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养殖业尤其是草食家畜业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饲料业发展概况 中国饲料业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现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与人民生活 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和独立的学科。中国饲料业的发展始终与动物营养及饲料 科学的发展同步。古代发展较早而先进,近代发展缓慢而落后,现代发展以改 革开放为转折点而迅速进步。未来的中国饲料业将可能利用数十年时间,赶上 世界先进水平,前进道路上充满艰辛,但前景光明。 一、中国饲料业发展史 中国饲料业经历了远古、近代和现代3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它是一个相当 漫长的过程。 (一)古代的中国饲料业历史悠久远古时期中国饲料业发展进程早于其 他国家,其发展水平也高于西方国家。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000~公元前2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圈养牲畜的出现,我国开始有了饲料的萌芽。公元前2000 年~公元前71年的夏、商、周时期,在甲骨文中已出现了饲料的字样,并且 在饲养管理上除重视圈养外,还采用将草切碎加上谷物喂牲畜,己经注意了粗 饲料和精饲料的配合使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我国 已出现了规模化的鸡场、鸭场、养马场等,在马的饲养管理中,采用放牧和舍 饲相结合的科学饲养方法。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汉武帝派张 出使西域时,带回了紫花首蓿种子,并首先在黄河可流域试种,继而推到全国, 这可能是我国人工种植牧草的开始。这一中国饲料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推动草 食家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这个时期开始,人们对饲料的加工调制和 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国民月令》中有五、七、八月“刈当菱” 的记载,即在夏秋青草丰盛季节,将青饲料刈割、晒制、贮存起来,作为冬春 牲畜的饲料。在《神农本草经》有用梓叶、桐花喂猪“肥大易养3倍”的记载。 但当时人们对饲料的认识是感性的、非常肤浅的,尤其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 营养原理不了解,因此畜牧业生产水平很低。 人类在总结以往饲养实践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不同饲料原料的适当配 合有利于动物的生长。在秦汉时期《淮南万毕书》中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饲料配方:“取麻子三升,捣千余杵,煮为羹,以盐一升著中,和以糠三斛(十 斗或五斗为一斛)饲喂,则肥也”。这种初期的混合饲料配方尽管科学性不强
6 养殖业尤其是草食家畜业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饲料业发展概况 中国饲料业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与人民生活 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和独立的学科。中国饲料业的发展始终与动物营养及饲料 科学的发展同步。古代发展较早而先进,近代发展缓慢而落后,现代发展以改 革开放为转折点而迅速进步。未来的中国饲料业将可能利用数十年时间,赶上 世界先进水平,前进道路上充满艰辛,但前景光明。 一、中国饲料业发展史 中国饲料业经历了远古、近代和现代 3 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它是一个相当 漫长的过程。 (一)古代的中国饲料业历史悠久 远古时期中国饲料业发展进程早于其 他国家,其发展水平也高于西方国家。据史料记载,公元前 6000~公元前 2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圈养牲畜的出现,我国开始有了饲料的萌芽。公元前 2000 年~公元前 771 年的夏、商、周时期,在甲骨文中已出现了饲料的字样,并且 在饲养管理上除重视圈 养外,还采用将草切碎加上谷物喂牲畜,已经注意了粗 饲料和精饲料的配合使用。公元前 771 年~公元前 221 年春秋战国时期,我国 已出现了规模化的鸡场、鸭场、养马场等,在马的饲养管理中,采用放牧和舍 饲相结合的科学饲养方法。公元前 221~公元 220 年秦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 出使西域时,带回了紫花苜蓿种子,并首先在黄河流域试种,继而推广到全国, 这可能是我国人工种植牧草的开始。这一中国饲料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推动草 食家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这个时期开始,人们对饲料的加工调制和 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国民月令》中有五、七、八月“刈当茭” 的记载,即在夏秋青草丰盛季节,将青饲料刈割、晒制、贮存起来,作为冬春 牲畜的饲料。在《神农本草经》有用梓叶、桐花喂猪“肥大易养 3 倍”的记载。 但当时人们对饲料的认识是感性的、非常肤浅的,尤其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 营养原理不了解,因此畜牧业生产水平很低。 人类在总结以往饲养实践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不同饲料原料的适当配 合有利于动物的生长。在秦汉时期《淮南万毕书》中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饲料配方:“取麻子三升,捣千余杵,煮为羹,以盐一升著中,和以糠三斛(十 斗或五斗为一斛)饲喂,则肥也”。这种初期的混合饲料配方尽管科学性不强
