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倡导下,在党的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运用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 法和工作方法,并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 1943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 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 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 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 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 更丰富。”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 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 表明党的群众路线达到了成熟。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 组织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党的工作中的应用,也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 和工作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必须坚持党 的群众路线,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进。 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 路线作了系统的论述。他说,这次修改党章特别强调了群众路线,因 为当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 组织路线 198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将党的群众路线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
6 毛泽东的倡导下,在党的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运用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 法和工作方法,并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 1943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 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 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 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 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 次地更正确、更生动、 更丰富。”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 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 表明党的群众路线达到了成熟。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 组织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党的工作中的应用,也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 和工作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必须坚持党 的群众路线,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进。 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 路线作了系统的论述。他说,这次修改党章特别强调了群众路线,因 为当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 组织路线。 198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将党的群众路线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党在自己的工作中 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载入党章的总纲,党的 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以党内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成为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不仅继承了毛泽 东所创立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而且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特征,使其 更加具体化、科学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把党的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统一起来 (2)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准则和判定路线、方针 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这是群众路线首要的、基本的一条。 (3)提出了充分依靠群众,但一般不搞群众运动的思想。 邓小平的这些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对党的群众工 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的关系 这两者是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第一,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第二,只要真正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那么, 就会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7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党在自己的工作中 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载入党章的总纲,党的 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以党内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成为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不仅继承了毛泽 东所创立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而且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特征,使其 更加具体化、科学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把党的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统一起来。 (2)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准则和判定路线、方针、 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这是群众路线首要的、基本的一条。 (3)提出了充分依靠群众,但一般不搞群众运动的思想。 邓小平的这些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对党的群众工 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 的关系 这两者是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第一,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第二,只要真正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那么, 就会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的三件 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 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 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它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 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 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5、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保证。党的思想路线的 核心内容是“实事求是”,而要实现“实事求是”,不仅要从国内外 客观条件出发,更要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出发。 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和执行,必须走群众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是
8 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的三件 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 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 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它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 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 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5、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保证。党的思想路线的 核心内容是“实事求是”,而要实现“实事求是”,不仅要从国内外 客观条件出发,更要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出发。 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和执行,必须走群众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是
党的一定历史时期的总路线,其实质是对该时期人民群众整体利益和 根本利益的反映。 坚持贯彻党的组织路线,要以群众路线为基础。党的组织路线 就是通过先进分子和领导骨干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的 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组织工作方面的实施和体现。 6、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 第一,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夲路线;第二,党的群 众路线奠定了党的领导基础;第三,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的 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7、党的群众工作的含义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 主义原理,联系、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改革 创新和建设,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是党依 据党的性质和党群关系的基本原理,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 旨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长期性工作。 8、党的三大作风 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概括 提出来的,并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毛泽东指出:“以马克思列宁
9 党的一定历史时期的总路线,其实质是对该时期人民群众整体利益和 根本利益的反映。 坚持贯彻党的组织路线,要以群众路线为基础。党的组织路线, 就是通过先进分子和领导骨干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的 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组织工作方面的实施和体现。 6、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 第一,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路线;第二,党的群 众路线奠定了党的领导基础;第三,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的 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7、党的群众工作的含义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 主义原理,联系、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改革、 创新和建设,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是党依 据党的性质和党群关系的基本原理,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 旨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长期性工作。 8、党的三大作风 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概括 提出来的,并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毛泽东指出:“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 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 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 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9、密切联系群众的含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指全心全意地为 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 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 的一致性,并坚持把这些原则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中国共产 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坚持实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立 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总结这种经验,毛泽东在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 众,是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体现,又是唯物史观关 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的反映 10、党群关系的含义 党群关系即政党与群众的关系。指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 间的关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作为中国工 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 党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党群关系的核心是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 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 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 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 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9、密切联系群众的含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指全心全意地为 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 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 的一致性,并坚持把这些原则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中国共产 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坚持实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立 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总结这种经验,毛泽东在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 众,是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体现,又是唯物史观关 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的反映。 10、党群关系的含义 党群关系即政党与群众的关系。指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 间的关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作为中国工 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 党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党群关系的核心是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