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30201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总学时:54学时 一.编写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2.《普通动物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两个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 程是以动物的形态结构为基础,进而了解动物的分类、习性、生境、经济意义及起源进化等内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类群动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等主要特征、同时了解 动物的分类依据,以及与国民经济意义,另外,倡导学生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 环境,为后继课程如:家畜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寄生虫学、经济动物学及药用动物学等奠定 理论基础。 4.本课程是形态学教学,所以应注意运用挂图、幻灯,特别是动物实体标本等直观教具,同时, 还应多从事野外生态考察,从而培养、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习热情,而有利于提高教 学效果,也增强学生的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5.本大纲虽然适用于以上两个专业,但是由于学时的不同,所要求开出的内容也略有不同,所涉 及的内容有标注。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章次 内容 讲授与实验比例 绪论 2:2 原生动物门 3:2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腔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4515446 322 节肢动物门 4:2 七半索动物门 0.5 脊索动物门概述 5
1 《普通动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30201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总学时: 54 学时 一.编写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2.《普通动物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两个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 程是以动物的形态结构为基础,进而了解动物的分类、习性、生境、经济意义及起源进化等内 容。 3.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类群动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等主要特征、同时了解 动物的分类依据,以及与国民经济意义,另外,倡导学生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 环境,为后继课程如:家畜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寄生虫学、经济动物学及药用动物学等奠定 理论基础。 4. 本课程是形态学教学,所以应注意运用挂图、幻灯,特别是动物实体标本等直观教具,同时, 还应多从事野外生态考察,从而培养、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习热情,而有利于提高教 学效果,也增强学生的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5. 本大纲虽然适用于以上两个专业,但是由于学时的不同,所要求开出的内容也略有不同,所涉 及的内容有标注。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章次 内容 学时 讲授与实验比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绪论 原生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原腔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概述 4 5 1 5 4 4 6 0.5 1.5 2 :2 3 :2 3 :2 2 :2 2 :2 4 :2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442552 2:2 十二|爬行纲 鸟纲 十四哺乳纲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策略(专题) 大纲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目的、意义、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动物学的基本概述 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动物学的目的、意义—一控制与改造利用动物界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一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生物学的分类知识一一分类方法、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第二节动物学发展简史 j介动物学发展简史,并参观动物标本室。 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动物学的目的、任务、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2.着重掌握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3.简单了解动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实验内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实验要求: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便为后来的实验教学 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后继课程的相关实验铺垫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2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合计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策略(专题) 1 4 4 2 5 5 2 54 2 :2 2 :2 2 :3 2 :3 32:22 三.大纲内容 绪 论 教学目的: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目的、意义、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 动物学的基本概述 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动物学的目的、意义——控制与改造利用动物界。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生物学的分类知识——分类方法、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第二节 动物学发展简史 简介动物学发展简史,并参观动物标本室。 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动物学的目的、任务、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2.着重掌握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3.简单了解动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实验内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实验要求: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便为后来的实验教学 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后继课程的相关实验铺垫。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原生动物与人畜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的分类 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的特征及代表动物,孢子虫的生活史。 第三节原生动物门的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赤潮、伪足; 孢子虫的生活史 教学建议:由于有些原生动物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引发人畜的一些疾病,所以,在讲述时一定 要提醒学生注意,并为后继课做好铺垫。 实验内容:自制绿眼虫、草履虫的简易装片,观察绿眼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第二章腔肠动物门 教学目的: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教学内容:第一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讲述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简单介绍腔肠动物门的分纲及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门的特征;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辐射对称、世代交替 神经系统的特征 教学建议:腔肠动物作为真正的多细胞动物,在系统演化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专业 课的学习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之所以要介绍这一门类的原因是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 完整性,也是为了后面知识学习的需要,但是本章不列为重点内容 第三章扁形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生活史,同时了解与人畜 的关系及所引发的疾病
