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尺度的差别以及变化过程本身性质的不同,共同组成了环境过程的多样性 从时间尺度上来讲,有些变化是瞬时过程,如闪电、一些化学变化,位移等:有些变化 需要的时间可以用秒、分、小时或者天来计算,如完成一段位移、加热、蒸发、天气现象、 些有机化学反应、一些生理过程(消化、疾病的形成和治疗等)等;有些变化的时间需要 用月、年来计算,如生物的成长、进化,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演化,陆地形态的变化 河流水文的变化等;有些变化的时间相对于人类的历史则是极为漫长的,如矿产资源(煤炭、 石油等)的形成、地球的演化、气候演化、大气层的演化、地质演化,甚至宇宙的演化和各 种物质(元素、原子、物质等)的形成等等,类似这样的时间尺度通常用“地质年代”这样 的概念来描述(通常以数十万年,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记)。 从变化本身的性质而言,有物理过程(蒸发、分割、组合、衰变、大气运动、水流、扩 散迁移等),化学过程(成岩、分解、合成、降解等),生物过程(生物的生、老、病、死、 进化等)以及生态过程(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等。更多的变化是多种过程交 织在一起形成的,如自然界的水、碳、氮等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演化、地质演化等等。 自然过程虽然多种多样,但也不是无迹可寻,总是遵循着相应的自然规律进行的,有显 著的规律性。通过对各种自然过程的研究,人类不断地丰富着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并用 这些知识来指导人们的实践 三)环境形态多样性形态是物质外在表现形式和状态。自然环境形态多样性包括 地形地貌多样性、气象形态多样性、物质形态多样性、生物形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 以水为例,在自然条件下,水可以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固态的有各种冰 川、积雪、冰、冰晶和冻土水等;气态的水在空气中逐渐凝结,会形成云、霜、雾、雪、雹 等各种降水,其中云的形态尤为变幻莫测(中国民间有“七月看云”的说法);液态的水在 地球上分布极为广泛,从高空的液滴(云),陆地表面的泉、溪、河、江、湖、海、洋,到 地面以下的土壤水、地下水(潜水和承压水等),每一眼泉、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会有自 己的特点,就是在同样一个大洋里面,水的形态和状态还是有差别的(颜色、水温、盐度、 波浪、流场等)。各种水的存在形态、各种水体,与千姿百态的水生生物、周边的陆地、动 植物以及气候等条件相互交织,形成了各种各样宜人的景观,“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 总相宜。” (四)环境功能多样性 自然系统中,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或多或少的联系,而这些联系本身就在 定程度上体现着事物的功能。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尺度、不同范围的物质系统和自然过程中可 能会表现不同的功能;相应地,在同一系统中不同的事物或者事物的组合(系统)表达的功 能也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很多时候这些功能甚至重叠在一起。在物质多样、系统多样 和自然环境过程多样性的基础上,环境功能的多样性就大大增加了 以水为例。水是生命之源。原始的海洋孕育了最早的生命,而且,就目前人们所知,水 也是维持生命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在自然界,水不但维持着所有生物基本的生理需求,通过 水的运动改变着地表形态,同时也搬运着物质,为河流下游地区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并 充当着地球上物质循环的重要一环。对于人类而言,水不但维持着生命的基本需求,保障着
不同、时间尺度的差别以及变化过程本身性质的不同,共同组成了环境过程的多样性。 从时间尺度上来讲,有些变化是瞬时过程,如闪电、一些化学变化,位移等;有些变化 需要的时间可以用秒、分、小时或者天来计算,如完成一段位移、加热、蒸发、天气现象、 一些有机化学反应、一些生理过程(消化、疾病的形成和治疗等)等;有些变化的时间需要 用月、年来计算,如生物的成长、进化,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演化,陆地形态的变化, 河流水文的变化等;有些变化的时间相对于人类的历史则是极为漫长的,如矿产资源(煤炭、 石油等)的形成、地球的演化、气候演化、大气层的演化、地质演化,甚至宇宙的演化和各 种物质(元素、原子、物质等)的形成等等,类似这样的时间尺度通常用“地质年代”这样 的概念来描述(通常以数十万年,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记)。 从变化本身的性质而言,有物理过程(蒸发、分割、组合、衰变、大气运动、水流、扩 散迁移等),化学过程(成岩、分解、合成、降解等),生物过程(生物的生、老、病、死、 进化等)以及生态过程(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等。更多的变化是多种过程交 织在一起形成的,如自然界的水、碳、氮等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演化、地质演化等等。 自然过程虽然多种多样,但也不是无迹可寻,总是遵循着相应的自然规律进行的,有显 著的规律性。通过对各种自然过程的研究,人类不断地丰富着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并用 这些知识来指导人们的实践。 (三)环境形态多样性 形态是物质外在表现形式和状态。自然环境形态多样性包括 地形地貌多样性、气象形态多样性、物质形态多样性、生物形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 以水为例,在自然条件下,水可以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固态的有各种冰 川、积雪、冰、冰晶和冻土水等;气态的水在空气中逐渐凝结,会形成云、霜、雾、雪、雹 等各种降水,其中云的形态尤为变幻莫测(中国民间有“七月看云”的说法);液态的水在 地球上分布极为广泛,从高空的液滴(云),陆地表面的泉、溪、河、江、湖、海、洋,到 地面以下的土壤水、地下水(潜水和承压水等),每一眼泉、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会有自 己的特点,就是在同样一个大洋里面,水的形态和状态还是有差别的(颜色、水温、盐度、 波浪、流场等)。