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非线性失真一交叉失真(或交越失真) 现象 原因:设VBm0=0,实际VB BE(on 措施:对Tr,,T,发射结适当加入正偏压点击演示 ic=ic c ic=icri O IBEon)UBE 克服交叉失真 输出电流的波形 交叉失真的产生 ⑦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问题: ·解决途径去掉Tr2→OTL电路
⑦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问题: 解决途径去掉Tr2 →OTL电路 现象 原因:设VBE(on) =0,实际VBE(on)≠0 措施:对Tr1 ,Tr2发射结适当加入正偏压 ⑥非线性失真—交叉失真(或交越失真) ● ● ● ● ●
2无输出变压器的互补推挽功放 ①OTL电路 i)类型:同型管,异型管 cC ① CC il OUcc T T CC 同型管 异型管 共同点:①有公共负载R ②有两个电源V 不同点:同型管构成的需两个激励源 异型管构成的只需一个激励源
① OTL电路 i) 类型:同型管,异型管 ● 共同点:①有公共负载 RL ②有两个电源 VCC ● 不同点:同型管构成的需两个激励源 异型管构成的只需一个激励源 2.无输出变压器的互补推挽功放
i)互补对称的oTL电路及工作原理 互补对称的OTL电路 R R R 原理: 图解分析 点击演示 点击演示
ii)互补对称的OTL电路及工作原理 •互补对称的OTL电路 ● 原理: ● 图解分析
HITL电路存在的问题 直接耦合导致工作点漂移 措施:a)在末级两管射极加入反馈电阻 b)采用两级电压并联负反馈 存在交叉失真 措施:可在两管B2B2之间加适当正偏压 采用形式:a)R与D1D2串联,使VB2B32VB2(n+VBE3om b加一电阻R,R两端并联一只大容量的交流旁 路电容,以保证R两端无交流压降,只有直流 压降 c)恒压偏置电路 难选择到互补对称管 措施:采用复合管替代末级互补对称管
iii) OTL电路存在的问题 直接耦合导致工作点漂移 措施:a)在末级两管射极加入反馈电阻 存在交叉失真 采用形式: a) R与D1 ,D2串联,使VB2B3≥VBE2(on)+VBE3(on) 难选择到互补对称管 措施:采用复合管替代末级互补对称管 b)采用两级电压并联负反馈 加一电阻R,R两端并联一只大容量的交流旁 路电容,以保证R两端无交流压降,只有直流 压降 c) 恒压偏置电路 b) 措施:可在两管B2 ~B3之间加适当正偏压 ● ● ●
°不能充分利用末级互补对称管 原因:推动级T1工作在甲类,Ro=R3>Ra=R3//R3 措施:引入自举电路,使Ra>Ror iv)实际OTL电路举例(准互补对称的OTL电路) ●电路: 优点 a)克服工作点漂移 Rs ▲加负反馈电阻R1R1改善 I2 热稳定 Re 0A ▲采取两级电压并联负反馈 b)T6、R4、R构成恒压偏置 Rs RI Rp 克服交叉失真 ()B2 1c)用复合管替代互补对称管 o(0 R2 R6 CE 克服选管困难 d)引入自举电路,克服不能充分 利用末级互补对称管
不能充分利用末级互补对称管 原因:推动级T1工作在甲类,ROL=R3>RΩ=R3//Ri3 措施:引入自举电路,使RΩ>ROL iv) 实际OTL电路举例(准互补对称的OTL电路) 电路: 优点 a)克服工作点漂移 加负反馈电阻R10,R11改善 热稳定 ▲采取两级电压并联负反馈 T6、R4、Rw构成恒压偏置, 克服交叉失真 用复合管替代互补对称管, 克服选管困难 引入自举电路,克服不能充分 利用末级互补对称管 ▲ b) c)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