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测定条件的选择 (1)分析线的选择 选用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共振线往往也是元素 最灵敏的谱线,可使测定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但实际 中并非都选用共振线,例如分析高浓度试样时,为了保持 曲线的线性范围,选次灵敏线作为分析线是有和 然,对于低含量组分的测定,应尽可能选择最灵敏的谱 线作分析线 (2)光谱区带的选择 (3)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 (5)火焰高度的选择 (6)光电倍增管负高压的选择
2.3 测定条件的选择 (1)分析线的选择 选用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共振线往往也是元素 最灵敏的谱线,可使测定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但实际工作 中并非都选用共振线,例如分析高浓度试样时,为了保持 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选次灵敏线作为分析线是有利的。 显然,对于低含量组分的测定,应尽可能选择最灵敏的谱 线作分析线。 (2)光谱区带的选择 (3)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 (5)火焰高度的选择 (6)光电倍增管负高压的选择
2.4定量分析方法 1)标准曲线法 绘制A-C工作曲线(见下图) A
2.4 定量分析方法 (1)标准曲线法 绘制A-C工作曲线(见下图) Ax A Cx C
标准曲线弯曲现象的解释; b.控制试样校正; C.应控制吸光度在0.05-0.8之间; d.标液浓度必须在吸光度与原子浓度或直线关 系所得范围内 e.仪器操作条件(光源,喷雾,火焰,通带, 检测等)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应保持恒定。 Back
a.标准曲线弯曲现象的解释; b.控制试样校正; c.应控制吸光度在0.05-0.8之间; d.标液浓度必须在吸光度与原子浓度或直线关 系所得范围内; e.仪器操作条件(光源,喷雾,火焰,通带, 检测等)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应保持恒定。 Back
(2)标准加入法 包括复加入法和单加入法 a.复加入法 取若干(不少于4份)体积相同的试样溶液,从第二份开 始依次递增地加入不同等分量的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如分 别加入10μg、20μg、30μg)。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相同 体积后摇匀。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依次测得各溶液的吸光度 为A3、A1、A、A2。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以加入标准溶液 的浓度(或体积,绝对含量)为横坐标,作出AC曲线,外 延曲线与横坐标相交于一点,此点与原点的距离,即为所测 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工作曲线如下) (3)间接分析法 可用间接分析的方法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合物
(2)标准加入法 包括复加入法和单加入法 a.复加入法 取若干(不少于4份)体积相同的试样溶液,从第二份开 始依次递增地加入不同等分量的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如分 别加入10μg、20μg、30μg)。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相同 体积后摇匀。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依次测得各溶液的吸光度 为AX、A1、 A2 、A3。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以加入标准溶液 的浓度(或体积,绝对含量)为横坐标,作出A-C曲线,外 延曲线与横坐标相交于一点,此点与原点的距离,即为所测 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工作曲线如下): (3)间接分析法 可用间接分析的方法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合物
米
Cx 2 4 6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