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 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 年后返乡,决心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 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 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有纪实之意,更 有歌咏归隐情怀志趣之旨
夜归鹿门歌 ◼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 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 年后返乡,决心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 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 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有纪实之意,更 有歌咏归隐情怀志趣之旨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七律][盛唐]孟浩然
诗歌大意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诗歌大意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自主欣赏 1、诗作的内容以什么为顺序展开? 2、分别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 3、用第一人称,再现诗歌中的场景。并思考:它 们有何不同特点? 4、它们之间形成一种什么关系? 5、“惟有幽人自来去”中“幽人”指谁?这一句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6、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自主欣赏 1、诗作的内容以什么为顺序展开? 2、分别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 3、用第一人称,再现诗歌中的场景。并思考:它 们有何不同特点? 4、它们之间形成一种什么关系? 5、“惟有幽人自来去”中“幽人”指谁?这一句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6、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渔梁争渡‖动热闹喧哗‖尘世生活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两个场景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隐居静宁静寂寥隐居生活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渔梁争渡 动 热闹喧哗 尘世生活 鹿门隐居 静 宁静寂寥 隐居生活 两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