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 明清(北宋 图2-2中国历史人口总量变化示意图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超稳定的农业社会,这种超稳定的农业社会是靠农业经济维持的,农 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两大要素,一是耕地,另一是劳动力。由于中国在秦汉时期即已形 成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不断地扩大耕地面积和不断地追加 劳动力。稳定人口机制下的人口增长,一方面不断地提高对农业经济的食物需求;另一方面 也不断地以新增的劳动力满足农业经济的需要。问题在于,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能够开垦利 用的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因而扩大耕地面积的努力是有限制的。所以,一方面是人口稳定 增长产生持续扩大的食物需求另一方面是受限制的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食物愈益难以满足 需求。这种由人地矛盾引发的食物供求矛盾日益激化,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矛盾,如 果社会无法克服这种矛盾,便爆发动乱而转为“乱世"。应当指出,对于中国传统社会来说, 社会经济矛盾往往并非直接由人地矛盾引发,更多地与不公平的土地分配制度相联系,从历 史考察中可知,土地兼并往往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导火索,而人地矛盾则加剧了社会经济 矛盾,并促使其爆发。相反地,“乱世”过后,人口减少,人地矛盾缓和了,各种社会经济 矛盾也得到缓和,其结果,既形成了“治世”,也为人口的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只是,当 人口增长到定程度时,同样的矛盾仍将再次爆发,并构成“治乱循环"。明清(或北宋) 以前正是这样反复循环的
秦汉 明清(北宋) 人口(亿人) 图 2-2 中国历史人口总量变化示意图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超稳定的农业社会,这种超稳定的农业社会是靠农业经济维持的,农 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两大要素,一是耕地,另一是劳动力。由于中国在秦汉时期即已形 成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不断地扩大耕地面积和不断地追加 劳动力。稳定人口机制下的人口增长,一方面不断地提高对农业经济的食物需求;另一方面 也不断地以新增的劳动力满足农业经济的需要。问题在于,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能够开垦利 用的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因而扩大耕地面积的努力是有限制的。所以,一方面是人口稳定 增长产生持续扩大的食物需求;另一方面是受限制的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食物愈益难以满足 需求。这种由人地矛盾引发的食物供求矛盾日益激化,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矛盾,如 果社会无法克服这种矛盾,便爆发动乱而转为“乱世”。应当指出,对于中国传统社会来说, 社会经济矛盾往往并非直接由人地矛盾引发,更多地与不公平的土地分配制度相联系,从历 史考察中可知,土地兼并往往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导火索,而人地矛盾则加剧了社会经济 矛盾,并促使其爆发。相反地,“乱世”过后,人口减少,人地矛盾缓和了,各种社会经济 矛盾也得到缓和,其结果,既形成了“治世”,也为人口的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只是,当 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同样的矛盾仍将再次爆发,并构成“治乱循环”。明清(或北宋) 以前正是这样反复循环的
明凊(或北宋)以后,循环周期之所以拉长,是因为“治世”时间延长了,而“治世” 时间之所以能够延长,在很大程度上并非王朝的治世方略有什么不同,而主要在于农业经济 发展了。农业经济所以得到发展,一方面是农业经济技术得到了进步,诸如引进农业技术、 改良品种等,使单位产量提高了;另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的技术也进步了,使扩大耕地面积 成为可能。这两方面因素的结合,使人地矛盾得以缓和,因而,人口也得以不断增加到新的 历史高度。只是,由于没能控制人口增长,人地矛盾危机始终存在,并且仍然会在一定时期 内爆发而使人口减少。其结果是,人口总量线在上升的同时也伴随着波动 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历史人口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水平总量线波动之后开始了沿上斜线攀 升波动,使人口总量不断増加。这种増加的实质并没变化,即稳定人口机制下的人口增长, 但总量扩大了,并且不断攀越“亿人线”,日显“膨胀”态势。因而,虽然这种增加不能称 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口膨胀”,但可以看作稳定人口条件下的“人口膨胀"。相对地,对于现 代以后的“人口膨胀”,可称之为“过度膨胀"。 资料来源:朱国宏,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复旦大学出版钍出版.90-93页 阅读材料:中国历年人口总数 表2-2中国历年人口总数 公元纪年 人口数(万人) 公元前5000年出现原始农业 493 公元前340年战国初期 3000 公元前221年秦朝初期 公元前202年西汉初期 1300 公元2年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公元157年东汉桓帝永寿三年 7200 公元265年三国末期 公元300年晋惠帝永康元年 公元368-407年十六国东晋中后期 公元520年南北朝中期 公元581年南北朝末期 4430