各种水的存在形态、各种水体,与千姿百态的水生生物、周边的陆地、动 植物以及气候等条件相互交织,形成了各种各样宜人的景观,“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 总相宜。” (四)环境功能多样性 自然系统中,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或多或少的联系,而这些联系本身就在一 定程度上体现着事物的功能。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尺度、不同范围的物质系统和自然过程中可 能会表现不同的功能;相应地,在同一系统中不同的事物或者事物的组合(系统)表达的功 能也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很多时候这些功能甚至重叠在一起。在物质多样、系统多样 和自然环境过程多样性的基础上,环境功能的多样性就大大增加了。 以水为例。水是生命之源。原始的海洋孕育了最早的生命,而且,就目前人们所知,水 也是维持生命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在自然界,水不但维持着所有生物基本的生理需求,通过 水的运动改变着地表形态,同时也搬运着物质,为河流下游地区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并 充当着地球上物质循环的重要一环。对于人类而言,水不但维持着生命的基本需求,保障着
人类的生活,而且还是人们进行工农业生产、从事社会服务必需的重要资源,有时存在于生 产过程中(如农业用水、工业冷却水、洗涤用水等),有时还是产品的重要组成成分(如各 种饮料)。按照水对于人类社会的功用,还可以将水资源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 水等。 、人类需求与人类创造多样性 人类具有的智慧赋予了人类无穷的力量,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进而也影响 了人类本身。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其内在的驱动力是人类的需求。人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其内容日趋丰富。当自然界提供的物品不足以 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人类就利用自身的智慧所产生的巨大创造力,改造自然事物或者创造新 事物来满足其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需求。 人类创造具有的多样性,堪与大自然相媲美。人类为了能够保证食物的稳定供应而驯化 了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驯化了鸡、鸭、鹅、猪、牛、马等家禽家畜:为了保暖、蔽体 美观等发明了纺织术、印染术,制造了品种繁多的布匹和服装:为了居住建造了各种各样的 住房:为了健康发明发展了医药技术;为了实现人类飞翔的梦想创造了各种飞行器:为了满 足对神秘太空的探索创造了各种天文望远镜、航天飞机和太空站,实现了登月的梦想· 如今人类的能力己经在各种各样技术的帮助下变得日益强大,每年人类创造的、自然界原先 所没有的物质就达上万种之多,而且还能够通过人为控制的过程产生自然界中还没有找到的 元素,甚至人类已经可以控制生命的产生过程 人类创造多样性和需求多样性一样,主要是源于人类智力活动的多样性。首先,创造的 主体一一人是具有多样性的,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人生观、教育程度和方式等等都会影响人 作为创造主体的思维方式等特征的差别。其次,作为创造行为主要动力来源的需求具有多样 性。在创造行为发生的客观条件、创造目的以及众多的偶然因素、创造灵感等使得创造过程 也具有多样性。在这许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创造结果必然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所有的这 些综合起来,也就形成了创造本身的多样性。 物质需求多样性物质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摄取营 养以维持生命、生长发育,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饮水:为了蔽体、御寒以及美观,人们需 要服装;为了健康需要治疗疾病的药物;为了安全和舒适,人们需要居住的场所一一住房 为了出行方便、快捷、舒适,人们需要交通工具和建设交通网络:为了生活更加舒适惬意、 为了提高效率 人们需要各种各样的用品 此外,人与人之间爱好、经历、生活氛 围等等的差别,使人们对于物质和其他事物的需求偏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别,有时候这样 的差别仅仅存在于非常微妙的细节当中。这些差别使得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变得更为丰富 精神需求多样性除去物质的需求以外,人们在精神生活中也有大量的、丰富的需求。 精神需求完全来自于人们精神领域的活动。它的多样性更多地与人的偏好多样性,特别是人 的文化背景、教育、经历、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样性相关,相对于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具有 更强的社会性。一般来讲,精神需求是在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获得了满足的基础上出现的
人类的生活,而且还是人们进行工农业生产、从事社会服务必需的重要资源,有时存在于生 产过程中(如农业用水、工业冷却水、洗涤用水等),有时还是产品的重要组成成分(如各 种饮料)。按照水对于人类社会的功用,还可以将水资源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 水等。 二、人类需求与人类创造多样性 人类具有的智慧赋予了人类无穷的力量,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进而也影响 了人类本身。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其内在的驱动力是人类的需求。人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其内容日趋丰富。当自然界提供的物品不足以 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人类就利用自身的智慧所产生的巨大创造力,改造自然事物或者创造新 事物来满足其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需求。 人类创造具有的多样性,堪与大自然相媲美。人类为了能够保证食物的稳定供应而驯化 了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驯化了鸡、鸭、鹅、猪、牛、马等家禽家畜;为了保暖、蔽体、 美观等发明了纺织术、印染术,制造了品种繁多的布匹和服装;为了居住建造了各种各样的 住房;为了健康发明发展了医药技术;为了实现人类飞翔的梦想创造了各种飞行器;为了满 足对神秘太空的探索创造了各种天文望远镜、航天飞机和太空站,实现了登月的梦想……。 