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废水处理 第一节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水处理和水工业 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造成的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此,必须采用保护和利用相协调的水资源开采利用模式,通过对污水的净化和水体保护,使水 资源不再受到破坏并能实现良性的再生循环。没有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就不可能实现。 水工业是从事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并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水量、水质为 生产目标的特殊工业。它是随着水这种特殊产品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生产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新兴 工业。围绕水的开采、净化、供给、保护和再生等环节而产生的各种企业和部门构成了水工业的 主体,水工业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是科技、工程、装备及综合管理技术的集成,具有很强的综合 水处理是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简称,它是水工业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0年代 以前,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涵义的划分是很清楚的。从天然水源取水,为供生活或工业的使用(特 别是生活使用)而进行的处理,称为给水处理;为了安全排放的目的,对于使用过而废弃的水所 进行的处理,称为废水处理。但自从水的污染日益严重,水源逐渐紧张以来,给水处理与废水处 理的界限也就逐渐模糊起来。现在,废水也可以作为水源,经处理后以供工业用水甚至生活用水。 为了废水的再生或再用所进行的处理,就其水质来说是废水处理,就其处理的目的来说则属给水 处理。在这种新形势下,笼统地使用水处理或水质控制这样的术语,可能更为方便和贴切。 、水处理内容 水处理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种:(1)去除水中影响使用的杂质以及对污泥的处置,这 是水处理的最主要内容;(2)为了满足用水的要求,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以改变水的性质,如食 用水中加氟以防止龋齿病,循环冷却水中加缓蚀剂及阻垢剂以控制腐蚀及结垢等;(3)改变水的 物理性质的处理,如水的冷却和加热等。本章只讨论去除水中杂质的方法。 三、水处理的方法分类 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能预期只用一种方法就可以将所有的污染物都去 除干净,因此水处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通常对废水处理方法可做如下分 1.1.按废水处理的程度来分类 一般划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深度处理、高级处理)。 级处理主要是预处理,多采用物理方法或简单的化学方法(如初步中和酸碱度)去除废水 中的悬浮固体、胶体、悬浮油类等污染物。一级处理的处理程度低,一般达不到规定的排放要求, 尚须进行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是清楚可分解或氧化的呈胶状或溶解状的有机污染物,多采用较为经济的生物 化学处理法。废水经过二级处理之后,一般可达到排放标准,但可能会残存有微生物以及不能降 解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无机盐类,它们数量不多,通常对水体的危害不大。 三级治理又称深度治理,只在有特殊要求时方才采用。它是将二级治理后的废水,再用物理 化学技术做进一步的处理,以便去除可溶性的无机物和不能分解的有机物,去除各种病毒、病菌 磷、氮和其它物质,最后达到地面水、工业用水或接近生活用水的水质标准。 表8-1废水的分级处理 处理级别 污染物质 处理方法 级处理 悬浮或胶态固体、悬浮油类、酸、碱|格栅、沉淀、浮上、过滤、混 凝、中和
第八章 废水处理 第一节 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一、 水处理和水工业 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造成的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此,必须采用保护和利用相协调的水资源开采利用模式,通过对污水的净化和水体保护,使水 资源不再受到破坏并能实现良性的再生循环。没有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就不可能实现。 水工业是从事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并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水量、水质为 生产目标的特殊工业。它是随着水这种特殊产品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生产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新兴 工业。围绕水的开采、净化、供给、保护和再生等环节而产生的各种企业和部门构成了水工业的 主体,水工业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是科技、工程、装备及综合管理技术的集成,具有很强的综合 性。 