明清(或北宋)以后,循环周期之所以拉长,是因为“治世”时间延长了,而“治世” 时间之所以能够延长,在很大程度上并非王朝的治世方略有什么不同,而主要在于农业经济 发展了。农业经济所以得到发展,一方面是农业经济技术得到了进步,诸如引进农业技术、 改良品种等,使单位产量提高了;另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的技术也进步了,使扩大耕地面积 成为可能。这两方面因素的结合,使人地矛盾得以缓和,因而,人口也得以不断增加到新的 历史高度。只是,由于没能控制人口增长,人地矛盾危机始终存在,并且仍然会在一定时期 内爆发而使人口减少。其结果是,人口总量线在上升的同时也伴随着波动。 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历史人口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水平总量线波动之后开始了沿上斜线攀 升波动,使人口总量不断增加。这种增加的实质并没变化,即稳定人口机制下的人口增长, 但总量扩大了,并且不断攀越“亿人线”,日显“膨胀”态势。因而,虽然这种增加不能称 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口膨胀”,但可以看作稳定人口条件下的“人口膨胀”。相对地,对于现 代以后的“人口膨胀”,可称之为“过度膨胀”。 资料来源:朱国宏,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90-93 页 阅读材料:中国历年人口总数 表 2-2 中国历年人口总数 公元纪年 人口数(万人) 公元前 5000 年出现原始农业 493 公元前 340 年战国初期 3000 公元前 221 年秦朝初期 2000 公元前 202 年西汉初期 1300 公元 2 年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6300 公元 157 年东汉桓帝永寿三年 7200 公元 265 年三国末期 2500 公元 300 年晋惠帝永康元年 3379 公元 368~407 年十六国东晋中后期 3128 公元 520 年南北朝中期 5240 公元 581 年南北朝末期 4430
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五年 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元年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公元860年唐懿宗咸通元年 6700 公元960年五代十国末期 3979 公元1110年宋徽宗大观四年 公元1207~1223年南宋金章宗泰和七年一南宋宁嘉宗十六年 12540 公元1351年元惠宗至正十一年 公元1566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 公元166年清世祖顺治十八年 公元1691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年 11023 公元1751年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公元1805年清仁宗嘉庆十年 33218 公元1851年清文宗咸丰元年 43216 公元1874年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35890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44294 1950年 960年 66207 1970年 81235 98705 1990年 114333 2000年 129533 三、工业文明阶段 1768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之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人类 文明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一一工业文明阶段(公元18世纪至今),人口的发展相应地进入了 高速增长期。工业革命兴起到20世纪中后叶,人力资本迅速积聚,生产资本的功能极大拓 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和利用能力极大增强,人口 的体质和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抵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工业 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充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与此同时,由于工业文明建立在对自然的粗放性 功利性、掠夺性和征服性的关系基础上,人们过分强调资本的发展,没有认识到人类与环境 之间存在着协同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人口过度增长,进而给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 生存环境、工业生产和气候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压力,这不仅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而且还对人类的自身生存和延续构成了严惩威胁,例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出现的 马斯河谷烟雾等“八大公害”事件、以及当今的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全球问题
公元 609 年隋炀帝大业五年 5542 公元 624 年唐高祖武德元年 2274 公元 755 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8775 公元 860 年唐懿宗咸通元年 6700 公元 960 年五代十国末期 3979 公元 1110 年宋徽宗大观四年 11946 公元 1207~1223 年南宋金章宗泰和七年—南宋宁嘉宗十六年 12540 公元 1351 年元惠宗至正十一年 9730 公元 1566 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 16480 公元 1661 年清世祖顺治十八年 8490 公元 1691 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年 11023 公元 1751 年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20560 公元 1805 年清仁宗嘉庆十年 33218 公元 1851 年清文宗咸丰元年 43216 公元 1874 年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35890 1912 年中华民国元年 44294 1949 年 54545 1950 年 55196 1960 年 66207 1970 年 81235 1980 年 98705 1990 年 114333 2000 年 129533 三、工业文明阶段 1768 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之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人类 文明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公元 18 世纪至今),人口的发展相应地进入了 高速增长期。