如今人类的能力已经在各种各样技术的帮助下变得日益强大,每年人类创造的、自然界原先 所没有的物质就达上万种之多,而且还能够通过人为控制的过程产生自然界中还没有找到的 元素,甚至人类已经可以控制生命的产生过程。 人类创造多样性和需求多样性一样,主要是源于人类智力活动的多样性。首先,创造的 主体——人是具有多样性的,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人生观、教育程度和方式等等都会影响人 作为创造主体的思维方式等特征的差别。其次,作为创造行为主要动力来源的需求具有多样 性。在创造行为发生的客观条件、创造目的以及众多的偶然因素、创造灵感等使得创造过程 也具有多样性。在这许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创造结果必然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所有的这 些综合起来,也就形成了创造本身的多样性。 物质需求多样性 物质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摄取营 养以维持生命、生长发育,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饮水;为了蔽体、御寒以及美观,人们需 要服装;为了健康需要治疗疾病的药物;为了安全和舒适,人们需要居住的场所——住房; 为了出行方便、快捷、舒适,人们需要交通工具和建设交通网络;为了生活更加舒适惬意、 为了提高效率……,人们需要各种各样的用品……。此外,人与人之间爱好、经历、生活氛 围等等的差别,使人们对于物质和其他事物的需求偏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别,有时候这样 的差别仅仅存在于非常微妙的细节当中。这些差别使得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变得更为丰富。 精神需求多样性 除去物质的需求以外,人们在精神生活中也有大量的、丰富的需求。 精神需求完全来自于人们精神领域的活动。它的多样性更多地与人的偏好多样性,特别是人 的文化背景、教育、经历、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样性相关,相对于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具有 更强的社会性。一般来讲,精神需求是在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获得了满足的基础上出现的
当人们不需要为解决基本生存而奔波劳碌的时候,精神需求就会逐渐成为人们最渴望的追 求。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等都是人们精神需求的主要方面,在这些需求的促进下,人 类社会发展了相关的第三产业,而且在知识创新的大背景下,以服务于精神需求为主体的产 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中极具活力的新兴行业。 刨造多样性人类文明的成就都来源于人类创造的多样性,人工环境是人类精神文明和 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 建筑是人工环境的典型代表。在懂得建造最早的茅草屋以后,人们就告别了风餐露宿的 岁月,告别了藏身的洞穴,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从最原始的茅草屋,简陋的土房,到 坚固而壮观的大厦,建筑在不断的发展中,其功能也在发展着,不再是仅仅供人们居住,而 是成了人类众多社会活动的场所。埃及的金字塔、神庙、灯塔,中国的长城、故宫,古罗马 的斗兽场、万神庙,雅典卫城,玛雅文化的大金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为人类留下了丰 富的文化遗产。当今风格各异的广场、道路、绿地、大楼等则充分展示了现代人类更加丰富 多彩的创造多样性。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还创造了一些非物质的精神产品,这些精神领域 的成就与物质成果一同构建了人类社会的人工环境,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伦理、道德、习 俗、法律等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甚至影响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诗词歌赋、戏 曲小说、雕刻美术、电影电视、音乐以及文化的传统等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美化了 人们的心灵,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创造着种类繁多的技术:农 业、水利、纺织、医学、采掘、冶金、机械、化工、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土木工程、 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等,每一类技术里面都包含着极为 丰富的内容。所有的这一切都表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需求的多样性诱发了创造的多样性,人类需求多样性和创造多样性的结合,大大地 丰富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三、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作用界面、作用方式、作用过程和作用效果等方 作用界面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分布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生产活动 中,工厂、矿藏、农田、牧场、森林、渔场等都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在生活中 住房、家具、电器、水、食物、市场、服务设施、交通工具等也是重要的界面:在生物领域 从分子、组织、器官、系统到个体、种群、群落甚至生态系统,也都会成为人类与环境相互 作用的界面:而在科研领域内,甚至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的几乎所有客观事物都会 成为研究对象而成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同样,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 城市,可以发生在乡村,也可以发生在地面上、大气层内、水中或者太空等,甚至可以发生 在人类所未知的荒郊野外、宇宙深处。在现代科技和现代机械的支持下,人类与客观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复杂,界面的多样性也日益增加