水处理是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简称,它是水工业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0 年代 以前,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涵义的划分是很清楚的。从天然水源取水,为供生活或工业的使用(特 别是生活使用)而进行的处理,称为给水处理;为了安全排放的目的,对于使用过而废弃的水所 进行的处理,称为废水处理。但自从水的污染日益严重,水源逐渐紧张以来,给水处理与废水处 理的界限也就逐渐模糊起来。现在,废水也可以作为水源,经处理后以供工业用水甚至生活用水。 为了废水的再生或再用所进行的处理,就其水质来说是废水处理,就其处理的目的来说则属给水 处理。在这种新形势下,笼统地使用水处理或水质控制这样的术语,可能更为方便和贴切。 二、 水处理内容 水处理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种:(1)去除水中影响使用的杂质以及对污泥的处置,这 是水处理的最主要内容;(2)为了满足用水的要求,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以改变水的性质,如食 用水中加氟以防止龋齿病,循环冷却水中加缓蚀剂及阻垢剂以控制腐蚀及结垢等;(3)改变水的 物理性质的处理,如水的冷却和加热等。本章只讨论去除水中杂质的方法。 三、 水处理的方法分类 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能预期只用一种方法就可以将所有的污染物都去 除干净,因此水处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通常对废水处理方法可做如下分 类。 1. 1. 按废水处理的程度来分类 一般划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深度处理、高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是预处理,多采用物理方法或简单的化学方法(如初步中和酸碱度)去除废水 中的悬浮固体、胶体、悬浮油类等污染物。一级处理的处理程度低,一般达不到规定的排放要求, 尚须进行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是清楚可分解或氧化的呈胶状或溶解状的有机污染物,多采用较为经济的生物 化学处理法。废水经过二级处理之后,一般可达到排放标准,但可能会残存有微生物以及不能降 解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无机盐类,它们数量不多,通常对水体的危害不大。 三级治理又称深度治理,只在有特殊要求时方才采用。它是将二级治理后的废水,再用物理 化学技术做进一步的处理,以便去除可溶性的无机物和不能分解的有机物,去除各种病毒、病菌、 磷、氮和其它物质,最后达到地面水、工业用水或接近生活用水的水质标准。 表 8-1 废水的分级处理 处理级别 污染物质 处理方法 一级处理 悬浮或胶态固体、悬浮油类、酸、碱 格栅、沉淀、浮上、过滤、混 凝、中和
级处理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 生物化学处理 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溶解态的无机|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反 三级处理 化学处理法 2.2.按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来分类 水处理方法可分为分离处理、转化处理和稀释处理三大类 (1)分离处理:是通过各种力的作用,使污染物从水中分离出来。一般来说,在分离过程中并 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2)转化处理:是指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化学的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转化为可 分离的物质,然后再进行分离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3)稀释处理:则既不把污染物分离出来,也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而是通过稀释混合, 降低污染物的浓度,从而使其达到无害的目的 3.3.按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分类 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 水中的悬浮物,处理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有:格栅、筛滤、过滤、沉淀 和浮上等。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来处理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处理过程中发生的 是化学变化。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物理化学法是运用 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物理化学法处理废水既可以是独立的处理系统 也可以是与其它方法组合在一起使用。其工艺的选择取决于废水的水质、排放或回收利用的水质 要求、处理费用等。如为除去悬浮和溶解的污染物而采用的混凝法和吸附法就是比较典型的物理 化学处理法。常用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以及膜技术(电渗析、反渗透、 超滤等)。生物法则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水中胶体的和溶解的有机物质。常用的生物处理法 有: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池法等。