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铸造基础 2.1.1金属液的充型能力 基本概念: 1.铸造性能 在铸造过程中合金所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 如合金的充型能力、收缩性、吸气性和偏析等。 2合金的充型能力: 金属液充满铸型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准确 的铸件的能力。 3合金的流动性:即熔融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2.1铸造基础 2.1.1金属液的充型能力 一.基本概念: 1.铸造性能: 在铸造过程中合金所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 如合金的充型能力、收缩性、吸气性和偏析等。 2.合金的充型能力: 金属液充满铸型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准确 的铸件的能力。 3.合金的流动性:即熔融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1)流动性的衡量指标 A-A “螺旋型试样”:在相同的铸 型及浇注条件下,流动性试 样越长,则合金的流动性越 好。 灰口铸铁、硅黄铜> 铝硅合金>铸钢 (2)流动性对充型能力的影响 合金流动性好,则充型能力强, 有利于保证铸件质量。 图2-1流动性试样 1一直浇道2-流动性试样
(1)流动性的衡量指标 “螺旋型试样”:在相同的铸 型及浇注条件下,流动性试 样越长,则合金 的流动性越 好。 灰口铸铁、硅黄铜> 铝硅合金>铸钢 (2)流动性对充型能力的影响 合金流动性好,则充型能力强, 有利于保证铸件质量。 1 2 A-A 图2-1 流动性试样 1-直浇道 2-流动性试样
二充型能力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轮廓不清、花纹模糊 充型能力不足、 浇不足、冷隔 三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1合金流动性:共晶成分的合金或结晶间隔 小的合金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
二.充型能力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轮廓不清、花纹模糊 充型能力不足 浇不足、冷隔 三.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1.合金流动性:共晶成分的合金或结晶间隔 小的合金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1)合金材料 灰口铸铁、硅黄铜流动性最好,铸钢最差。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附近合金流动性好, 离开共晶点越远,流动性越差。 (2)杂质与含气量:其越多,则流动性越差。 (3)合金的质量热容、密度、热导率: 质量热容、密度越大、热导率越小,流动性越好
#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1)合金材料: 灰口铸铁、硅黄铜流动性最好,铸钢最差。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附近合金 流动性好, 离开共晶点越远,流动性越差。 (2)杂质与含气量:其越多,则流动性越差。 (3)合金的质量热容、密度、热导率: 质量热容、密度越大、热导率越小,流动性越好
合金的凝固方式: a还层凝固:不存在液、固并存的凝固区,合金流 动的阻力小,故合金流动性好。 b)中间凝固:有固体层、液相区及凝固区共存,凝 固温度范围较窄,故流动性较好。 c)糊状凝固:液、固并存的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 故流动性差 1.固体层2液相区 3 3铸件中心4固-液相区 b)
合金的凝固方式: a)逐层凝固:不存在液、固并存的凝固区,合金流 动的阻力小,故合金流动性好。 b)中间凝固:有固体层、液相区及凝固区共存,凝 固温度范围较窄,故流动性较好。 c)糊状凝固:液、固并存的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 故流动性差。 a) b) C) 1 2 3 4 1. 固体层 2.液相区 3.铸件中心 4.固-液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