1 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作为配方饲料己非常先进,它几乎早于西方国家2000 多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已有原始的饲养标准。公元960~1368年,我 国最早的饲料添加剂开始出现。这些时期对饲料的感性认识为我国饲料业的发 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析代中国饲料业发展缓慢所代饲料科学由于物理、化学、牛物学 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并被应用于饲料的研究,尤其是19世纪和20世纪国外 先进的动物营养研究成果的引入,使得我国的饲料科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1926年北京农业学校成立了“动物营养研究室”,开始从动物营 养理论角度研究饲料的营养价值。1939年著名营养学家陈宰均翻译出版三册 《饲料与营养》,第一次将国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技术传入中国。1943年 我国留美学者王栋教授出版了《动物营养学》一书,对培养我国动物营养与饲 料科学的专门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初期,我国利用了原苏联的燕麦饲料 单位及可消化粗蛋白质为主要内容的饲养标准体系。1956年,内蒙古包头市饲 料公司成立,专门经营饲草饲料,以后又有天津、河北、广东等几家饲料企业 问世。在此期间,我国相继开展了饲料资源调研、饲料资源开发与贮存等方面 工作。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后科工业近代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尽管 这个时期中国饲料业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建国前的战争和解放后的闭关自 首及文化大革命等内乱,加大了我国饲料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千百年来 把畜牧业作为一项副业、饲养畜禽长期利用单一饲料的局面基本上未有大的改 变,饲料转化效率十分低下,尚未形成我国独立的饲料业体系。 (三)现代中国饲料业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 来,是我国饲料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使饲料业充满无限生机。伴随着 现代饲料工业体系的建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迅速发展,牧草业、秸秆等粗 饲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开展以及饲料科学体系的建立,使饲料科学逐步成为 门独立的学科。饲料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领域所 取得的突出成就之一。 1.饲料工业体系的建立我国的饲料工业起步于70年代中后期,比发达 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不失时机地将发展饲料 工业作为周整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翻番”目标的重大战略措施 1978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关于发展我国饲料工业问题的报告》,并于198 年颁布了《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将饲料工业建 设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5年,国家计委饲料工业办公室成立,负责 全国饲料工业的统筹、规划和协调:1989年国务院在“关于当前产业改革重点
7 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作为配方饲料已非常先进,它几乎早于西方国家 2000 多年。唐朝(公元 618~907 年)已有原始的饲养标准。公元 960~1368 年,我 国最早的饲料添加剂开始出现。这些时期对饲料的感性认识为我国饲料业的发 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近代中国饲料业发展缓慢 近代饲料科学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 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并被应用于饲料的研究,尤其是 19 世纪和 20 世纪国外 先进的动物营养研究成果的引入,使得我国的饲料科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1926 年北京农业学校成立了“动物营养研究室”,开始从动物营 养理论角度研究饲料的营养价值。1939 年著名营养学家陈宰均翻译出版三册 《饲料与营养》,第一次将国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技术传入中国。1943 年 我国留美学者王栋教授出版了《动物营养学》一书,对培养我国动物营养与饲 料科学的专门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初期,我国利用了原苏联的燕麦饲料 单位及可消化粗蛋白质为主要内容的饲养标准体系。1956 年,内蒙古包头市饲 料公司成立,专门经营饲草饲料,以后又有天津、河北、广东等几家饲料企业 问世。在此期间,我国相继开展了饲料资源调研、饲料资源开发与贮存等方面 工作。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饲料工业近代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尽管 这个时期中国饲料业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建国前的战争和解放后的闭关自 首及文化大革命等内乱,加大了我国饲料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千百年来 把畜牧业作为一项副业、饲养畜禽长期利用单一饲料的局面基本上未有大的改 变,饲料转化效率十分低下,尚未形成我国独立的饲料业体系。 (三)现代中国饲料业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 世纪 70 年代以 来,是我国饲料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使饲料业充满无限生机。伴随着 现代饲料工业体系的建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迅速发展,牧草业、秸秆等粗 饲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开展以及饲料科学体系的建立,使饲料科学逐步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饲料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领域所 取得的突出成就之一。 1. 饲料工业体系的建立 我国的饲料工业起步于 70 年代中后期,比发达 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不失时机地将发展饲料 工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翻番”目标的重大战略措施。 1978 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关于发展我国饲料工业问题的报告》,并于 1984 年颁布了《1984~2000 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将饲料工业建 设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5 年,国家计委饲料工业办公室成立,负责 全国饲料工业的统筹、规划和协调;1989 年国务院在“关于当前产业改革重点