本章将按后一种分类原则对各种主要的水处 理方法加以介绍 第二节物理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常用的方法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过滤法以及蒸发结晶法等。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并且十分经济 筛滤 筛滤是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杂物,以保护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的一种预处理方 法。筛滤的构件包括平行的棒、条、金属网、格网或穿孔板。其中由平行的棒和条构成的称为格 栅:由金属丝织物或穿孔板构成的称为筛网。其中格栅去除的是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 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而筛网去除的是用格栅难以去除的呈悬浮状的细小纤维 根据清洗方法,格栅和筛网都可设计成人工清渣或机械淸渣两类。当污染物量大时,一般应 操作平台 格栅 45·-60° 纵剖面 滤水板 图8-1人工清除污物的格栅
二级处理 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 生物化学处理 三级处理 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溶解态的无机 物、病毒、病菌、磷、氮等 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反 渗透、超滤、化学处理法 2. 2. 按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来分类 水处理方法可分为分离处理、转化处理和稀释处理三大类。 (1) 分离处理:是通过各种力的作用,使污染物从水中分离出来。一般来说,在分离过程中并 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2) 转化处理:是指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化学的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转化为可 分离的物质,然后再进行分离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3) 稀释处理:则既不把污染物分离出来,也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而是通过稀释混合, 降低污染物的浓度,从而使其达到无害的目的。 3. 3. 按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分类 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 水中的悬浮物,处理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有:格栅、筛滤、过滤、沉淀 和浮上等。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来处理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处理过程中发生的 是化学变化。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物理化学法是运用 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物理化学法处理废水既可以是独立的处理系统, 也可以是与其它方法组合在一起使用。其工艺的选择取决于废水的水质、排放或回收利用的水质 要求、处理费用等。如为除去悬浮和溶解的污染物而采用的混凝法和吸附法就是比较典型的物理 化学处理法。常用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以及膜技术(电渗析、反渗透、 超滤等)。生物法则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水中胶体的和溶解的有机物质。常用的生物处理法 有: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池法等。本章将按后一种分类原则对各种主要的水处 理方法加以介绍 第二节 物理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常用的方法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过滤法以及蒸发结晶法等。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并且十分经济。 一、筛滤 筛滤是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杂物,以保护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的一种预处理方 法。筛滤的构件包括平行的棒、条、金属网、格网或穿孔板。其中由平行的棒和条构成的称为格 栅;由金属丝织物或穿孔板构成的称为筛网。其中格栅去除的是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 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而筛网去除的是用格栅难以去除的呈悬浮状的细小纤维。 根据清洗方法,格栅和筛网都可设计成人工清渣或机械清渣两类。当污染物量大时,一般应 图 8-1 人工清除污物的格栅
