考试手册》的主要内容是“考试目标”这个板块的内容,这个板块的内容直接 影响了初三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我们首先将“考试目标”中所有的能力点罗列: 1、现代文阅读能力 (1)能正确书写 3500 个常用汉字。 (2)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 中性、贬义,) (3)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等 4 种句式。 (4)能运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 书名号等 11 种标点符号。 (5)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4 种句式。(句式转换) (6)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记叙文(顺 叙、倒叙、插叙);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 (7)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内容、情感、哲理),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表达作用
(过渡、插叙、环境描写)(内容、情感、结构) (8)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6种修辞方法,能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9)能辨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4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0)能识别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1、交代时、地、背景2、烘托人物心情3、渲染气氛4、为下文情节作铺 垫5、突出人物品质) (11)能根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2)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 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13)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问 (14)能识别不同的文体,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15)能辨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并分析其作用。(有利的 论证了) 2、文言文阅读能力 (1)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2)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3)掌握“之、其、而、以、何、于”等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4)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7)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8)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3、写作能力 (1)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 (2)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 (3)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4)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
(过渡、插叙、环境描写)(内容、情感、结构) (8)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 6 种修辞方法,能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9)能辨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 4 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0)能识别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1、交代时、地、背景 2、烘托人物心情 3、渲染气氛 4、为下文情节作铺 垫 5、突出人物品质) (11)能根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2)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 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13)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问 题。 (14)能识别不同的文体,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15)能辨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并分析其作用。(有利的 论证了) 2、文言文阅读能力 (1)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2)掌握 150 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3)掌握“之、其、而、以、何、于”等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4)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7)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8)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3、写作能力 (1)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 (2)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 (3)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4)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600 字左右的文章