工业革命兴起到 20 世纪中后叶,人力资本迅速积聚,生产资本的功能极大拓 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和利用能力极大增强,人口 的体质和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抵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工业 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充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与此同时,由于工业文明建立在对自然的粗放性、 功利性、掠夺性和征服性的关系基础上,人们过分强调资本的发展,没有认识到人类与环境 之间存在着协同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人口过度增长,进而给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 生存环境、工业生产和气候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压力,这不仅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而且还对人类的自身生存和延续构成了严惩威胁,例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出现的 马斯河谷烟雾等“八大公害”事件、以及当今的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全球问题
从此,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进入了“环境健康”阶段。 在工业文明之前,人口过少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巨大的压力,那时生产效率极其低下,人 类只有将人口大量投入到粮食生产中去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工业文明之后,化石能源取代 了畜力,机器延伸了人的器官,社会化大生产替代了手工生产,人类的足迹几乎涉及地球生 物圈的每一部位并开始干涉整个地球的生物化学循环,改变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我们再也 勿需花费与农业文明同样多的时间去获取食物。在科学技术文明领先的国家中,农林业的工 作量仅占总量的5-10%,美国、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家仅为2-3%。同时,食品的个人消费比 重持续下降,在许多国家中它仅占总收入的1/4左右。于是,大量的人口转向其它产业,尤 其以工业为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大下降。人口过少而引起的生存危 机,对于处于工业文明的人们来说,几乎不存在了,真正感到的压力反而来自人口的过快增 长 据有关资料分析,公元前8000年世界人口为500万,当时人口增加一倍约需1700年 公元0-1500年,世界人口经历1500年才由2.5亿增加到45亿。欧洲工业革命后,人口增 加一倍的时间只需150年。公元1800年,世界人口首次达到10亿。130年后,1930年达到 20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增长更为迅速,1950-1980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19‰,从而使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见表2-3)。现在,全世界人口10 年内就会增加两个欧洲,每14个月增加一个英国,每月增加一个瑞典或两个新西兰,每4 天增加一个伯明翰,每秒钟增加3人。如果世界人口按照这个速度继续增加,到2330年, 整个地球的表面,包括南极、北极、沙漠、海洋,每平方米就有一个人。到3545年,世界 人口的总重量将等于地球的重量。显然,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表2-3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比较 世界人口数(亿) 大致达到年份 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年) 1800 近300万 1930 约130 1975 约15 1987 约12 约12 阅读资料:世界人口里程碑 表2-4世界人口里程碑 界人口达到 年份 世界人口可能达到 年份 10亿 1804 70亿 2013 20亿 1927 亿
从此,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进入了“环境健康”阶段。 在工业文明之前,人口过少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巨大的压力,那时生产效率极其低下,人 类只有将人口大量投入到粮食生产中去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工业文明之后,化石能源取代 了畜力,机器延伸了人的器官,社会化大生产替代了手工生产,人类的足迹几乎涉及地球生 物圈的每一部位并开始干涉整个地球的生物化学循环,改变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我们再也 勿需花费与农业文明同样多的时间去获取食物。在科学技术文明领先的国家中,农林业的工 作量仅占总量的 5-10%,美国、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家仅为 2-3%。同时,食品的个人消费比 重持续下降,在许多国家中它仅占总收入的 1/4 左右。