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概述 .3 1.1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3 1.2总体设计硬点 3 13总布置设计的一般程序待调整) .4 第2章总布置设计的准备」 .6 2.1市场调研」 .6 2.2样车分析 7 2.3制定设计目标 .7 第3章整车型式的选择 .7 3.1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 .7 3.3驾驶室的型式」 7 3.4轮胎的选型 第4章新车型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4.1几个主要“目标参数”的确定. 9 42发动机最大功率及其转速 .9 4.3发动机最大扭矩及其转速 10 4.4传动系速比的选择」 10 4.4.1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10 4.4.2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4.4.3变速器档位数的选择 .11 第5章尺寸参数、质量参数的初步确定 .12 5.1轿车的级别与载荷确定 12 5.2轿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2 第6章各相关总成的匹配布置 14 6.1车身总布置设计. 14 6.2发动机总布置设计 复 6.3转向节、车轮总成与前制动器总成的布置设计 第7章整车总布置图绘制 14 7.1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16 7.2总布置图绘制的基本原则 7 第8章各总成的布置, 伊 8.1发动机及传动系的布置 8.2驾驶室的布置 19 8.3悬架布置 .20 8.4车架总成外形及其横梁的布置 .20 8.5转向系的布置 .21 8.6制动系的布置. 22 8.7进、排气系统的布置 23 8.8操纵系统的布置 24 第9章主要总成硬点概述 .24 9.1整车设计基准 .24 9,2总体设计方案及主要硬点 .24
目 录 第 1 章 概 述.3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3 1.2 总体设计硬点.3 1.3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程序(待调整) .4 第 2 章 总布置设计的准备.6 2.1 市场调研.6 2.2 样车分析.7 2.3 制定设计目标.7 第 3 章 整车型式的选择.7 3.1 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7 3.3 驾驶室的型式.7 3.4 轮胎的选型.8 第 4 章 新车型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8 4.1 几个主要“目标参数”的确定.9 4.2 发动机最大功率及其转速.9 4.3 发动机最大扭矩及其转速.10 4.4 传动系速比的选择.10 4.4.1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10 4.4.2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 11 4.4.3 变速器档位数的选择 . 11 第 5 章 尺寸参数、质量参数的初步确定.12 5.1 轿车的级别与载荷确定.12 5.2 轿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2 第 6 章 各相关总成的匹配布置.14 6.1 车身总布置设计.14 6.2 发动机总布置设计.14 6.3 转向节、车轮总成与前制动器总成的布置设计.14 第 7 章 整车总布置图绘制.14 7.1 整车布置的基准线.16 7.2 总布置图绘制的基本原则.17 第 8 章 各总成的布置.18 8.1 发动机及传动系的布置.18 8.2 驾驶室的布置.19 8.3 悬架布置.20 8.4 车架总成外形及其横梁的布置.20 8.5 转向系的布置.21 8.6 制动系的布置.22 8.7 进、排气系统的布置.23 8.8 操纵系统的布置.24 第 9 章 主要总成硬点概述.24 9.1 整车设计基准.24 9.2 总体设计方案及主要硬点.24
9.2.1整车总体技术硬点 .24 9.2.2动力传动系统布置方案及设计硬点 25 9.2.3动力传动系统附件布置及硬点. 26 9.3底母系统布置方案及主要师点 7 9.3.1悬架车轮系统 27 9.3.2转向系统 9.3.4制动系统 28 9.3.5电气的布置方案及主要硬点 .29 9.3.6空调系统 20 9.3.7附件 31 94总结 .3 第10章运动校核 10.1轮胎运动校核 32 10.2转向传动装置与悬架共同工作校核 37 103传动轴跳动校核 第章 整车设计计算(待加! 33 第12章悬架系统特性分析(待加:) 第13章整车强制法规 .33 第14章总体人员与计划 35 14.1人员与时间需求 14.2总体所开发时间计划(待加 39