(5)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淸楚,表达 通顺、连贯 (6)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内容 分值(分) 、文言文(42(-) 默写 18 分) (二) 诗词赏析 4 文言文阅读(1 (四) 文言文阅读(2)12 62345 二、现代文(48(-) 现代文阅读22 (二) 现代阅读(二)26 5-6 写作 作文 1 合计 150 26-27 试题难易度比例约为1:1:8 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表现水平标准 优秀水平标准 1.能准备而全面的记忆和积累各种语文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2.能正确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和各种修辞方法。 3.能运用相关知识对不同类型的现代文的内容、结构、关键词句、表达方式、修辞方法、 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进行准确、合理的理解或分析,准确的概括岀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5)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 通顺、连贯。 (6)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内容 分值(分) 题量 一、文言文(42 分) (一) 默写 18 6 (二) 诗词赏析 4 2 (三) 文言文阅读(1) 8 3 (四) 文言文阅读(2) 12 4 二、现代文(48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一) 22 5 (二) 现代阅读(二) 26 5-6 三、写作 作文 60 1 合计 150 26-27 试题难易度比例约为 1:1:8 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表现水平标准: 优秀水平标准: 1. 能准备而全面的记忆和积累各种语文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2. 能正确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和各种修辞方法。 3. 能运用相关知识对不同类型的现代文的内容、结构、关键词句、表达方式、修辞方法、 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进行准确、合理的理解或分析,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4.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并用准确 的语言清晰地表达。 5.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按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合理的仿写 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6.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准确、合理地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 决问题 7.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言句子 8.能运用相关知识准确理解和把握文言诗文的词句、内容、写作意图、感情倾向。 9.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作文写合题意,中心突出,有新意,选材恰当,内容充实,思路 通畅,层次清晰,能抒发真情实感,语言通顺、简洁、得体,有一定的表现力,字迹清 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三、解读“考试目标” 【关注点之一】 考试目标”中有能力分类,但没有能力等级 (一)《考试手册》中“考试目标”里所隐含的基本能力要求是识记、辨别、分析、运 用和表达,具体分布如下 识记(积累)能力——1(1)、(3)、(8)及2(1)、(2)、(4)。 运用(迁移)能力——1(3)、(4)、(8)、(13)及2(2)、2(3)、2(5)。 分析(辨别)能力——1(2)、(5)、(6)、(7)、(8)(9)、(10)、(11)及2(6)、(7) 写作(表达)能力一—1(12)及3 上述的能力分类是散见于各个能力点中,但是我们基本上找不到类似于“初步懂得” “正确理解”“熟练掌握”等能力等级分类。 (二)对上述能力的认识 1、“识记”主要是回答是什么,识记中的默写、实词解释、文化、文学常识是重点。默 写的分值有18分,实词解释的分值(课内外合并)也有8分,诗词或课内文言文中的文学 文化常识的分值应该在2分左右。所考范围基本上是初中8册书中的内容,按照以往惯例, 特别列出150个常用实词和60篇课内古诗文(30+30)。 2、所谓分析能力,要注意如下几点 (1)分析能力不仅需要“筛选”、“提取”,还要将多方面信息综合在一起考虑进行整合 “筛选”的内容常常在材料中可以找到原文为依据,但有些问题的回答,还需将筛选的内容 重新组合,这是对筛选出的原文语言的组合。总之,入手点是原文,阅读时要根据题目的要 求对原文进行分段、分层的筛选
4. 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并用准确 的语言清晰地表达。 5. 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按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合理的仿写、 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6. 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准确、合理地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 决问题。 7. 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言句子。 8. 能运用相关知识准确理解和把握文言诗文的词句、内容、写作意图、感情倾向。 9. 