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土壤氮及其转化 一、土壤中的氮的含量 +氮素是构成一切生 命体的重要元素 ◆在植物生产中,植物 对氨的需要量较大: 肥料三要素 ◆氮素肥料施用过剩 会造成江湖水体富 营养化、地下水硝 态氨(NO3-N)积累 及毒害等
第二节 土壤氮及其转化 氮素是构成一切生 命体的重要元素 在植物生产中,植物 对氮的需要量较大: 肥料三要素 氮素肥料施用过剩 会造成江湖水体富 营养化、地下水硝 态氮(NO3 -N)积累 及毒害等。 一、土壤中的氮的含量
土壤中氮的含量: 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受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及植被)和林业 措施(耕作、施肥、灌溉及利用方式)的影响,变异性很大。 我国耕地土壤含N量一般都在0.02%-0.2%之间,高于0.2%的 很少,大部分低于0.1%。而华北、西北大部分地区土壤耕层含N 量不足0.1%;南方土壤的含N量介于二者之间。 P27表10-2含N量>0.2% 0.2-0.1%0.1-0.05% <0.05% 等级 高 中 低 极低 耕种土壤:0.074% 河北省 与有机质含量 自然土壤:0.115% 有密切关系
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受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及植被)和林业 措施(耕作、施肥、灌溉及利用方式)的影响,变异性很大。 我国耕地土壤含N量一般都在0.02%-0.2%之间,高于0.2%的 很少,大部分低于0.1%。而华北、西北大部分地区土壤耕层含N 量不足0.1%;南方土壤的含N量介于二者之间。 土壤中氮的含量: P207表10-2 含N量 >0.2% 0.2-0.1% 0.1-0.05% <0.05% 等级 高 中 低 极低 耕种土壤:0.074% 自然土壤:0.115% 河北省 与有机质含量 有密切关系
二、土壤中氮的来源 1、土壤中氮的来源:生物固氮、降水、雷电、灌溉、施肥等 土壤氮素的60%来自生物固氮。三叶草固氮量45一670 KgN/ha/a。固氮的树木80一500KgN/ha/a @降水带入氮素10一20KgN/ha/a,据测定在温带随降水进入 土壤的NO3和NH4+约为15.0kg/公顷年 ③地下水中NO3,高达10mgL1,群众称为“肥水”。 ®包括农家有机肥料和化学氮素肥料
1、土壤中氮的来源:生物固氮、降水、雷电、灌溉、施肥等 土壤氮素的60%来自生物固氮。三叶草固氮量45—670 KgN/ha/a。固氮的树木80—500 KgN/ha/a 降水带入氮素10—20 KgN/ha/a,据测定在温带随降水进入 土壤的NO3 -和NH4 +约为15.0kg/公顷/年 二、土壤中氮的来源 地下水中NO3 -,高达10mgL-1,群众称为“肥水”。 包括农家有机肥料和化学氮素肥料
三、土壤中氮的形态 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 固定态、游离态(空气) 1.无机态氮 土壤中无机N数量很少,表土占全氮量的1.0%~2.0%, 最多不超过5.0%,表土以下的土层含量更少。 >铵态氮(NH4+) 有三种存在形态: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 >硝态氨(O?)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易流失,不 宜在水田中施用 >亚硝态氨(N02)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 1.无机态氮 土壤中无机N数量很少,表土占全氮量的1.0%~2.0%, 最多不超过5.0%,表土以下的土层含量更少。 ➢铵态氮(NH4 +) 有三种存在形态: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 ➢硝态氮(NO3 -)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易流失,不 宜在水田中施用 ➢亚硝态氮(NO2 -)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固定态、游离态(空气) 三、土壤中氮的形态
2.有机态氮 土壤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态为主,一般可占全氮量的95% 以上。按其溶解度和水解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类: (1)水溶性有机氨 不超过全氮的5%,很容易水解 游离态氨基酸、胺盐、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氨 用酸、碱或酶处理能水解成简单的易溶性氮化合物 约占全氮量的50%~70% ①蛋白质及多肽类(30%50%) 氨基酸和氨基 ②核蛋白质类(迟效氮源) ③氨基糖类(约占水解氮的7%-18%)
2.有机态氮 土壤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态为主,一般可占全氮量的95% 以上。按其溶解度和水解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类: (1)水溶性有机氮 不超过全氮的5%,很容易水解 游离态氨基酸、胺盐、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 用酸、碱或酶处理能水解成简单的易溶性氮化合物 约占全氮量的50%~70% ①蛋白质及多肽类(30%~50%)——氨基酸和氨基 ②核蛋白质类(迟效氮源) ③氨基糖类(约占水解氮的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