3 教学目的: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原生动物与人畜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原生动物门的分类 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的特征及代表动物,孢子虫的生活史。 第三节 原生动物门的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赤潮、伪足; 孢子虫的生活史 教学建议:由于有些原生动物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引发人畜的一些疾病,所以,在讲述时一定 要提醒学生注意,并为后继课做好铺垫。 实验内容:自制绿眼虫、草履虫的简易装片,观察绿眼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第二章 腔肠动物门 教学目的: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教学内容: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讲述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简单介绍腔肠动物门的分纲及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门的特征;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辐射对称、世代交替; 神经系统的特征。 教学建议:腔肠动物作为真正的多细胞动物,在系统演化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专业 课的学习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之所以要介绍这一门类的原因是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 完整性,也是为了后面知识学习的需要,但是本章不列为重点内容。 第三章 扁形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生活史,同时了解与人畜 的关系及所引发的疾病
教学內容: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以三角真涡虫为例讲述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以华枝睾吸虫、猪带绦虫为例讲述吸虫纲、绦虫纲的特征,并重点学习猪带绦虫的生 活史;并让学生总结出与寄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教学重点:扁形动物门的特征;猪带绦虫的生活史;扁形动物结构中出现了三个为动物登陆奠定 基础的特征 教学难点: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教学建议:由于本门动物多数(吸虫纲和绦虫纲)都是寄生在人畜体内,引发多种疾病,是动物 医学的主攻对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实践的结合,抓住侧重点,并且尽量多与专 业课结合,为后继课做好铺垫。讲课时,要简单介绍检测方法,并简单介绍常规性药 物治疗。此门的内容列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另外,由于本门出现了三项特征,为动物登陆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在讲课时要着 重指出这些特征,并阐述这些特征具有怎样的进化意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 在总结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时,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所学的 内容和以前所了解的内容,自己总结出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这样使学生所学 的知识会更扎实。 实验内容:利用显微镜观察华枝睾吸虫、肝片吸虫、猪带绦虫的三节片及头节 第四章原腔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人蛔虫的生活史、与人畜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原腔动物门的特征 第二节代表动物—一人蛔虫 蛔虫的形态结构;人蛔虫的生活史;简介棘头动物门;寄生蠕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线虫 教学重点:原腔动物门的特征,人蝈虫生活史 教学建议:由于本门动物多数都是寄生在人畜体内的寄生虫,引发多种疾病,是动物医学的主攻 对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实践的结合,抓住侧重点,并且尽量多与专业课结合
4 教学内容: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以三角真涡虫为例讲述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以华枝睾吸虫、猪带绦虫为例讲述吸虫纲、绦虫纲的特征,并重点学习猪带绦虫的生 活史;并让学生总结出与寄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教学重点:扁形动物门的特征;猪带绦虫的生活史;扁形动物结构中出现了三个为动物登陆奠定 基础的特征。 教学难点: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教学建议:由于本门动物多数(吸虫纲和绦虫纲)都是寄生在人畜体内,引发多种疾病,是动物 医学的主攻对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实践的结合,抓住侧重点,并且尽量多与专 业课结合,为后继课做好铺垫。讲课时,要简单介绍检测方法,并简单介绍常规性药 物治疗。此门的内容列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另外,由于本门出现了三项特征,为动物登陆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在讲课时要着 重指出这些特征,并阐述这些特征具有怎样的进化意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 在总结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时,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所学的 内容和以前所了解的内容,自己总结出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这样使学生所学 的知识会更扎实。 实验内容:利用显微镜观察华枝睾吸虫、肝片吸虫、猪带绦虫的三节片及头节。 第四章 原腔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人蛔虫的生活史、与人畜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 原腔动物门的特征 第二节 代表动物——人蛔虫 蛔虫的形态结构;人蛔虫的生活史;简介棘头动物门;寄生蠕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线虫。 教学重点:原腔动物门的特征,人蛔虫生活史。 教学建议:由于本门动物多数都是寄生在人畜体内的寄生虫,引发多种疾病,是动物医学的主攻 对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实践的结合,抓住侧重点,并且尽量多与专业课结合
讲课时,要侧重于各类寄生虫的生活周期及由此引发的疾病,并简单了解预防和治疗。 由于本门动物出现了原体腔,因此要重点讲述原体腔的基本构造,并同真体腔进行比 较,找出两者的差别,以便于学生记忆。 实验内容:观察猪蛔虫的外型,解剖猪蛔虫(消化、生殖系统)、观察蛔虫横切。 第五章环节动物门 教学目的: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与进化地位,并了解该门类动物的经济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节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代表动物一一环毛蚓 环毛蚓的形态结构;总结出环毛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简介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第四节环节动物门的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建议:由于代表动物环毛蚓是生活在土壤中,因此从其形态结构上就具有与这种生活方式相 适应的特征,讲课时要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由学生总结出这些特征,以便学生能够 更深入地了解这种益虫 实验内容:环毛蚓的外形与解剖:观察环毛蚓的横切 第六章节肢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门、纲特征为重点,了解各类群的经济意义、与人畜关系,要掌握昆虫纲的主要 特征、八个目的特征,开发利用昆虫资源 教学内容: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简单介绍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重点学习昆虫纲及其分类一一直翅目、半翅目、 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蚤目、虱毛目。 第三节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
5 讲课时,要侧重于各类寄生虫的生活周期及由此引发的疾病,并简单了解预防和治疗。 由于本门动物出现了原体腔,因此要重点讲述原体腔的基本构造,并同真体腔进行比 较,找出两者的差别,以便于学生记忆。 实验内容:观察猪蛔虫的外型,解剖猪蛔虫(消化、生殖系统)、观察蛔虫横切。 第五章 环节动物门 教学目的: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与进化地位,并了解该门类动物的经济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 环毛蚓的形态结构;总结出环毛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简介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第四节 环节动物门的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建议:由于代表动物环毛蚓是生活在土壤中,因此从其形态结构上就具有与这种生活方式相 适应的特征,讲课时要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由学生总结出这些特征,以便学生能够 更深入地了解这种益虫。 实验内容:环毛蚓的外形与解剖;观察环毛蚓的横切。 第六章 节肢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门、纲特征为重点,了解各类群的经济意义、与人畜关系,要掌握昆虫纲的主要 特征、八个目的特征,开发利用昆虫资源。 教学内容: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简单介绍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重点学习昆虫纲及其分类——直翅目、半翅目、 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蚤目、虱毛目。 第三节 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