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内迅速扭转。 解决我国发展动物生产的饲料原料不足问题,一是要大力开发能量和蛋白 质饲料资源,通过制油工艺技术改进提高饼粕质量及饲用效价,脱除有毒、有 害物质,提高棉、菜饼粕氨基酸利用率:在我国传统工艺不可能很快提高油脂 饼粕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采取经济而有效的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技术及营养 调控手段,优化各种低质植物蛋白资源,大力研究开发适用的无鱼粉、无豆粕 饲粮,充分利用非常规的蛋白质饲料资源:重视开发和利用优化我国5亿的 针、阔树叶和5000万t以上的糠麸,2000万t以上的糟渣及近3000万t的薯 类资源。二是挖掘耕地潜力,增加饲料产量,加快种植业结构由二元结构向三 元结构调整,增加优质高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力争调整三类作物种植面积配 比为:2010年粮食作物占53%,经济作物占22%,饲料及牧草占25%:2020 年粮食作物占46%,经济作物占25%,饲料作物占29%,尤其要加大玉米、大 豆的生产量和高赖氨酸、高糖、高油玉米种植,加大小麦替代玉米的力度和小 麦复合酶的应用,以补充玉米的不足:扩大无毒棉和双低油菜品种的种植面积: 大力种植优质高产紫花苜蓿等牧草,除用来饲喂草食家畜外,可开发其草粉作 为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补充饲料,尤其是退讲还林的魏地可大力发展牧草种植。 四是继续做好推广应用各种青贮和氨化秸秆饲料的工作,充分利用我国近6亿 【秸秆饲料资源,发展牛羊养殖业。五是当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确实不能满 足需要时,可利用国际市场调节盈缺,但国家必须给予宏观调控 (二)配合饲料的使用比例低中国饲料工业虽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 力,但与养殖业巨大的饲料消耗量相比较,工业饲料占所有饲料的比例较低 仅为30%,其余为农家饲料。目前中国的工业饲料用户主要为具有一定规模的 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占养殖业绝大多数份额的小型养殖户较多地使用青绿饲料 农副产品、单一的谷物及营养不全价的自配饲料,因此养殖业生产水平较低。 提高我国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必须努力拓展配合饲料的使用空间。在配合饲料 的入户率方面,我国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9年美国人均 占有配合饲料510kg,欧盟310kg,世界平均水平98kg,我国仅为45kg。为 提高配合饲料在数亿农户中的入户率,达到我国在2010年和2020年农村配合 饲料普及率50%和65%的目标,首先,饲料工业必须不断适应农村养殖业生产 的现实特点,用不同档次产品来满足农村不同地风、不同生产目的、不同基 饲料资源的农户和养殖专业户的需要。对于能量饲料及蛋白质饲料丰富的农村 要大力推广应用添加剂预混料:对于饲料粮丰富而蛋白质饲料缺乏的农村,要 大力推广浓缩饲料:对于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均欠缺的地区,可大力推广配 合饲料。其次,要加强工业饲料产品的宣传、推广、服务工作,抓好质量。也
11 期内迅速扭转。 解决我国发展动物生产的饲料原料不足问题,一是要大力开发能量和蛋白 质饲料资源,通过制油工艺技术改进提高饼粕质量及饲用效价,脱除有毒、有 害物质,提高棉、菜饼粕氨基酸利用率;在我国传统工艺不可能很快提高油脂 饼粕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采取经济而有效的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技术及营养 调控手段,优化各种低质植物蛋白资源,大力研究开发适用的无鱼粉、无豆粕 饲粮,充分利用非常规的蛋白质饲料资源;重视开发和利用优化我国 5 亿 t 的 针、阔树叶和 5000 万 t 以上的糠麸,2000 万 t 以上的糟渣及近 3000 万 t 的薯 类资源。二是挖掘耕地潜力,增加饲料产量,加快种植业结构由二元结构向三 元结构调整,增加优质高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力争调整三类作物种植面积配 比为:2010 年粮食作物占 53%,经济作物占 22%,饲料及牧草占 25%;2020 年粮食作物占 46%,经济作物占 25%,饲料作物占 29%,尤其要加大玉米、大 豆的生产量和高赖氨酸、高糖、高油玉米种植,加大小麦替代玉米的力度和小 麦复合酶的应用 ,以补充玉米的不足;扩大无毒棉和双低油菜品种的种植面积; 大力种植优质高产紫 花苜蓿等牧草,除用来饲喂草食家畜外,可开发其草粉作 为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补充饲料,尤其是退耕还林的隙地可大力发展牧草种植。 四是继续做好推广应用各种青贮和氨化秸秆饲料的工作,充分利用我国近 6 亿 t 秸秆饲料资源,发展牛羊养殖业。五是当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确实不能满 足需要时,可利用国际市场调节盈缺,但国家必须给予宏观调控。 (二)配合饲料的使用比例低 中国饲料工业虽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 力,但与养殖业巨大的饲料消耗量相比较,工业饲料占所有饲料的比例较低, 仅为 30%,其余为农家饲料。目前中国的工业饲料用户主要为具有一定规模的 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占养殖业绝大多数份额的小型养殖户较多地使用青绿饲料、 农副产品、单一的谷物及营养不全价的自配饲料,因此养殖业生产水平较低。 提高我国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必须努力拓展配合饲料的使用空间。