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 雨巷
戴望舒 雨巷
学习重点】 关于“现代派” 现代人的体验:孤独感、寂寞感 戴望舒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 《雨巷》赏析
【学习重点】 关于“现代派” 现代人的体验:孤独感、寂寞感 戴望舒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 《雨巷》赏析
关于“现代派”诗歌 命名:施蜇存受现代书局委托创办《现代》。 诗人群:戴趕舒、施蜇存、金克木、何其芳、林庚等。 发展:卞之琳于北平编文艺杂志《水星》,与《现代》呼应,共同 推动发展。 高潮:1936年10月戴墼舒主编《新诗》,邀卞之琳、冯至、孙大 雨、梁宗岱等参与,把现代诗派推向高潮。 衰落:抗战爆发后,急剧分化,走向衰落,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则为40年代的“九叶诗派”所继承和发展 艺术渊源: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歌和以TS艾略特为代 表的现代主义诗潮;唐五代温李一派。 内容:与社会公众主题疏离,多抒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关于“现代派”诗歌 命 名:施蜇存受现代书局委托创办《现代》。 诗人群:戴望舒、施蜇存、金克木、何其芳、林庚等。 发 展:卞之琳于北平编文艺杂志《水星》,与《现代》呼应,共同 推动发展。 高 潮:1936年10月戴望舒主编《新诗》,邀卞之琳、冯至、孙大 雨、梁宗岱等参与,把现代诗派推向高潮。 衰 落:抗战爆发后,急剧分化,走向衰落,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则为40年代的“九叶诗派”所继承和发展。 艺术渊源: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歌和以T·S·艾略特为代 表的现代主义诗潮 ;唐五代温李一派。 内容:与社会公众主题疏离,多抒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 浙江杭县人。 1923年入上海大学, 1925年入震旦大学。1930年 曾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1932年11月赴法国留 学。1935年回上海,1938 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 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 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
戴望舒(1905-1950), 浙江杭县人。 1923年入上海大学, 1925年入震旦大学。1930年 曾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1932年11月赴法国留 学。1935年回上海,1938 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 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 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在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 刊物《中国作家》等。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在上 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并进行 著、译、研究工作。 1948年因遭国民党政府 戴 通缉再次赴港。 望 解放后,在新闻总署国际 新闻局工作。1950年2月8日因 选 病逝世,终年45岁
作者简介 在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 刊物《中国作家》等。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在上 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并进行 著、译、研究工作。 1948年因遭国民党政府 通缉再次赴港。 解放后,在新闻总署国际 新闻局工作。1950年2月8日因 病逝世,终年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