采用机械清渣,以减少工人劳动量 1.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管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 处,或取水口进口端部,用以截留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免堵塞水泵及沉淀池的排泥管。 格栅通常是废水处理流程的第一道设施。 格栅本身的水流阻力并不大,水头损失只有几厘米,阻力主要产生于筛余物堵塞栅条。一般 当格栅的水头损失达到10~15cm时就该清洗 截留在格栅上的污染物,可用手工清除或机械清除。目前许多废水处理厂,为了消除卫生条 件恶劣的人工劳动,一般都改用机械自动清除式格栅。人工清除污物的格栅见图8-1 格栅按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两种,按格栅栅条的间隙,可分为用粗格栅(50 l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三种 新设计的废水处理厂一般都采用粗、中两道格栅,甚至采用粗、中、细三道格栅。我国目前 采用的机械格栅的栅条间距大都在20mm以上,多采用50mm左右。机械格栅的间距过小则易 使耙齿卡在格栅间。机械格栅的倾斜度较人工格栅的大,一般为60°~70°,采用电力系统或液压 系统传动。齿耙用链条或钢丝绳拉动,移动速度一般为2m/min左右 图8-2所示为履带式机械格栅的一种。格栅链条作回转循环转动,齿耙固定在链条上,并伸 入栅隙间。这种格栅设有水下导向滑轮,利用链条的自重自由下滑,齿耙在移动过程中将格栅上 截留的悬浮物清除掉。 电动机小齿轮 刮泥板 链轮 链条 图8-2履带式机械格栅 2.筛网 筛网主要用于截留尺寸在数毫米至数十毫米的细碎悬浮态杂物,尤其适用于分离和回收废水 中的纤维类悬浮物和动植物残体碎屑。这类污染物容易堵塞管道、孔洞或缠绕于水泵叶轮。用筛 网分离具有简单、高效、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 筛网过滤装置很多,有振动筛网、水力筛网、转鼓式筛网、转盘式筛网、微滤机等。不论何 种形式,其结构既要截留污物,又要便于卸料及清理筛面。 图8-3为一种水力回转筛的结构示意图,它由锥筒回转筛和固定筛组成。回转筛的小头端用 不透水的材料制成,内壁装设固定的导水叶片。当进水射向导水叶片时,便推动锥筒旋转,悬浮 物被筛网截留,并沿斜面卸到固定筛上进一步脱水:水则穿过筛孔,流入集水槽。 3.筛余物的处置 可将收集的筛余物运至处置区填埋或与城市垃圾一起处理;当有回收利用价值时,可送至粉
采用机械清渣,以减少工人劳动量。 1.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管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 处,或取水口进口端部,用以截留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免堵塞水泵及沉淀池的排泥管。 格栅通常是废水处理流程的第一道设施。 格栅本身的水流阻力并不大,水头损失只有几厘米,阻力主要产生于筛余物堵塞栅条。一般 当格栅的水头损失达到 10~15cm 时就该清洗。 截留在格栅上的污染物,可用手工清除或机械清除。目前许多废水处理厂,为了消除卫生条 件恶劣的人工劳动,一般都改用机械自动清除式格栅。人工清除污物的格栅见图 8-1。 格栅按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两种,按格栅栅条的间隙,可分为用粗格栅(50~ 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三种。 新设计的废水处理厂一般都采用粗、中两道格栅,甚至采用粗、中、细三道格栅。我国目前 采用的机械格栅的栅条间距大都在 20mm 以上,多采用 50mm 左右。机械格栅的间距过小则易 使耙齿卡在格栅间。机械格栅的倾斜度较人工格栅的大,一般为 60O~70o,采用电力系统或液压 系统传动。齿耙用链条或钢丝绳拉动,移动速度一般为 2m/min 左右。 图 8-2 所示为履带式机械格栅的一种。格栅链条作回转循环转动,齿耙固定在链条上,并伸 入栅隙间。这种格栅设有水下导向滑轮,利用链条的自重自由下滑,齿耙在移动过程中将格栅上 截留的悬浮物清除掉。 2.筛网 筛网主要用于截留尺寸在数毫米至数十毫米的细碎悬浮态杂物,尤其适用于分离和回收废水 中的纤维类悬浮物和动植物残体碎屑。这类污染物容易堵塞管道、孔洞或缠绕于水泵叶轮。用筛 网分离具有简单、高效、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 筛网过滤装置很多,有振动筛网、水力筛网、转鼓式筛网、转盘式筛网、微滤机等。不论何 种形式,其结构既要截留污物,又要便于卸料及清理筛面。 图 8-3 为一种水力回转筛的结构示意图,它由锥筒回转筛和固定筛组成。回转筛的小头端用 不透水的材料制成,内壁装设固定的导水叶片。当进水射向导水叶片时,便推动锥筒旋转,悬浮 物被筛网截留,并沿斜面卸到固定筛上进一步脱水;水则穿过筛孔,流入集水槽。 3.筛余物的处置 可将收集的筛余物运至处置区填埋或与城市垃圾一起处理;当有回收利用价值时,可送至粉 图 8-2 履带式机械格栅
锥筒回转筛A 进水 固定筛 导水叶片 图8-3水力回转筛结构示意图 碎机或破碎机磨碎后再用:对于大型系统,也可采用焚烧的方法彻底处理 、沉淀与上浮 沉淀与上浮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的基本方法。当悬浮物的密度大于水 时,在重力作用下,悬浮物下沉形成沉淀物:当悬浮物的密度小于水时,则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 (油)。通过收集沉淀物和浮渣可使水获得净化。沉淀法可以去除水中的砂粒、化学沉淀物、混凝 处理所形成的絮体和生物处理的污泥,也可用于沉淀污泥的浓缩。上浮法主要用于分离水中轻质 悬浮物,如油、苯等,也可以让悬浮物粘附气泡,使其视密度小于水,再用上浮法除去。 1.沉淀 沉淀是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去除粒径在20~100μm以上的可沉固体颗 粒。对胶体粒子(粒径约为1~100nm)和粒径为100~10000m的细微悬浮物来说,由于布朗运 动、水合作用,尤其是微粒间的静电斥力等原因,它们能在水中长期保持悬浮状态,因此不能直 接用重力沉降法分离,而必须首先投加混凝剂来破坏它们的稳定性,使其相互聚集为数百微米以 至数毫米的絮凝体,才能用沉降、过滤和气浮等常规固液分离法予以去除 1)沉淀类型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及絮凝特性(即彼此粘结、团聚的能力),通常分为 下述四种沉淀类型 第一类是自由(或分离)沉淀:沉淀过程中,颗粒呈离散状态,彼此互不聚合、粘合或干扰: 而是单独地进行沉降。因而,颗粒的物理性质(大小、形状、比重等)在此过程中均不发生任何变 化。