在配合饲料 的入户率方面,我国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9 年美国人均 占有配合饲料 510kg,欧盟 310kg,世界平均水平 98kg,我国仅为 45kg。为了 提高配合饲料在数亿农户中的入户率,达到我国在 2010 年和 2020 年农村配合 饲料普及率 50%和 65%的目标,首先,饲料工业必须不断适应农村养殖业生产 的现实特点,用不同档次产品来满足农村不同地区、不同生产目的、不同基础 饲料资源的农户和养殖专业户的需要。对于能量饲料及蛋白质饲料丰富的农村, 要大力推广应用添加剂预混料;对于饲料粮丰富而蛋白质饲料缺乏的农村,要 大力推广浓缩饲料;对于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均欠缺的地区,可大力推广配 合饲料。其次,要加强工业饲料产品的宣传、推广、服务工作,抓好质量。也
12 应加强公司+农户一体化的实施,解决农村畜产品的出路,提高养殖业的综合 效益。 (三)单个工业饲料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企业规模的大小往往是其抗风险 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加入WTO后,国际间的竞争加剧,高科技大型 饲料企业在世界饲料业竞争中,具明显优势。中国饲料工业虽然在世界饲料工 业总量排名中处于第2位,但单个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难以抵抗饲料市场尤 其是发达国家大型饲料集团的竞争。如1997年中国的饲料生产量仅为0.56亿 t,饲料企业放数多大13700多家,同年美国生立了12~一14亿t饲料,只有300 家饲料加工企业,每个企业的年均生产规模为400万1左右。1999年,中国时 产1t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12095家,其中时产5t以上的仅1937家,形成年双 班生产能力仅13亿t(实际产量仅为6873万t),每个企业平均实际产量仅为 每年3.5万t,而世界饲料工业的现状是约3800家大型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 料占全球总量的80%。中国饲料企业要在国内外饲料业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定市 场,必须采取收购、兼并、托管等多种形式的资源重组企业形成的集团化 (四)基础研究薄弱我国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 投入较少,致使饲料营养物质的代谢规律、营养物质需要量等方面研究水平落 后于发达国家,制订的饲养标准借鉴和参考国外多,自己研究的少,严重影响 饲料工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和持续发展的后劲。维生素、氨基酸的生产技术和药 物添加剂新品种开发、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不能适应饲料工业发展的需 要,饲料机械制造业设备及工艺落后,依赖进口耗费了大量的外汇。针对这些 问题,国家应特别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的投入力度, 以完成我国2020年饲料业全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跃居前 十大产业之一的宏伟目标。 (五)解决饲料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改草开放后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取 得的巨大发展和人民膳食结构的极大改善是显尔易见的,但抗生素等生长促进 剂在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及兴奋剂等“非法添加剂”的滥用对人类健康所造成 的危害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疑虑的焦点。近期转基因大豆、玉米、豆粕频频进入 中国饲料市场,尽管转基因饲料原料的安全问题目前尚无法定论,但大多数人 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安和担忧。我国已加入了WTO,获得了世界各国贸易的 市场准入证,但其畜产品在欧盟、日本等国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面前连连 受挫,不能不使我们极大地关注食品安全。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冲破“绿色壁垒” 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加速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进程迫在眉睫 为了解决食品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绿色,我国首批绿色畜产品认 证准则《绿色食品 一动物卫生准则》、《绿色食品 一兽医使用准则》和《绿
