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乡村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萌芽 阶段受到“生态终结论”影响,而 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采取一种“完全 保护”的态度。 ZHUSHI4: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士认为 不经改进的原始的游牧民族的蒙古包和黄土 高原的窑洞等完美地体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 要求。应该指出,这是一种绝对自然保护的 观点,也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态度,并没有占 据“乡村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与 实践的主流。 Schttich C. Thoughts on ecological buildings. A+U. 1997. 5: 19-21
• 背景分析 • 乡村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萌芽 阶段受到 “生态终结论 ”影响 , 而 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采取一种 “完全 保护 ”的态度 。 ZHUSHI 4 :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士认为 不经改进的原始的游牧民族的蒙古包和黄土 高原的窑洞等完美地体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 要求 。应该指出 ,这是一种绝对自然保护的 观点 ,也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态度 ,并没有占 据 “乡村类型 ”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与 实践的主流 。 Schttich C . Thoughts on ecological buildings . A+U, 1997 , 5 :19 ~21
生态终结论”的观点号召 在很大程度上,乡村类型注重 “回到自然界”,号召“稳 生态的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定”地球上的科学和技术 受到生态学家、生物学家和 他们的理论同人类对自然界、 些哲学家的影响,因此表现为 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主 重视理论研究,从生态学的角 动性有“极限”、有“限度” 度出发,理解建筑设计,因而 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主要 对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的 受到以罗马俱乐部的名义出 发展与完善作出了较大贡献。 版的一些著作中所一贯倡导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理论 的“极限”和“限度”思想 与建筑设计实践的结合不够紧 的影响。 密,表现为提出各种宏观、笼 统的设计策略和原则,令建筑 师难以把握,无所适从
• “生态终结论”的观点号召 “回到自然界”,号召“稳 定”地球上的科学和技术。 他们的理论同人类对自然界、 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主 动性有“极限”、有“限度” 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主要 受到以罗马俱乐部的名义出 版的一些著作中所一贯倡导 的“极限”和“限度”思想 的影响。 • 在很大程度上,乡村类型注重 生态的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受到生态学家、生物学家和一 些哲学家的影响,因此表现为 重视理论研究,从生态学的角 度出发,理解建筑设计,因而 对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的 发展与完善作出了较大贡献。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理论 与建筑设计实践的结合不够紧 密,表现为提出各种宏观、笼 统的设计策略和原则,令建筑 师难以把握,无所适从
受60年代以来绿色运动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未 影响的注重生态的设计 来能源的关注使得人们对可再 理论和实践 生能源发生了巨大的兴趣:像 太阳能、风能、水利以及对动 植物产生的废物的利用 60年代初期,大多数太阳能建 筑只是实验性建筑,只有少数 应用太阳能的先驱者设计和使 用太阳能建筑,鲍罗·索勒里是 其中之
• 受60年代以来绿色运动 影响的注重生态的设计 理论和实践 •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未 来能源的关注使得人们对可再 生能源发生了巨大的兴趣:像 太阳能、风能、水利以及对动 植物产生的废物的利用。 • 60年代初期,大多数太阳能建 筑只是实验性建筑,只有少数 应用太阳能的先驱者设计和使 用太阳能建筑,鲍罗·索勒里是 其中之一
鲍罗·索勒里的“城市建 最早将生态学同建筑学的概念 筑生态学”( Arcology) 结合在一起 ·力图用新的符合生态原则的城 市模式取代现有模式:设计 种高度综合、集中式的三维尺 度的城市,以提高能源、资源 利用效率,减少能耗,消除因 城市无限水平扩张而产生的各 种城市问题的负面影响
• 鲍罗·索勒里的“城市建 筑生态学”(Arcology) • 最早将生态学同建筑学的概念 结合在一起。 • 力图用新的符合生态原则的城 市模式取代现有模式:设计一 种高度综合、集中式的三维尺 度的城市,以提高能源、资源 利用效率,减少能耗,消除因 城市无限水平扩张而产生的各 种城市问题的负面影响
城市建筑生态学理论的 1960年代,索勒里发现依据“能源 生和发展 廉价”这一陈腐概念设计的建筑, 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导致城市中j 生大量的污染和浪费 他认为城市应设计得同自然界一样 节俭、高效
• 城市建筑生态学理论的 产生和发展 • 1960年代,索勒里发现依据“能源 廉价”这一陈腐概念设计的建筑, 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导致城市中产 生大量的污染和浪费。 • 他认为城市应设计得同自然界一样 节俭、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