9.2.1 整车总体技术硬点 .24 9.2.2 动力传动系统布置方案及设计硬点 .25 9.2.3 动力传动系统附件布置及硬点 .26 9.3 底盘系统布置方案及主要硬点.27 9.3.1 悬架车轮系统 .27 9.3.2 转向系统 .28 9.3.4 制动系统 .28 9.3.5 电气的布置方案及主要硬点 .29 9.3.6 空调系统 .30 9.3.7 附件 .31 9.4 总结.31 第 10 章 运动校核.31 10.1 轮胎运动校核.32 10.2 转向传动装置与悬架共同工作校核.32 10.3 传动轴跳动校核.32 第 11 章 整车设计计算(待加!).33 第 12 章 悬架系统特性分析(待加!).33 第 13 章 整车强制法规.33 第 14 章 总体人员与计划.35 14.1 人员与时间需求.35 14.2 总体所开发时间计划(待加).39
第1章概述 汽车总布置设计是新车型开发的第一道工序,而新车型总体方案的确定是总 布置设计的第一步。 首先通过充分准备和综合分析,选择一个合理的整车方案,并经过一定的程 序将其定下来。方案确定后,进行准确布置和计算,并为各总成下一步开展的工 作打好基础、准备条件、提出要求并与各专业组协同完成全部的设计,共同实现 整车的总目标。 一种新车型的投产,除产品开发过程外,还要做大量的生产准备工作,如投 入资金设备厂房、人员及制定一整套相关工艺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整车能够稳 定的大量的投入生产,并确保其整车性能和质量能被客户接受,所以整车总体方 案和全部设计内容,也直接决定着工厂的投入。因此,总布置工作 一方案选择 布置、和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做好整车设计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能准确地分析市场形势 了解客户的心理状态 车领使用特占,孰丁一的生产件,以便直正确定出合 理的整车方案: 二、要有独 立工作 的能力。因为方案确定后,实现该方案的所 有布置、计算及整车的开发工作,基本上是由一个人来完成,所以要求设计者工 作不应该有任何失误,否则会造成反工和浪费,甚至失掉抢占市场的机会。因此 要求设计者必须具有严谨、认真、细致、负责的精神,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能协调 和解决名方面问题和矛居,使设计产品质品法到设计要求 总布置工作虽然以 完成全部图纸及技 术文件资料来标志着阶段性的结束,但 还应该进行整车装配图的校核工作,即利用已完成的全部图纸或三维数模进行 面的细致的整车装置的图面及运动校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设计中存 在的问题消除在试制和试装车之前。 总布置设计在整车开发讨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必须认直做好这顷工 作。 1.1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产品的设计任务书或开发指令是开发产品的指令性文件,是开展设计工作的 依据,因此要认真地分析研究任务书的内容,明确具体要求技术难点和完成设计 任务所需要的相关文件,做好充分准备。 接到任务书后,综合分析用户的使用要求、不同地区的特殊使用条件、企业 的产品发展规划和生产条件,合理地选择整车性能指标和有关的技术参数,并提 出整车设计方案 认真地进行整车总体布置、性能计算、提出各总成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 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完成各总成的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 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实现产品系列化,整车设计时通常需要考虑系列变型车的工作,做到产品系 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设计标准化, 以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1.2总体设计硬点 1.2.1设计硬点的概念和含义 设计硬点是总布置设计过程中,为保证零部件之间的协调和装配关系,及造型
