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结构的极限状态1.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发展过程和各国发展的趋势。一50年代前苏联率先提出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一70年代欧洲混凝士委员会开始采用:80年代日本采用:一目前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势在必行;一我国在1974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就采用了多系数分析、单一安全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法。2.目前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2.2 结构的极限状态 1.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发展过程和各国发展的趋势。 —50年代前苏联率先提出了“极限状态设计法”; —70年代欧洲混凝土委员会开始采用;80年代日本采用; —目前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势在必行; —我国在1974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 74)就采用了多系数分析、单一安全系数表达的 极限状态设计法。 2.目前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极限状态的概念:2.2.1结构的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的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的要求,此特定的状态就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一旦超过这个状态结构就将丧失某一功能
2.2.1 极限状态的概念: 结构的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 特定的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的要 求, 此特定的状态就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一旦超过这个状态结构就将丧失某一功能
2.2.2结构极限状态的分类(一)1.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即:1)结构整体或其中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稳定:2)结构形成几何可变体系而丧失承载力:3)结构发生滑移、上浮活倾覆等不稳定情况:4构件的截面因强度不足而发生破坏:结构塑性变形过大而不适于继续使
2.2.2 结构极限状态的分类(一) 1.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 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即: 1)结构整体或其中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稳定; 2)结构形成几何可变体系 而丧失承载力; 3)结构发生滑移、上浮活倾覆等不稳定情况; 4)构件的截面因强度不足而发生破坏; 5)结构塑性变形过大而不适于继续使
结构极限状态的分类(二)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的限值。即:1)产生过大的变形,影响正常使用和外观;2)产生过宽的裂缝,对耐久性有影响或者产生人们心理上不能接受的感觉;3)产生过大的振动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
结构极限状态的分类(二)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影响 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的限值。即: 1)产生过大的变形,影响正常使用和外观; 2)产生过宽的裂缝,对耐久性有影响或者产 生人们心理上不能接受的感觉; 3)产生过大的振动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