于是,大量的人口转向其它产业,尤 其以工业为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大下降。人口过少而引起的生存危 机,对于处于工业文明的人们来说,几乎不存在了,真正感到的压力反而来自人口的过快增 长。 据有关资料分析,公元前 8000 年世界人口为 500 万,当时人口增加一倍约需 1700 年。 公元 0-1500 年,世界人口经历 1500 年才由 2.5 亿增加到 4.5 亿。欧洲工业革命后,人口增 加一倍的时间只需 150 年。公元 1800 年,世界人口首次达到 10 亿。130 年后,1930 年达到 20 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增长更为迅速,1950-1980 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19‰,从而使世界人口每增加 10 亿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见表 2-3)。现在,全世界人口 10 年内就会增加两个欧洲,每 14 个月增加一个英国,每月增加一个瑞典或两个新西兰,每 4 天增加一个伯明翰,每秒钟增加 3 人。如果世界人口按照这个速度继续增加,到 2330 年, 整个地球的表面,包括南极、北极、沙漠、海洋,每平方米就有一个人。到 3545 年,世界 人口的总重量将等于地球的重量。显然,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表 2-3 每增加 10 亿人口的时间比较 世界人口数(亿) 大致达到年份 每增加 10 亿所需时间(年) 10 1800 近 300 万 20 1930 约 130 30 1960 约 30 40 1975 约 15 50 1987 约 12 60 1999 约 12 阅读资料:世界人口里程碑 表 2-4 世界人口里程碑 世界人口达到 年份 世界人口可能达到 年份 10 亿 1804 70 亿 2013 20 亿 1927 80 亿 2028
30亿 40亿 1974 100亿 283 50亿 1987 60亿 1999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司 四、绿色文明阶段 0世纪六十年代,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人类的发展模式,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 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 Our Common future)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模式。这一理论呼唤人类走进以善待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实现可持 续发展为特征的崭新的文明时代——绿色文明。 人与人的和谐、人口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绿色文明的主题,绿色文明阶段人一环境和谐 程度的标志是“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在这一文明阶段, 人口的增长将经历增长减缓、零增长、负增长、再到零增长的多个阶段,最终将趋向一个适 宜的总量。 第二节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工业以惊人速度增长,大量农村人 口流入城市,特別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式増长,城市数目不仅剧增,而且城市规模越来越 大,功能也越加复杂,超级城市(人口超过800万的城市)从1950年的2个(纽约1230 万人、伦敦870万人)增加到1995年的22个。其中人口排在世界前十位的城市如表2-5 所示 表2-51995年世界十个人口最多的城市 城市 人口(百万) 1.东京(日本) 26.8 2.圣保罗(巴西) 3.纽约(美国) 4.墨西哥城(墨西哥) 5.孟买(印度) 15.1 6.上海(中国) 7.洛山矶(美国) 8.北京(中国) 9.加尔各答(印度) 11 10.汉城(韩国) 11.6
30 亿 1960 90 亿 2054 40 亿 1974 100 亿 2183 50 亿 1987 60 亿 1999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司 四、绿色文明阶段 20 世纪六十年代,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人类的发展模式,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 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模式。这一理论呼唤人类走进以善待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实现可持 续发展为特征的崭新的文明时代——绿色文明。 人与人的和谐、人口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绿色文明的主题,绿色文明阶段人—环境和谐 程度的标志是“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在这一文明阶段, 人口的增长将经历增长减缓、零增长、负增长、再到零增长的多个阶段,最终将趋向一个适 宜的总量。 第二节 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 20 世纪 50 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工业以惊人速度增长,大量农村人 口流入城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数目不仅剧增,而且城市规模越来越 大,功能也越加复杂,超级城市(人口超过 800 万的城市)从 1950 年的 2 个(纽约 1230 万人、伦敦 870 万人)增加到 1995 年的 22 个。其中人口排在世界前十位的城市如表 2-5 所示。 表 2-5 1995 年世界十个人口最多的城市 城市 人口(百万) 1.东京(日本) 26.8 2.圣保罗(巴西) 16.4 3.纽约(美国) 16.3 4.墨西哥城(墨西哥) 15.6 5.孟买(印度) 15.1 6.上海(中国) 15.1 7.洛山矶(美国) 12.4 8.北京(中国) 12.4 9.加尔各答(印度) 11.7 10.汉城(韩国)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