第 1 章 概 述 汽车总布置设计是新车型开发的第一道工序,而新车型总体方案的确定是总 布置设计的第一步。 首先通过充分准备和综合分析,选择一个合理的整车方案,并经过一定的程 序将其定下来。方案确定后,进行准确布置和计算,并为各总成下一步开展的工 作打好基础、准备条件、提出要求并与各专业组协同完成全部的设计,共同实现 整车的总目标。 一种新车型的投产,除产品开发过程外,还要做大量的生产准备工作,如投 入资金设备厂房、人员及制定一整套相关工艺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整车能够稳 定的大量的投入生产,并确保其整车性能和质量能被客户接受,所以整车总体方 案和全部设计内容,也直接决定着工厂的投入。因此,总布置工作——方案选择、 布置、和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做好整车设计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能准确地分析市场形势、 了解客户的心理状态、车辆使用特点,熟悉工厂的生产条件,以便真正确定出合 理的整车方案;第二、要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因为方案确定后,实现该方案的所 有布置、计算及整车的开发工作,基本上是由一个人来完成,所以要求设计者工 作不应该有任何失误,否则会造成反工和浪费,甚至失掉抢占市场的机会。因此 要求设计者必须具有严谨、认真、细致、负责的精神,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能协调 和解决各方面问题和矛盾,使设计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总布置工作虽然以完成全部图纸及技术文件资料来标志着阶段性的结束,但 还应该进行整车装配图的校核工作,即利用已完成的全部图纸或三维数模进行全 面的细致的整车装置的图面及运动校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设计中存 在的问题消除在试制和试装车之前。 总布置设计在整车开发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 作。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产品的设计任务书或开发指令是开发产品的指令性文件,是开展设计工作的 依据,因此要认真地分析研究任务书的内容,明确具体要求技术难点和完成设计 任务所需要的相关文件,做好充分准备。 接到任务书后,综合分析用户的使用要求、不同地区的特殊使用条件、企业 的产品发展规划和生产条件,合理地选择整车性能指标和有关的技术参数,并提 出整车设计方案。 认真地进行整车总体布置、性能计算、提出各总成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 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完成各总成的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 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实现产品系列化,整车设计时通常需要考虑系列变型车的工作,做到产品系 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设计标准化,以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1.2 总体设计硬点 1.2.1 设计硬点的概念和含义 设计硬点是总布置设计过程中,为保证零部件之间的协调和装配关系,及造型
风格要求所确定的控制点(或坐标)、控制线、控制面及控制结构的总称,俗称设计 硬点,英美称为HARDPOINT。这是汽车零部件设计和选型,附件设计及车身设计的 最重要的各项目组公共认可的尺度和设计原则。这是使项目组分而不乱,并行设 计的重要方法。 一般确定后不要轻易调整,如需调整设计硬点,需得到所有子项 目组认可或协商。开始粗定的硬点随着开发进行逐步深化逐步变得更加硬起来 越接近设计冻结的硬点越硬。越要求最好不要轻易改动。设计硬点是所有设计的 灵魂。 .2.2设计硬点的核心思想与设计机理 万物千差万别,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生都有其自身的原因,没有无原因的 没有无 果的原 品结构与设计也不能例夕 不论简单还是复杂自 设计,都是有其客观原因和机理的存在。通过研究发现任何复杂的结构和设计都 是由众多设计特征的组合。而设计特征由功能和装配及制造等决定的设计硬点特 征和自由设计区特征组成。而自由设计区产生的特征多为轻量化设计要求等满足 白由风设计准训的设计优化结果,可可以千差万别,比较容易设计。但设计硬占结 征要考虑很多问题,尤其功能与装配问题。 可以归纳为设计硬点 问题。要学会设计,首先要学会识别和发现设计硬点,要知道设计硬点的思想精 髓才行。 1.2.3设计硬点的具体应用领域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 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 空制 为设 十硬点。这是总体设计的控制原则 (2) 门锁,玻璃升降器等内饰件,车身附件与车身安装的点线面,是车身设计的 基准和控制点。 (3)底盘零件,如悬架,副车架与车身的定位面,安装螺丝孔等是车身设计的基 准和控生制占 (⑤)其他各类设计控制设计硬点,如油箱控制结构和控制尺寸,甚至控制形状, 华等。 (⑥)除此以外的性能和安全等法规要求的设计结构或方案,也是设计硬点。 1.3总布置设计的一般程序(待调整) 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 市场调研和样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做好整车方案的选择,初步确定有关的技术参数,以便给总成开发下达设计 指令 配合好总成设计,共同完成总成的布置工作,协调、解决各部分的矛盾和问 题,完善总布置设计工作 进行整车性能计算,完善和确定有关的技术参数、确认总成的布置及相关技 术参数 进行主要部件的运动校核及总布置设计硬点的检查。 编制整车技术条件及汇总整车明细分组目录。 依据试制、试验的情况进行改进设计,最后完成全部设计