当人们不需要为解决基本生存而奔波劳碌的时候,精神需求就会逐渐成为人们最渴望的追 求。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等都是人们精神需求的主要方面,在这些需求的促进下,人 类社会发展了相关的第三产业,而且在知识创新的大背景下,以服务于精神需求为主体的产 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中极具活力的新兴行业。 创造多样性 人类文明的成就都来源于人类创造的多样性,人工环境是人类精神文明和 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 建筑是人工环境的典型代表。在懂得建造最早的茅草屋以后,人们就告别了风餐露宿的 岁月,告别了藏身的洞穴,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从最原始的茅草屋,简陋的土房,到 坚固而壮观的大厦,建筑在不断的发展中,其功能也在发展着,不再是仅仅供人们居住,而 是成了人类众多社会活动的场所。埃及的金字塔、神庙、灯塔,中国的长城、故宫,古罗马 的斗兽场、万神庙,雅典卫城,玛雅文化的大金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为人类留下了丰 富的文化遗产。当今风格各异的广场、道路、绿地、大楼等则充分展示了现代人类更加丰富 多彩的创造多样性。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还创造了一些非物质的精神产品,这些精神领域 的成就与物质成果一同构建了人类社会的人工环境,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伦理、道德、习 俗、法律等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甚至影响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诗词歌赋、戏 曲小说、雕刻美术、电影电视、音乐以及文化的传统等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美化了 人们的心灵,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创造着种类繁多的技术:农 业、水利、纺织、医学、采掘、冶金、机械、化工、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土木工程、 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等,每一类技术里面都包含着极为 丰富的内容。所有的这一切都表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需求的多样性诱发了创造的多样性,人类需求多样性和创造多样性的结合,大大地 丰富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三、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作用界面、作用方式、作用过程和作用效果等方 面。 作用界面多样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分布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生产活动 中,工厂、矿藏、农田、牧场、森林、渔场等都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在生活中, 住房、家具、电器、水、食物、市场、服务设施、交通工具等也是重要的界面;在生物领域, 从分子、组织、器官、系统到个体、种群、群落甚至生态系统,也都会成为人类与环境相互 作用的界面;而在科研领域内,甚至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的几乎所有客观事物都会 成为研究对象而成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同样,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 城市,可以发生在乡村,也可以发生在地面上、大气层内、水中或者太空等,甚至可以发生 在人类所未知的荒郊野外、宇宙深处。在现代科技和现代机械的支持下,人类与客观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复杂,界面的多样性也日益增加
作用方式多样性在如此诸多界面上发生的相互作用,也有多种多样的作用方式。人类 对环境作用的方式主要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物品使用、废弃物排放、城市建 设、乡村建设、道路建设、科学研究等,有些时候是直接作用,有些时候是间接作用。例如, 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的产品其生产的方式也有所差别,不同物品的多样 性使用、不同城市风格各异的建设等等。因而,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相应 地,环境对于人的作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作用于个体的人,可以作用于人群, 可以作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生命支持系统,进而间接影响人类:可以通过人体接触 呼吸道、饮食作用于人的身体,也可以作用于资源-经济体系,亦可作用于人类的社会关系、 道德伦理等等。总而言之,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具有非常宽广的多样性。 作用过程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大致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 过程和生态过程,每一类过程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即各自具有多样性。在复杂的现实世 界中,很多过程通常是许多子过程有机组合而成的,这些子过程常常属于不同的门类。例如 在全球碳元素的循环和平衡中,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物理过程为主)、在生产和 生活中的使用(化学、物理、生物)、二氧化碳的大气迁移、归趋(物理、化学)、植被的光 合作用和呼吸(生物、生态)、粮食的生产加工(物理、化学、生物、生态)、消费者和分解 者(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以及人类)的分解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物理的、化 学的、生物的以及生态的过程),加上煤炭、石油等形成的地质过程等等,其多样和复杂程 度可见一斑。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这样的过程随处可见。