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话记 载下来,但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 来表现更加深刻、明显。’《春秋》, 从上而言,阐明了夏禹、商汤、周文 王的政治原则;从下而言,辨明了为 人处事的纲纪,分清了疑惑难明的事 物,判明了是非的界限,使犹豫不决 的人拿定了主意,褒善贬恶,崇敬贤 能,排抑不肖,保存已经灭亡了的国 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政 治上的弊端,兴起已经荒废的事业, 这些都是王道的重要内容
•孔子说:‘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话记 载下来,但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 来表现更加深刻、明显。 ’《春秋》, 从上而言,阐明了夏禹、商汤、周文 王的政治原则;从下而言,辨明了为 人处事的纲纪,分清了疑惑难明的事 物,判明了是非的界限,使犹豫不决 的人拿定了主意,褒善贬恶,崇敬贤 能,排抑不肖,保存已经灭亡了的国 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政 治上的弊端,兴起已经荒废的事业, 这些都是王道的重要内容
《易经》显示了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 相互关系,所以长于变化;《仪礼》规定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长于行动;《尚书》 记载了上古先王的事迹,所以长于从政; 《诗经》记载了山川、溪谷、禽兽、草木 雌雄、男女,所以长于教化;《乐记》是音 乐所以成立的根据,所以长于调和性情; 《春秋》明辨是非,所以长于治理百姓。因 此,《仪礼》是用来节制人的行为的,《乐 记》是用来激发和穆的感情的,《尚书》是 用来指导政事的,《诗经》是用来表达内心 的情意的,《易经》是用来说明变化的, 《春秋》是用来阐明正义的
•《易经》显示了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 相互关系,所以长于变化;《仪礼》规定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长于行动;《尚书》 记载了上古先王的事迹,所以长于从政; 《诗经》记载了山川、溪谷、禽兽、草木、 雌雄、男女,所以长于教化;《乐记》是音 乐所以成立的根据,所以长于调和性情; 《春秋》明辨是非,所以长于治理百姓。因 此,《仪礼》是用来节制人的行为的,《乐 记》是用来激发和穆的感情的,《尚书》是 用来指导政事的,《诗经》是用来表达内心 的情意的,《易经》是用来说明变化的, 《春秋》是用来阐明正义的
把一个混乱的社会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没有比《春秋》更有用了。《春秋》全书 有数万字,其中的要点也有数千。万物万 事的分离与聚合,都记在《春秋》里了 《春秋》中,臣杀君的有三十六起,亡国 的有五十二个,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住国 家政权的不计其数。观察他们所以会这样 的原因,都在于失去了根本啊!所以《周 易》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说, 臣杀君,子杀父,不是一朝一夕才这样 的,而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
•把一个混乱的社会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没有比《春秋》更有用了。《春秋》全书 有数万字,其中的要点也有数千。万物万 事的分离与聚合,都记在《春秋》里了。 《春秋》中,臣杀君的有三十六起,亡国 的有五十二个,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住国 家政权的不计其数。观察他们所以会这样 的原因,都在于失去了根本啊!所以《周 易》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说, ‘臣杀君,子杀父,不是一朝一夕才这样 的,而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
所以,一国之君不可以不知道《春秋》 否则,当面有人进谗他看不见,背后有窃 国之贼他也不知道。身为国家大臣的不可 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一般的事 情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出乎意料的事 变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对付。作为 国之君和一家之长却不懂得《春秋》中的 道理,一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作为 大臣和儿子的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 定会因为阴谋篡位和杀害君父而被诛杀, 得一个死罪的名声。其实,他们都以为自 己在干好事,做了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受了毫无根据的批评而不敢反驳
•所以,一国之君不可以不知道《春秋》, 否则,当面有人进谗他看不见,背后有窃 国之贼他也不知道。身为国家大臣的不可 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一般的事 情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出乎意料的事 变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对付。作为一 国之君和一家之长却不懂得《春秋》中的 道理,一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作为 大臣和儿子的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 一定会因为阴谋篡位和杀害君父而被诛杀, 得一个死罪的名声。其实,他们都以为自 己在干好事,做了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受了毫无根据的批评而不敢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