在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不太高、颗粒多为无机物时常发生自由沉淀,如在沉砂池中,砂粒的 沉降便是典型的自由沉淀 第二类是絮凝或混凝沉淀:此种类型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虽不很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物的 颗粒却具有附聚、凝聚的性能,造成了颗粒的相互粘合,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或混凝体,导致悬浮 物颗粒及其沉降速度随着沉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例如,经絮凝的泥土在水中的沉淀,为了提高 沉淀效率,常向废水中投加絮凝剂或混凝剂,使水中的胶体悬浮物颗粒失去稳定性后,相互碰撞 和附聚,搭接成为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从而使悬浮物更容易从水中沉淀分离出来。 混凝沉淀(有时也称混凝澄清)是水处理中的常规方法,多用于给水处理,但目前在废水处理 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既可以自成独立的处理系统,又可以与其它单元过程组合,作为预处理、 中间处理和最终处理过程。由于需要投加化学药剂而产生絮凝作用,故此种沉淀属于化学处理的 范畴 第三类是拥挤沉淀或浅层沉淀:当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悬浮物浓度 较高而发生颗粒间的相互干扰,造成沉降速度减小,甚至互相拥挤在一起,使悬浮物颗粒形成绒 体(毯状)状的大块面积的沉降,并在下沉的固体层与上部的清液层之间有明显的交界面。例如, 高浊度水、活性污泥等 第四类是压缩沉淀:当悬浮液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很高时,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撑,在上层 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水被挤出,颗粒相对位置不断靠近,颗粒群体被压缩。压 缩沉淀发生在沉淀池的底部,进行得很缓慢 对于不同的工业废水,在不同的处理阶段中,上述四种沉淀现象都有发生
碎机或破碎机磨碎后再用;对于大型系统,也可采用焚烧的方法彻底处理。 二、沉淀与上浮 沉淀与上浮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的基本方法。当悬浮物的密度大于水 时,在重力作用下,悬浮物下沉形成沉淀物;当悬浮物的密度小于水时,则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 (油)。通过收集沉淀物和浮渣可使水获得净化。沉淀法可以去除水中的砂粒、化学沉淀物、混凝 处理所形成的絮体和生物处理的污泥,也可用于沉淀污泥的浓缩。上浮法主要用于分离水中轻质 悬浮物,如油、苯等,也可以让悬浮物粘附气泡,使其视密度小于水,再用上浮法除去。 1.沉淀 沉淀是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去除粒径在 20~100m 以上的可沉固体颗 粒。对胶体粒子(粒径约为 1~100nm)和粒径为 100~10000nm 的细微悬浮物来说,由于布朗运 动、水合作用,尤其是微粒间的静电斥力等原因,它们能在水中长期保持悬浮状态,因此不能直 接用重力沉降法分离,而必须首先投加混凝剂来破坏它们的稳定性,使其相互聚集为数百微米以 至数毫米的絮凝体,才能用沉降、过滤和气浮等常规固液分离法予以去除。 (1)沉淀类型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及絮凝特性(即彼此粘结、团聚的能力),通常分为 下述四种沉淀类型。 第一类是自由(或分离)沉淀:沉淀过程中,颗粒呈离散状态,彼此互不聚合、粘合或干扰, 而是单独地进行沉降。因而,颗粒的物理性质(大小、形状、比重等)在此过程中均不发生任何变 化。在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不太高、颗粒多为无机物时常发生自由沉淀,如在沉砂池中,砂粒的 沉降便是典型的自由沉淀。 第二类是絮凝或混凝沉淀:此种类型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虽不很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物的 颗粒却具有附聚、凝聚的性能,造成了颗粒的相互粘合,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或混凝体,导致悬浮 物颗粒及其沉降速度随着沉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例如,经絮凝的泥土在水中的沉淀,为了提高 沉淀效率,常向废水中投加絮凝剂或混凝剂,使水中的胶体悬浮物颗粒失去稳定性后,相互碰撞 和附聚,搭接成为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从而使悬浮物更容易从水中沉淀分离出来。 混凝沉淀(有时也称混凝澄清)是水处理中的常规方法,多用于给水处理,但目前在废水处理 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既可以自成独立的处理系统,又可以与其它单元过程组合,作为预处理、 中间处理和最终处理过程。由于需要投加化学药剂而产生絮凝作用,故此种沉淀属于化学处理的 范畴。 第三类是拥挤沉淀或浅层沉淀:当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悬浮物浓度 较高而发生颗粒间的相互干扰,造成沉降速度减小,甚至互相拥挤在一起,使悬浮物颗粒形成绒 体(毯状)状的大块面积的沉降,并在下沉的固体层与上部的清液层之间有明显的交界面。例如, 高浊度水、活性污泥等。 第四类是压缩沉淀:当悬浮液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很高时,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撑,在上层 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水被挤出,颗粒相对位置不断靠近,颗粒群体被压缩。压 缩沉淀发生在沉淀池的底部,进行得很缓慢。 对于不同的工业废水,在不同的处理阶段中,上述四种沉淀现象都有发生。 图 8-3 水力回转筛结构示意图