12 应加强公司+农户一体化的实施,解决农村畜产品的出路,提高养殖业的综合 效益。 (三)单个工业饲料企业的生产规模小 企业规模的大小往往是其抗风险 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加入 WTO 后,国际间的竞争加剧,高科技大型 饲料企业在世界饲料业竞争中,具明显优势。中国饲料工业虽然在世界饲料工 业总量排名中处于第 2 位,但单个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难以抵抗饲料市场尤 其是发达国家大型饲料集团的竞争。如 1997 年中国的饲料生产量仅为 0.56 亿 t,饲料企业总数多达 13700 多家,同年美国生产了 1.2~1.4 亿 t 饲料,只有 300 家饲料加工企业,每个企业的年均生产规模为 400 万 t 左右。1999 年,中国时 产 1t 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 12095 家,其中时产 5t 以上的仅 1937 家,形成年双 班生产能力仅 1.3 亿 t(实际产量仅为 6873 万 t),每个企业平均实际产量仅为 每年 3.5 万 t,而世界饲料工业的现状是约 3800 家大型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 料占全球总量的 80%。中国饲料企业要在国内外饲料业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定市 场,必须采取收购、兼并、托管等多种形式的资源重组企业形成的集团化。 (四)基础研究薄弱 我国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 投入较少,致使饲料营养物质的代谢规律、营养物质需要量等方面研究水平落 后于发达国家,制订的饲养标准借鉴和参考国外多,自已研究的少,严重影响 饲料工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和持续发展的后劲。维生素、氨基酸的生产技术和药 物添加剂新品种开发、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不能适应饲料工业发展的需 要,饲料机械制造业设备及工艺落后,依赖进口耗费了大量的外汇。针对这些 问题,国家应特别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的投入力度, 以完成我国 2020 年饲料业全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跃居前 十大产业之一的宏伟目标。 (五)解决饲料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后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取 得的巨大发展和人民膳食结构的极大改善是显尔易见的,但抗生素等生长促进 剂在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及兴奋剂等“非法添加剂”的滥用对人类健康所造成 的危害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疑虑的焦点。近期转基因大豆、玉米、豆粕频频进入 中国饲料市场,尽管转基因饲料原料的安全问题目前尚无法定论,但大多数人 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安和担忧。我国已加入了 WTO,获得了世界各国贸易的 市场准入证,但其畜产品在欧盟、日本等国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面前连连 受挫,不能不使我们极大地关注食品安全。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冲破“绿色壁垒”, 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加速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进程迫在眉睫。 为了解决食品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绿色,我国首批绿色畜产品认 证准则《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绿色食品——兽医使用准则》和《绿
色食品一一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准则》己由农业部审定,正式颁布执行。在《饲 料和饲料添加剂准则》中,明确规定90%的动物饲料必须来自绿色食品生产基 地,梦止使用任何激素类、安眠镇静类药品,基止伸用红何已基用的药物性幅 料添加剂(包括维吉尼霉素、泰乐茵素、杆菌肽锌、螺旋霉素、卡巴氧、奥抗 隆多):禁止使用以哺到动物为原料的动物性原料饲喂反凸动物,禁止使用工化 合成的油脂和转基因方法生产的饲料原料等。同时,对兽药使用也做出了严格 规定。A级绿色食品3个部颁行业标准的出台,为我国养殖业和食品业指明了 方向,使企业有章可循。规则将极大地缩短我国肉食品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大 大提高中国肉食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第三节未来世界饲料业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需要更大规模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对提 高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更为强烈,迫使我们更关注畜产品乃至饲料产品 的质量。饲料科学要适应未来饲料业的发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更多地利 用诸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之服务。 一、未来世界饲料科学的研究方向 未来饲料科学的研究领域将由宏观向微观、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与这 种发展相适应,将更注重从分子营养学水平研究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动物 营养和饲料科学与边缘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嫁接将进一步加强,开展营养遗传学 的研究,探讨畜禽的一些主要生产性能的遗传基础如基因表达与饲料营养的关 系以及如何通过选种提高反刍动物采食量、降低能量和蛋白质维持需要量:饲 料营养与免疫的相互关系将受到关注,研究的内容将包括营养与免疫的协同作 用、营养不良或过剩与疾病的关系,营养与免疫系统细胞分化、细胞代谢物的 关系,应激状态下保持动物最适免疫功能的营养需要量等:营养生理的研究是 饲料营养研究的另一热点课题,通过研究将明门了动物在各种不同生理状态下对 各种营养需要量参数的影响及其畜禽饲料营养调控机理的研究。借助于其他的 研究手段,使动物营养与饲料利科学研究更深入,更能揭示与畜禽之间各种错综 复杂关系的本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畜禽营养需要量的研究的重视程度将得 到加强。为了满足畜牧业的发展对日增长的饲料量的需要,饲料资原的讲 步开发利用将是饲料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发达国家为实现贸易保护设 置了种种“绿色贸易壁垒”,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
