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井眼—地层系统的压力平衡 平衡与欠平衡压力钻井 1.平衡压力钻井 (1)概念 在有效地控制地层压力和维持井壁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钻井液密 度,使钻井液液柱压力刚好平衡或略大于地层压力,达到解放钻速和保护油 气层的目的。这种钻井方法称为平衡压力钻井 (2)技术关键 1)地层压力的准确预测 2)合理钻井液密度的确定Pbm=Ph+Apn-Dsb=Pp pd=pn+sh
第一节 井眼—地层系统的压力平衡 三、平衡与欠平衡压力钻井 1. 平衡压力钻井 (1)概念 在有效地控制地层压力和维持井壁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钻井液密 度,使钻井液液柱压力刚好平衡或略大于地层压力,达到解放钻速和保护油 气层的目的。这种钻井方法称为平衡压力钻井。 (2)技术关键 1)地层压力的准确预测 2)合理钻井液密度的确定 d p b h P sb b h r sb p S p p p p p p p p = + = + = + − = min
第一节井眼—地层系统的压力平衡 平衡与欠平衡压力钻井 2.欠平衡压力钻井 (1)概念 在井底有效压力低于地层压力的条件下进行钻井作业。在井下,允许地 层流体进入井内;在井口,利用专门的井控装置对循环出井的流体进行控制 和处理。这样可及时发现和有效保护油气层,同时可显著提高钻进速度。 (2)关键技术 1)地层孔隙压力和坍塌压力的准确预测 2)钻井液类型选择和密度等性能的控制 3)井口压力的控制及循环出井的流体的处理 4)起下钻过程的欠平衡 5)井底有效压力的计算与监测 6)井壁稳定 7)完井
2. 欠平衡压力钻井 (1)概念 在井底有效压力低于地层压力的条件下进行钻井作业。在井下,允许地 层流体进入井内;在井口,利用专门的井控装置对循环出井的流体进行控制 和处理。这样可及时发现和有效保护油气层,同时可显著提高钻进速度。 (2)关键技术 1)地层孔隙压力和坍塌压力的准确预测 2)钻井液类型选择和密度等性能的控制 3)井口压力的控制及循环出井的流体的处理 4)起下钻过程的欠平衡 5)井底有效压力的计算与监测 6)井壁稳定 7)完井 第一节 井眼—地层系统的压力平衡 三、平衡与欠平衡压力钻井
第二节溢流及其检测 有关溢流和井喷的概念 1.油、气、水侵油、气、水侵入钻井液,使其性能变坏的过程。 2.溢流—当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地层流体侵入井内,使井口返 出的钻井液量大于泵入量,停泵后钻井液从井口自动外溢的现象 3.井涌—溢流的进一步发展,在循环或者停泵后,钻井液涌出井口 的现象。 4.井喷—地层流体失去控制地喷出地面。 溢流的原因 1.地层压力掌握不准,使设计的钻井液密度偏低 2.钻井液密度降低; 3.起钻未按规定灌泥浆或井漏,使井内液面降低; 4.起钻抽吸作用使井底压力减小; 5.停止循环时,环空循环压降消失,使井底压力减小
第二节 溢流及其检测 二、溢流的原因 一、有关溢流和井喷的概念 1. 油、气、水侵——油、气、水侵入钻井液,使其性能变坏的过程。 2. 溢流——当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地层流体侵入井内,使井口返 出的钻井液量大于泵入量,停泵后钻井液从井口自动外溢的现象。 3. 井涌——溢流的进一步发展,在循环或者停泵后,钻井液涌出井口 的现象。 4. 井喷——地层流体失去控制地喷出地面。 1. 地层压力掌握不准,使设计的钻井液密度偏低; 2. 钻井液密度降低; 3. 起钻未按规定灌泥浆或井漏,使井内液面降低; 4. 起钻抽吸作用使井底压力减小; 5. 停止循环时,环空循环压降消失,使井底压力减小
第二节溢流及其检测 三、气侵的特点 1.气侵的途径与方式 岩石孔隙中的气体随钻碎的岩屑进入井内钻井液; 气层中的气体由于浓度差通过泥饼向井内扩散; 当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气层中的气体大量流入或渗入井内。 2.气侵的特点 气体的可压缩性,使气侵具有以下特点: (1)侵入井内的气体由井底向井口运移时,体积逐渐膨胀,越接近地面, 膨胀越快,体积越大。因此,在地面看起来气侵很严重的钻井液,在井底只 有少量气体侵入。 (2)气侵后的钻井液在不同深度的密度不同。其密度在井口处降低较大, 而在井底处则降低很小。因此井底钻井液液柱压力减少并不大。因此在气侵 量不大的情况下,只要及时除气,就不会有井喷的危险
2. 气侵的特点 气体的可压缩性,使气侵具有以下特点: (1)侵入井内的气体由井底向井口运移时,体积逐渐膨胀,越接近地面, 膨胀越快,体积越大。因此,在地面看起来气侵很严重的钻井液,在井底只 有少量气体侵入。 (2)气侵后的钻井液在不同深度的密度不同。其密度在井口处降低较大, 而在井底处则降低很小。因此井底钻井液液柱压力减少并不大。因此在气侵 量不大的情况下,只要及时除气,就不会有井喷的危险。 三、气侵的特点 1. 气侵的途径与方式 – 岩石孔隙中的气体随钻碎的岩屑进入井内钻井液; – 气层中的气体由于浓度差通过泥饼向井内扩散; – 当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气层中的气体大量流入或渗入井内。 第二节 溢流及其检测
第二节溢流及其检测 三、气侵 2.气侵的特点 (3)在气侵后关井的情况下,气体将滑脱上升,在井口积聚。由于井口关 闭,气体在上升过程中不可能膨胀,体积没有变化。这样气体仍保持原来的 井底压力。这个压力与泥浆柱压力叠加作用于整个井筒,容易导致井漏和地 下井喷。因此,气侵后不能长时间关井。 0.101 17.8 35,4 0.26m 750 0.26 1500 0.26m 1.2 2250g/cm 0.26m 30000.26my 35.4 44.2 53.1 61.9 70.7
三、气侵 2. 气侵的特点 (3)在气侵后关井的情况下,气体将滑脱上升,在井口积聚。由于井口关 闭,气体在上升过程中不可能膨胀,体积没有变化。这样气体仍保持原来的 井底压力。这个压力与泥浆柱压力叠加作用于整个井筒,容易导致井漏和地 下井喷。因此,气侵后不能长时间关井。 3000 2250 1500 750 0 0.101 35.4 1.2 g/cm3 44.2 53.1 61.9 70.7 17.8 35.4 0.26m3 0.26m3 0.26m3 0.26m3 0.26m3 第二节 溢流及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