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陶瓷制品的成型 ①可塑成型法 挤压成型法; 车坯成型; 旋坯成型; 滚压成型; 湿压成型; 扎模成型; ②注浆成型 a)基本注浆法; b)加速注浆法:压力注浆法 离心注浆法 真空注浆法 C)注塑法(热压注)成型; d)流延法成型
3、陶瓷制品的成型 ①可塑成型法 • 挤压成型法; • 车坯成型; • 旋坯成型; • 滚压成型; • 湿压成型; • 扎模成型; ②注浆成型 a) 基本注浆法; b) 加速注浆法: 压力注浆法 离心注浆法 真空注浆法 c) 注塑法(热压注)成型; d) 流延法成型
③压制成型 机械压制成型 等静压制成型 4、生坯的干燥 热气干燥; 电热干燥; 高频干燥; 微波干燥; 红外干燥: 联合干燥
③ 压制成型 机械压制成型 等静压制成型 4、生坯的干燥 • 热气干燥; • 电热干燥; • 高频干燥; • 微波干燥; • 红外干燥; • 联合干燥
5、陶瓷的烧成 (1)陶瓷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陶瓷的烧成是通过高温处理,使坯体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预 期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从而达到固定外形,并获得所设计的性能的 过程。 陶瓷在烧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可归纳如下: ①分解及氧化阶段 排除结构水 有机物、碳及无机物的氧化 碳酸盐及硫化物的分解 300~950℃ 晶型转变 ②高温阶段 上述氧化物分解反应的继续 形成液相,固相溶解 950℃~烧成温度 形成新晶相及晶体长大 釉的熔融 ③冷却阶段 液相析晶 液相固化成玻璃体 止火温度~常温 晶型转变
5、陶瓷的烧成 (1)陶瓷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陶瓷的烧成是通过高温处理,使坯体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预 期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从而达到固定外形,并获得所设计的性能的 过程。 陶瓷在烧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可归纳如下: ①分解及氧化阶段 排除结构水 有机物、碳及无机物的氧化 碳酸盐及硫化物的分解 300~950℃ 晶型转变 ②高温阶段 上述氧化物分解反应的继续 形成液相,固相溶解 950℃~烧成温度 形成新晶相及晶体长大 釉的熔融 ③冷却阶段 液相析晶 液相固化成玻璃体 止火温度~常温 晶型转变
(2)烧成制度 ①低温阶段(室温~300℃)的升温速度与气氛。 此阶段实为干燥的延续。如果坯体入窑前干燥程度较低,则在120~140℃以后 坯内发生强烈汽化,易使坯件开裂故应缓慢升温。一般入窑水分高的大件厚壁 坯件,如电瓷类产品,升温速度应控制在30℃/h左右;薄壁小件制品如日用 瓷,升温速度可为150℃/h,此阶段对气氛没有特殊要求。 ②中温阶段(300~950℃)一氧化分解阶段的升温制度与气氛。 般说来,除含有较多高岭石类粘土的坯体在它的结晶水排除温度范围以内 (400~600℃)不能升温太快以外,均可快速升温。当窑炉上下温差较小时, 此阶段升温速率一般为:普通陶器在80~120℃/h,瓷器在100~150℃/h, 般要求烟气中02含量在5%左右。 ③高温阶段(950℃~烧成温度) 此阶段坯体开始烧结,釉层开始熔化。除要严格控制温度制度外,还要根据釉 坯性能和含铁、钛量的多少,确定是否要转换烧成气氛。对于还原烧制瓷器时, 此阶段又分为氧化保温期、强还原和弱还原三个不同气氛的温度阶段。在确定 气氛制度的时候,主要应抓住“两点一度”。 所谓两点就是指氧化转强还原以及强还原转弱还原这两个温度点:所谓“一度” 就是指还原气氛的浓度
(2)烧成制度 ① 低温阶段(室温~ 300℃ )的升温速度与气氛。 此阶段实为干燥的延续。如果坯体入窑前干燥程度较低,则在 120 ~ 140 ℃以后 坯内发生强烈汽化,易使坯件开裂故应缓慢升温。一般入窑水分高的大件厚壁 坯件,如电瓷类产品,升温速度应控制在 30 ℃/h 左右;薄壁小件制品如日用 瓷,升温速度可为150 ℃/h ,此阶段对气氛没有特殊要求。 ②中温阶段(300~950℃)- 氧化分解阶段的升温制度与气氛。 一般说来,除含有较多高岭石类粘土的坯体在它的结晶水排除温度范围以内 (400~600℃)不能升温太快以外,均可快速升温。当窑炉上下温差较小时, 此阶段升温速率一般为:普通陶器在 80~120 ℃ /h ,瓷器在 100 ~150 ℃/h , 一般要求烟气中O2 含量在5%左右。 ③ 高温阶段( 950 ℃ ~烧成温度)。 此阶段坯体开始烧结,釉层开始熔化。除要严格控制温度制度外,还要根据釉 坯性能和含铁、钛量的多少,确定是否要转换烧成气氛。对于还原烧制瓷器时, 此阶段又分为氧化保温期、强还原和弱还原三个不同气氛的温度阶段。在确定 气氛制度的时候,主要应抓住“两点一度”。 所谓两点就是指氧化转强还原以及强还原转弱还原这两个温度点:所谓“一度” 就是指还原气氛的浓度
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 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然后在窑内经1300℃ 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 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 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 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 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钴料中的钴、铁、锰等着色剂中所 含呈色元素,在还原焰中通过化学置换反应原理的作用下, 变成显色元素的釉下彩色呈现的青花。元青花所用的钴料, 名“索麻离”钴料,它原生于叙利亚的卡山,是以第一个 发现它能够烧制青花的人命名的。在9一10世纪时波斯人 就利用它来烧制名为“米纳依”的青花装饰品。这种烧瓷 的钴矿源源由驿道进口,这就是进口“索麻离”钴料起源 所在。同是索麻离钴料,它们的钴铁比和钴锰比的比值有 参差
• 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 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然后在窑内经1300℃ 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 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 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 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 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钴料中的钴、铁、锰等着色剂中所 含呈色元素,在还原焰中通过化学置换反应原理的作用下, 变成显色元素的釉下彩色呈现的青花。元青花所用的钴料, 名“索麻离”钴料,它原生于叙利亚的卡山,是以第一个 发现它能够烧制青花的人命名的。在9—10世纪时波斯人 就利用它来烧制名为“米纳依”的青花装饰品。这种烧瓷 的钴矿源源由驿道进口,这就是进口“索麻离”钴料起源 所在。同是索麻离钴料,它们的钴铁比和钴锰比的比值有 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