风格要求所确定的控制点(或坐标)、控制线、控制面及控制结构的总称,俗称设计 硬点,英美称为 HARDPOINT。 这是汽车零部件设计和选型,附件设计及车身设计的 最重要的各项目组公共认可的尺度和设计原则。这是使项目组分而不乱,并行设 计的重要方法。 一般确定后不要轻易调整,如需调整设计硬点,需得到所有子项 目组认可或协商。开始粗定的硬点随着开发进行逐步深化逐步变得更加硬起来, 越接近设计冻结的硬点越硬。越要求最好不要轻易改动。设计硬点是所有设计的 灵魂。 1.2.2 设计硬点的核心思想与设计机理 万物千差万别,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生都有其自身的原因,没有无原因的 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产品结构与设计也不能例外,不论简单还是复杂的 设计,都是有其客观原因和机理的存在。通过研究发现任何复杂的结构和设计都 是由众多设计特征的组合。而设计特征由功能和装配及制造等决定的设计硬点特 征和自由设计区特征组成。而自由设计区产生的特征多为轻量化设计要求等满足 自由区设计准则的设计优化结果,可以千差万别,比较容易设计。但设计硬点特 征要考虑很多问题,尤其功能与装配问题。因此任何设计都可以归纳为设计硬点 问题。要学会设计,首先要学会识别和发现设计硬点,要知道设计硬点的思想精 髓才行。 1.2.3 设计硬点的具体应用领域 ⑴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 人体模型尺寸, 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 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 及控制结构, 都称为设计硬点。这是总体设计的控制原则。 ⑵ 门锁,玻璃升降器等内饰件,车身附件与车身安装的点线面,是车身设计的 基准和控制点。 ⑶ 底盘零件,如悬架,副车架与车身的定位面,安装螺丝孔等是车身设计的基 准和控制点。 ⑷ 轴距,轮距,总长,总宽,车轮定位参数,轮胎型号和尺寸等也是底盘及零部 件设计硬点。如变速器输出轴是传动轴设计的控制设计硬点 ⑸ 其他各类设计控制设计硬点,如油箱控制结构和控制尺寸,甚至控制形状, 等等。 ⑹ 除此以外的性能和安全等法规要求的设计结构或方案,也是设计硬点。 1.3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程序(待调整) 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 市场调研和样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做好整车方案的选择,初步确定有关的技术参数,以便给总成开发下达设计 指令。 配合好总成设计,共同完成总成的布置工作,协调、解决各部分的矛盾和问 题,完善总布置设计工作。 进行整车性能计算,完善和确定有关的技术参数、确认总成的布置及相关技 术参数。 进行主要部件的运动校核及总布置设计硬点的检查。 编制整车技术条件及汇总整车明细分组目录。 依据试制、试验的情况进行改进设计,最后完成全部设计
新车方案及车身边界草案 外型概念图 内概念草图 初步车身布置 外型效果图 图及工程分析 内效果图Q 风 Q 11内模型(概念) 车身总布置设计 1/5外模型 及工程分析 内部设计Q 细 化 11外 特征 内部布 模型 M 截面图 置设计M 内部确认模型Q 验 表面 总布置设计详图或主 A 内部设计详图及 模型技术及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 女 样车设计 道路试验 样车试制B 工艺及 女 批量生产的车身线「 图,零件图设计 主模型 计 工装及设备制造 小批试制 批量生产
新车方案及车身边界草案 初步车身布置 图及工程分析 车身总布置设计 及工程分析 特征 截面图 内部布 置设计 总布置设计详图或主 模型技术及工程分析 样车设计 样车试制 批量生产的车身线 图,零件图设计 主模型 工装及设备制造 小批试制 批量生产 外型概念图 外型效果图 风 洞 试 验 1/5 外模型 风 洞 试 验 1/1 外 模 型 直 至 确 认 表面 道路试验 内概念草图 内效果图 1/1 内模型(概念) 内部设计 内部确认模型 内部设计详图及 工程分析 工 艺 及 设 备 设 计 优 化 及 细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