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作文写合题意,中心突出,有新意,选材恰当,内容充实,思路 通畅,层次清晰,能抒发真情实感,语言通顺、简洁、得体,有一定的表现力,字迹清 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三、解读“考试目标” 【关注点之一】 “考试目标”中有能力分类,但没有能力等级 (一)《考试手册》中“考试目标”里所隐含的基本能力要求是识记、辨别、分析、运 用和表达,具体分布如下: 识记(积累)能力——1(1)、(3)、(8)及 2(1)、(2)、(4)。 运用(迁移)能力——1(3)、(4)、(8)、(13)及 2(2)、2(3)、2(5)。 分析(辨别)能力——1(2)、(5)、(6)、(7)、(8)(9)、(10)、(11)及 2(6)、(7)、 (8)。 写作(表达)能力——1(12)及 3 上述的能力分类是散见于各个能力点中,但是我们基本上找不到类似于“初步懂得”、 “正确理解”、“熟练掌握”等能力等级分类。 (二)对上述能力的认识 1、“识记”主要是回答是什么,识记中的默写、实词解释、文化、文学常识是重点。默 写的分值有 18 分,实词解释的分值(课内外合并)也有 8 分,诗词或课内文言文中的文学 文化常识的分值应该在 2 分左右。所考范围基本上是初中 8 册书中的内容,按照以往惯例, 特别列出 150 个常用实词和 60 篇课内古诗文(30+30)。 2、所谓分析能力,要注意如下几点: (1)分析能力不仅需要“筛选”、“提取”,还要将多方面信息综合在一起考虑进行整合。 “筛选”的内容常常在材料中可以找到原文为依据,但有些问题的回答,还需将筛选的内容 重新组合,这是对筛选出的原文语言的组合。总之,入手点是原文,阅读时要根据题目的要 求对原文进行分段、分层的筛选
(2)阅读材料的命题,可分为四个块面,其实是四个方面的关系:词、句、段之间的 关系(解释、证明、呼应关系):写作的外在结构与内在思维轨迹的关系:段意与主旨的关系 表现手法与写作意图的关系。这些“关系”都需要从整体着眼去分析、综合 3)分析、综合的题型中,多见的题型。 ①由果溯因题型。(即根据结果,追溯原因)。这种题目的问题是从结果或结论中提出, 其答案都藏在前文的“原因”之中。通过分段,找出关键句:通过分层,在分层中把握关键 的字词如“又”,“再说”等等可以找到概括原因的语句 ②含义分析题型。即根据文本的意思或比喻、象征的意思,分析其含意、道理等。含义 分析,要紧扣文本,要解释出在文本中的特定含义。从字面解释,答案难以周全。 ③段意、主旨归纳题型。此类题要抓中心句、关键句。也考对内容的综合归纳。这类题 目关键句出于句首,问题不大,但不要忽视了承前启后句子,这常常是关键句出现的位置 ④内容及特点归纳分析题型。即对整体内容的整合、把握,常用多项选择 ⑤感悟、体验型。多出在散文类的文本中,纯记叙性散文,多以情为感悟点。哲理性的 散文多以理为感悟点。大致有如下感悟方式:由事件过程悟情或悟理;由形态刻画悟情或悟 理;由比喻之意悟情或悟理:由细节描写悟情或悟理;由典型物件悟情或悟理。一切感悟的 答案都要向文章的主旨靠拢。 3.所谓鉴赏、评价能力似乎被淡化处理,与此同时比较重视的是运用能力 【关注点之二 考试目标”中有知识点分布,其中隐含着知识系统(与《学科基本要求》的差异 (一)《考试手册》中“考试目标”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如下 (说明:因为新版《学科基本要求》即试验版没有单独将基础知识分类,故选用老版 本作为参照,按照旧版《学科基本要求》的分类,初中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可以归到下列 五类。) (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掌握3500个常用字、避免写错别字、字要规规矩矩地写, 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结构匀称、字形规范) 2、词 (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解释词义、辨析同义词、寻找反义词、了解词类、积累常 用词语) 3、句子 (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了解句子成分6种、了解复句7种、了解句式的变换)
(2)阅读材料的命题,可分为四个块面,其实是四个方面的关系:词、句、段之间的 关系(解释、证明、呼应关系);写作的外在结构与内在思维轨迹的关系;段意与主旨的关系; 表现手法与写作意图的关系。这些“关系”都需要从整体着眼去分析、综合。 (3)分析、综合的题型中,多见的题型。 ①由果溯因题型。(即根据结果,追溯原因)。这种题目的问题是从结果或结论中提出, 其答案都藏在前文的“原因”之中。通过分段,找出关键句;通过分层,在分层中把握关键 的字词如“又”,“再说”等等可以找到概括原因的语句。 ②含义分析题型。即根据文本的意思或比喻、象征的意思,分析其含意、道理等。含义 分析,要紧扣文本,要解释出在文本中的特定含义。从字面解释,答案难以周全。 ③段意、主旨归纳题型。此类题要抓中心句、关键句。也考对内容的综合归纳。这类题 目关键句出于句首,问题不大,但不要忽视了承前启后句子,这常常是关键句出现的位置。 ④内容及特点归纳分析题型。即对整体内容的整合、把握,常用多项选择。 ⑤感悟、体验型。多出在散文类的文本中,纯记叙性散文,多以情为感悟点。哲理性的 散文多以理为感悟点。大致有如下感悟方式:由事件过程悟情或悟理;由形态刻画悟情或悟 理;由比喻之意悟情或悟理;由细节描写悟情或悟理;由典型物件悟情或悟理。一切感悟的 答案都要向文章的主旨靠拢。 3.所谓鉴赏、评价能力似乎被淡化处理,与此同时比较重视的是运用能力 略 【关注点之二】 “考试目标”中有知识点分布,其中隐含着知识系统(与《学科基本要求》的差异) (一)《考试手册》中“考试目标”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如下: (说明:因为新版《学科基本要求》即试验版没有单独将基础知识分类,故选用老版 本作为参照,按照旧版《学科基本要求》的分类,初中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可以归到下列 五类。) 1、字 (正确书写)3500 个常用汉字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掌握 3500 个常用字、避免写错别字、字要规规矩矩地写, 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结构匀称、字形规范) 2、词 (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解释词义、辨析同义词、寻找反义词、了解词类、积累常 用词语) 3、句子 (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了解句子成分 6 种、了解复句 7 种、了解句式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