(2)沉淀设备大部分工业废水含有的无机或有机悬浮物,可通过沉淀池实现沉淀。对沉淀 池的要求是能最大限度地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以减轻其它净化设备的负担。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是让废水在池中缓慢地流动,使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建造 出不同类型的沉淀池 排泥阀 进水槽 可转动的排渣管挡板溢流堰 出水槽 进水挡板 链带式刮泥机 排泥管 污泥斗色类身 图8-4设有链带式刮泥机械的平流式沉淀 根据废水在池中的流动方向,可将沉淀池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和旋流式四种基本型 式,它们各具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如平流式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较好,但占地面积 较大,排泥存在的问题较多,目前大、中、小型废水处理厂均有采用;竖流式池,占地面积小, 排泥较方便,且便于管理,然而池深过大,施工困难,使池的直径受到了限制,因此一般仅适用 于中小型废水处理厂使用:辐流式池,最适宜于大型水处理厂采用,有定型的排泥机械,运行效 果较好,但要求较高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般,废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为1~3小时,悬浮物的去除率约为50~70% 图8-4为设有链带式刮泥机械的平流式沉淀池。水通过进水槽和孔口流入池内,在池子澄清 区的半高处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宽度上。水在澄清区内缓缓流动,水中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 池末端设有溢流堰和岀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如水中有浮渣,堰口前需 设挡板及浮渣收集设备。在沉淀池前端设有污泥斗,池底污泥在刮泥机的缓慢推动下刮入污泥斗 内。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由排泥管排出池外 图8-5为圆形竖流式沉淀池。水由中心管的下口进入池中,由于反射板的拦阻而流向四周分 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缓向上流动。当沉降速度超过水的上升流速时,颗粒就向下沉降到污泥 斗,澄清后的水由池四周的堰口溢出池外。竖流式沉淀池也可做成方形,相邻池子可合用池壁以 使布置紧凑 集水 挡板 出水 集水神 挡板 污泥 污泥 进水管 排泥管 反射板 出水 泥斗 中心管 A刨面 平面图 图8-5圆形竖流式沉淀池
(2)沉淀设备 大部分工业废水含有的无机或有机悬浮物,可通过沉淀池实现沉淀。对沉淀 池的要求是能最大限度地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以减轻其它净化设备的负担。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是让废水在池中缓慢地流动,使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建造 出不同类型的沉淀池。 根据废水在池中的流动方向,可将沉淀池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和旋流式四种基本型 式,它们各具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如平流式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较好,但占地面积 较大,排泥存在的问题较多,目前大、中、小型废水处理厂均有采用;竖流式池,占地面积小, 排泥较方便,且便于管理,然而池深过大,施工困难,使池的直径受到了限制,因此一般仅适用 于中小型废水处理厂使用;辐流式池,最适宜于大型水处理厂采用,有定型的排泥机械,运行效 果较好,但要求较高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般,废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为 1~3 小时,悬浮物的去除率约为 50~70%。 图 8-4 为设有链带式刮泥机械的平流式沉淀池。水通过进水槽和孔口流入池内,在池子澄清 区的半高处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宽度上。水在澄清区内缓缓流动,水中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 池末端设有溢流堰和出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如水中有浮渣,堰口前需 设挡板及浮渣收集设备。在沉淀池前端设有污泥斗,池底污泥在刮泥机的缓慢推动下刮入污泥斗 内。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由排泥管排出池外。 图 8-5 为圆形竖流式沉淀池。水由中心管的下口进入池中,由于反射板的拦阻而流向四周分 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缓向上流动。当沉降速度超过水的上升流速时,颗粒就向下沉降到污泥 斗,澄清后的水由池四周的堰口溢出池外。竖流式沉淀池也可做成方形,相邻池子可合用池壁以 使布置紧凑。 图 8-4 设有链带式刮泥机械的平流式沉淀 池 图 8-5 圆形竖流式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