13 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准则》已由农业部审定,正式颁布执行。在《饲 料和饲料添加剂准则》中,明确规定 90%的动物饲料必须来自绿色食品生产基 地,禁止使用任何激素类、安眠镇静类药品,禁止使用任何已禁用的药物性饲 料添加剂(包括维吉尼霉素、泰乐菌素、杆菌肽锌、螺旋霉素、卡巴氧、奥抗 喹多);禁止使用以哺乳动物为原料的动物性原料饲喂反刍动物,禁止使用工业 合成的油脂和转基因方法生产的饲料原料等。同时,对兽药使用也做出了严格 规定。A 级绿色食品 3 个部颁行业标准的出台,为我国养殖业和食品业指明了 方向,使企业有章可循。规则将极大地缩短我国肉食品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大 大提高中国肉食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第三节 未来世界饲料业发展趋势 21 世纪以来,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需要更大规模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对提 高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更为强烈,迫使我们更关注畜产品乃至饲料产品 的质量。饲料科学要适应未来饲料业的发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更多地利 用诸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之服务。 一、未来世界饲料科学的研究方向 未来饲料科学的研究领域将由宏观向微观、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与这 种发展相适应,将更注重从分子营养学水平研究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动物 营养和饲料科学与边缘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嫁接将进一步加强,开展营养遗传学 的研究,探讨畜禽的一些主要生产性能的遗传基础如基因表达与饲料营养的关 系以及如何通过选种提高反刍动物采食量、降低能量和蛋白质维持需要量;饲 料营养与免疫的相互关系将受到关注,研究的内容将包括营养与免疫的协同作 用、营养不良或过剩与疾病的关系,营养与免疫系统细胞分化、细胞代谢物的 关系,应激状态下保持动物最适免疫功能的营养需要量等;营养生理的研究是 饲料营养研究的另一热点课题,通过研究将明了动物在各种不同生理状态下对 各种营养需要量参数的影响及其畜禽饲料营养调控机理的研究。借助于其他的 研究手段,使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更深入,更能揭示与畜禽之间各种错综 复杂关系的本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畜禽营养需要量的研究的重视程度将得 到加强。为了满足畜牧业的发展对日益增长的饲料量的需要,饲料资源的进一 步开发利用将是饲料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发达国家为实现贸易保护设 置了种种“绿色贸易壁垒”,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
14 施,把饲料科学的研究重点放在饲料安全上。为了生产出国际上认可准入的绿 色畜产品,微生态制剂、寡聚糖等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将日趋活跃, 以替代耐药性和有残留的抗生素甚至完全禁止抗生素作为预防和生长促进剂使 用。 二、未来世界饲料业发展趋势 伴随着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世界饲料业将呈如下发展 趋势。 (一)配方设计更科学随着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和预测进一步朝者动 态、准确化方向发展,各种动物营养需要、饲养新标准将陆续问世,饲料营养 成分和其他营养参数将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以及数学模型在动物营养中的应 用,使今后在饲料配方设计中所选用的营养参数更全面、更科学、更先进。如 动物营养研究动态数学模型可以帮助饲料生产者和猪生产者决定生长阶段与饲 料的数量、季节性饲粮的使用、屠体目标体重,猪基因型选择、分性别饲养和 降低污染的饲粮设计。在奶牛饲养中,使用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提出的碳水化 合物和蛋白质新体系,可使原料的选择及营养素的搭配更具针对性。 (二)饲料产品的科技含量更高 20世纪80至90年代在饲科机械制造 饲料加工工艺、饲料添加剂以及与营养调控等动物营养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众多 技术成果的有机结合并被应用于生产和今后上述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将显著提 高动物生产各类饲料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提高畜禽健 康和畜产品质量。 (三)饲料企业规模会更大饲料企业的规模进一步加大,大型饲料集团 将逐步挤垮或吞并中小型企业,主宰世界饲料市场。饲料一体化逐渐成为当代 发展主流。 (四)饲料原料的来源更广未来动物生产的发展将面临严峻的饲料资 源供求矛盾的挑战,现有可利用饲料短缺将极大地制约动物饲养业的可持续发 展。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技术对饲料原料尤其是新型饲料原料进行开发, 并提高其营养物质利用率、饲料转化效率是解决饲料原料资源不足与增加配合 饲料产量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如通过现代遗传技术、育种技术将使高油玉米 转基因品种等更多种类的饲料作物新品种应用于饲料生产。现代动物营养科学 和饲料分析检测技术的进展,将为明了饲料中各种潜在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 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各种饲料资源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在这一方面,欧洲国 家利用来源广泛丰富的饲料原料(如粮食、油料、食品加工的副产物),采用预 加工、添加剂和膨化等技术降低原料中抗营养因子并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经验值
14 施,把饲料科学的研究重点放在饲料安全上。为了生产出国际上认可准入的绿 色畜产品,微生态制剂、寡聚糖等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将日趋活跃, 以替代耐药性和有残留的抗生素甚至完全禁止抗生素作为预防和生长促进剂使 用。 二、未来世界饲料业发展趋势 伴随着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世界饲料业将呈如下发展 趋势。 (一)配方设计更科学 随着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和预测进一步朝着动 态、准确化方向发展,各种动物营养需要、饲养新标准将陆续问世,饲料营养 成分和其他营养参数将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以及数学模型在动物营养中的应 用,使今后在饲料配方设计中所选用的营养参数更全面、更科学、更先进。如 动物营养研究动态数学模型可以帮助饲料生产者和猪生产者决定生长阶段与饲 料的数量、季节性饲粮的使用、屠体目标体重,猪基因型选择、分性别饲养和 降低污染的饲粮设计。在奶牛饲养中,使用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提出的碳水化 合物和蛋白质新体系,可使原料的选择及营养素的搭配更具针对性。 (二)饲料产品的科技含量更高 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在饲料机械制造、 饲料加工工艺、饲料添加剂以及与营养调控等动物营养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众多 技术成果的有机结合并被应用于生产和今后上述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将显著提 高动物生产各类饲料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提高畜禽健 康和畜产品质量。 (三)饲料企业规模会更大 饲料企业的规模进一步加大,大型饲料集团 将逐步挤垮或吞并中小型企业,主宰世界饲料市场。饲料一体化逐渐成为当代 发展主流。 (四)饲料原料的来源更广 未来动物生产的发展 将面临严峻的饲料资 源供求矛盾的挑战,现有可利用饲料短缺将极大地制约动物饲养业的可持续发 展。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技术对饲料原料尤其是新型饲料原料进行开发, 并提高其营养物质利用率、饲料转化效率是解决饲料原料资源不足与增加配合 饲料产量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如通过现代遗传技术、育种技术将使高油玉米、 转基因品种等更多种类的饲料作物新品种应用于饲料生产。现代动物营养科学 和饲料分析检测技术的进展,将为明了饲料中各种潜在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 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各种饲料资源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在这一方面,欧洲国 家利用来源广泛丰富的饲料原料(如粮食、油料、食品加工的副产物),采用预 加工、添加剂和膨化等技术降低原料中抗营养因子并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经验值
得借鉴。青绿饲料和牧草的利用将进一步加强。由于人类膳食结构的改善更多 地倾向于草食畜产品的利用,因此,牛、羊肉及牛奶在食品构成中的比例会显 著增加,需要生产更多的符合绿色饲料要求的青绿牧草和饲料作物。同时蛋白 质含量高、品质优良的紫花首蓿等饲草生产及其草品产业化将成为开发的关键。 (五)安全绿色食品将是关注的焦点第着人类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与 键康的进一步关注,饲料业要不断发楼高新技术迎接这一桃战。如在饲料中使 用酶制剂提高利用率,降低排污量:在饲料加工中避免交叉污染,推行避免残 留(residue avoidace)或零残留(zero residue)技术:各国要认真研究和学习 国际上全面质量管理(TQC),良好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ISO90O0族标准,国际动物卫生法典(international animal health code,LAHC)等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饲料产品质量标准, 以保证饲料的安全、高效和绿色。 