由此可见,人类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具有多样性的。 作用效果多样性有如此许多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方式和过程,相互作用的效 果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其多样性更加丰富。从效应的特征来讲,有些是物质的(资源开发、 消耗、废物排放等),有些是能量的(二次能源的生产、能源的利用、废能的排放等):从时 间尺度来讲有些是瞬时的、急性的,有些是不太长的一段时间内就可以看出来的,有些则是 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在中、长期的时段内才能够观察到的;有些结果的是显著的,有些 则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些作用的效果促进了人类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有些则破坏了人类发 展的可持续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为灾害、环境流行病等)。 第三节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最本质的内在联系,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 的核心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建设环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 与此同时,维系已经取得的人一环境的和谐关系而不致受到损伤或者破坏又是人类利用和改 造客观环境的限度。人类面临的所有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资源耗 竭、人口过量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点:损伤或者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类正是遭受到环 境问题的困扰之后才体验到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存在,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纵观人类历史, 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大致可以包括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五 个方面的内容,在和谐程度上,是逐级递增的。这不仅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历史进程的总
作用方式多样性 在如此诸多界面上发生的相互作用,也有多种多样的作用方式。人类 对环境作用的方式主要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物品使用、废弃物排放、城市建 设、乡村建设、道路建设、科学研究等,有些时候是直接作用,有些时候是间接作用。例如, 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的产品其生产的方式也有所差别,不同物品的多样 性使用、不同城市风格各异的建设等等。因而,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相应 地,环境对于人的作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作用于个体的人,可以作用于人群, 可以作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生命支持系统,进而间接影响人类;可以通过人体接触、 呼吸道、饮食作用于人的身体,也可以作用于资源-经济体系,亦可作用于人类的社会关系、 道德伦理等等。总而言之,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具有非常宽广的多样性。 作用过程多样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大致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 过程和生态过程,每一类过程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即各自具有多样性。在复杂的现实世 界中,很多过程通常是许多子过程有机组合而成的,这些子过程常常属于不同的门类。例如, 在全球碳元素的循环和平衡中,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物理过程为主)、在生产和 生活中的使用(化学、物理、生物)、二氧化碳的大气迁移、归趋(物理、化学)、植被的光 合作用和呼吸(生物、生态)、粮食的生产加工(物理、化学、生物、生态)、消费者和分解 者(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以及人类)的分解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物理的、化 学的、生物的以及生态的过程),加上煤炭、石油等形成的地质过程等等,其多样和复杂程 度可见一斑。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这样的过程随处可见。由此可见,人类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具有多样性的。 作用效果多样性 有如此许多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方式和过程,相互作用的效 果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其多样性更加丰富。从效应的特征来讲,有些是物质的(资源开发、 消耗、废物排放等),有些是能量的(二次能源的生产、能源的利用、废能的排放等);从时 间尺度来讲有些是瞬时的、急性的,有些是不太长的一段时间内就可以看出来的,有些则是 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在中、长期的时段内才能够观察到的;有些结果的是显著的,有些 则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些作用的效果促进了人类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有些则破坏了人类发 展的可持续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为灾害、环境流行病等)。 