第四节饲料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饲料学作为一门学科,既有其独立性,同时又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利用 相关学科的大量先进成果来发展自己。因此现代饲料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有 其不同其他学科的特点。 一、饲料学的性质和任务 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营养、饲料生产、饲料加工、饲料配合、人畜 卫生、畜产品品质以及环境保护等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农业、 业、食品、医药、机械、内外贸等十多个行业的综合性学科,是畜牧养殖业的 主要科学支柱之一。为了人类生存的健康永续发展,这门学科正朝着与物理、 化学、生理、生化、遗传、育种、免疫等边缘学科相互渗透、嫁接,揭示营养 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规律,调控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合理吸收、代谗 与分配,探讨动物机体的外界饲养条件与内部微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饲料的安 全绿色方向发展,它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 展乃至社会的稳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殖业成本中的70%左右来自饲料,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物质基础 饲料学对动物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培养动物生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科学专业人才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推动动物生产不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15 得借鉴。青绿饲料和牧草的利用将进一步加强。由于人类膳食结构的改善更多 地倾向于草食畜产品的利用,因此,牛、羊肉及牛奶在食品构成中的比例会显 著增加,需要生产更多的符合绿色饲料要求的青绿牧草和饲料作物。同时蛋白 质含量高、品质优良的紫花苜蓿等饲草生产及其草品产业化将成为开发的关键。 (五)安全绿色食品将是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与 健康的进一步关注,饲料业要不断发展高新技术迎接这一挑战。如在饲料中使 用酶制剂提高利用率,降低排污量;在饲料加工中避免交叉污染,推行避免残 留(residue avoidace)或零残留(zero residue)技术;各国要认真研究和学习 国际上全面质量管理(TQC),良好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ISO9000 族标准,国际动物卫生法典(international animal health code,LAHC)等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饲料产品质量标准, 以保证饲料的安全、高效和绿色。 第四节 饲料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饲料学作为一门学科,既有其独立性,同时又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利用 相关学科的大量先进成果来发展自己。因此现代饲料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有 其不同其他学科的特点。 一、饲料学的性质和任务 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营养、饲料生产、饲料加工、饲料配合、人畜 卫生、畜产品品质以及环境保护等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农业、工 业、食品、医药、机械、内外贸等十多个行业的综合性学科,是畜牧养殖业的 主要科学支柱之一。为了人类生存的健康永续发展,这门学科正朝着与物理、 化学、生理、生化、遗传 、育种、免疫等边缘学科相互渗透、嫁接,揭示营养 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规律,调控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合理吸收、代谢 与分配,探讨动物机体的外界饲养条件与内部微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饲料的安 全绿色方向发展,它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 展乃至社会的稳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殖业成本中的 70%左右来自饲料,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物质基础。 饲料学对动物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培养动物生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科学专业人才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推动动物生产不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