第三节 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最本质的内在联系,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 的核心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建设环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 与此同时,维系已经取得的人—环境的和谐关系而不致受到损伤或者破坏又是人类利用和改 造客观环境的限度。人类面临的所有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资源耗 竭、人口过量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点:损伤或者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类正是遭受到环 境问题的困扰之后才体验到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存在,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纵观人类历史, 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大致可以包括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五 个方面的内容,在和谐程度上,是逐级递增的。这不仅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历史进程的总
结,也是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与环境之间不同和谐程度的真实写照。人与环境的 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工环境的和谐以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由于环境多样性的存在,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度量指标、度量方法也具有多样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 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其周围的环境,利用资源并适应他们的生存环境。当代 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改变之大前所未有。人类社会的发展使我们享有空前的文明,但与此同 时,人类自身正在成为环境的最大威胁。我们能否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中获得有益 的启示,在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我们共同依存的人类环境呢? 阅读材料人类文明的演进 原始农业与工具革新 大约在四百万年前,类人猿从猿中分化出来;大约200000年前,智慧人可能首先出 现于非洲大陆。这些原始人靠狩猎和采集维持生存,与其他动物相比,显得力量薄弱,然而 先祖们独有的思维、语言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使人类得以生存并发展壮大 人类首先使用的技术可能是制造工具(木具、石器等)和取火。这些原始技术革新使人 类与动物相比之下由相对弱小变得相对强大。在漫长的十几万年间,人类一直过着采集和游 猎为主的生活,通过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一代代积累了关于人类环境的丰富经验。社会与 宗教传统中体现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人口与资源保持平衡的要求。人类的原始活动主 要是为了满足个体或部落延续的需要,由于人口少、人类活动范围小和能力上的相对弱小, 对环境的干扰基本上处在自然系统能自发调节的范围之内 然而原始人类的活动并不是完全与其环境和谐的。我们知道一些狩猎者将整群的动物赶 下山崖,另一些则烧光草地和森林,力求获得最大的收获,有时却带来诸如物种灭绝、森林 大火等灾难性的恶果。与此同时,人类的生存状况也极为恶劣,时刻面对疾病、饥饿和死亡 的威胁,处于简单地适应环境的境地,与动物生存状态的差别远不如现代人那样显著
结,也是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与环境之间不同和谐程度的真实写照。人与环境的 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工环境的和谐以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由于环境多样性的存在,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度量指标、度量方法也具有多样性。 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 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其周围的环境,利用资源并适应他们的生存环境。当代 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改变之大前所未有。人类社会的发展使我们享有空前的文明,但与此同 时,人类自身正在成为环境的最大威胁。我们能否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中获得有益 的启示,在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我们共同依存的人类环境呢? 阅读材料——人类文明的演进 原始农业与工具革新 大约在四百万年前,类人猿从猿中分化出来;大约 200,000 年前,智慧人可能首先出 现于非洲大陆。这些原始人靠狩猎和采集维持生存,与其他动物相比,显得力量薄弱,然而, 先祖们独有的思维、语言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使人类得以生存并发展壮大。 人类首先使用的技术可能是制造工具(木具、石器等)和取火。这些原始技术革新使人 类与动物相比之下由相对弱小变得相对强大。在漫长的十几万年间,人类一直过着采集和游 猎为主的生活,通过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一代代积累了关于人类环境的丰富经验。社会与 宗教传统中体现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人口与资源保持平衡的要求。人类的原始活动主 要是为了满足个体或部落延续的需要,由于人口少、人类活动范围小和能力上的相对弱小, 对环境的干扰基本上处在自然系统能自发调节的范围之内。 然而原始人类的活动并不是完全与其环境和谐的。我们知道一些狩猎者将整群的动物赶 下山崖,另一些则烧光草地和森林,力求获得最大的收获,有时却带来诸如物种灭绝、森林 大火等灾难性的恶果。与此同时,人类的生存状况也极为恶劣,时刻面对疾病、饥饿和死亡 的威胁,处于简单地适应环境的境地,与动物生存状态的差别远不如现代人那样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