的决定中”,把饲料工业列为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经过第六、七 八、九4个五年计划20多年的建设,己经建成了集饲料机械制造业、饲料加 工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原料工业,以及饲料教育、推广、培训、标准 监督检测等为一体的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从我国第一台饲料加工机组千1981 年研制成功,1987年第一套饲料加工微机控制系统研制完成,到目前我国已完 全可以白行设计、制告和安装30t以上的大型饲料加工成查设备和微机控制系 统,标志着我国经过20年的自力更生奋斗历程,已基本成熟地建立起自己的饲 料斜机械制造工业。饲料机械制浩企业已发楼到2门0多家,通现出江苏正昌货闭 牧羊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我国饲料工业开始起步时,除部分微量元素添加剂 能自行生产外,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基本上依赖进 口。20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添加剂工业已初具推形,尽管某些种类饲料添加 剂仍来自国外,但绝大多数的酶制剂、微量元素等营养性添加剂已能自行生产 有些产品己具备国际竞争优势。近几年来,为了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 食品,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安全、绿色饲料添加剂如益生素、寡糖等抗 生素替代品成为研究的热点。大宗饲料原料中,由于种植业由粮食作物一经济 作物的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一饲料作物和牧草三元结构调整, 极大地丰富了玉米、大豆等植物性饲料原料的供应。现有饲料原料中,除大豆、 鱼粉有较大量进口外,大部分实现了自给。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研究成效显著 如通过制油工艺技术提高饼粕质量及饲用价值,脱除有毒有害物质,提高棉、 菜饼粕蛋白质利用率,加强了芝麻饼粕、葵花饼粕等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我 国饲料中蛋白质资源的紧缺状况起到了很大作用。由于谷物中非淀粉多糖 (NSP)的研究和针对其设计的饲料复合酶的应用,小麦在猪禽中的应用日趋 活跃,在玉米减产情况下,确保了能量饲料的正常供应。饲料工业的标准化也 是我国饲料业健康发展的标志之一。自从1986年4月国家正式成立“全国饲料 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来,到20世纪末期,经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 主管部门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230项,为规范我国饲料产品生产及各 个流通环节的产品质量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我国饲料工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1978年我国混配 合饲料仅几十万t,1983年发展到800万t。2001年达到7807万t,其中配合 饲料产量6087万t,浓缩饲料1419万t,添加剂预混料301万t,饲料工业产 值1644亿元稳居我国工业第15位,在世界配合饲料中排行第2位。饲料工业 的不断进步,强有力地支持了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人民营养膳食水平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饲料工业统计资料分析,2001年,中国肉类总产量己 达6333.9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6.8%,居世界第1位:禽蛋总产量已达2336
8 的决定中”,把饲料工业列为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经过第六、七、 八、九 4 个五年计划 20 多年的建设,已经建成了集饲料机械制造业、饲料加 工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原料工业,以及饲料教育、推广、培训、标准、 监督检测等为一体的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从我国第一台饲料加工机组于 1981 年研制成功,1987 年第一套饲料加工微机控制系统研制完成,到目前我国已完 全可以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 30t 以上的大型饲料加工成套设备和微机控制系 统,标志着我国经过 20 年的自力更生奋斗历程,已基本成熟地建立起自己的饲 料机械制造工业。饲料机械制造企业已发展到 270 多家,涌现出江苏正昌集团、 牧羊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我国饲料工业开始起步时,除部分微量元素添加剂 能自行生产外,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基本上依赖进 口。20 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添加剂工业已初具雏形,尽管某些种类饲料添加 剂仍来自国外,但绝大多数的酶制剂、微量元素等营养性添加剂已能自行生产, 有些产品已具备国际竞争优势。近几年来,为了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 食品,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安全、绿色饲料添加剂如益生素、寡糖等抗 生素替代品成为研究的热点。大宗饲料原料中,由于种植业由粮食作物—经济 作物的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牧草三元结构调整, 极大地丰富了玉米、大豆等植物性饲料原料的供应。现有饲料原料中,除大豆、 鱼粉有较大量进口外,大部分实现了自给。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研究成效显著, 如通过制油工艺技术提高饼粕质量及饲用价值,脱除有毒有害物质,提高棉、 菜饼粕蛋白质利用率,加强了芝麻饼粕、葵花饼粕等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我 国饲料中蛋白质资源的紧缺状况起到了很大作用。由于谷物中非淀粉多糖 (NSP)的研究和针对其设计的饲料复合酶的应用,小麦在猪禽中的应用日趋 活跃,在玉米减产情况下,确保了能量饲料的正常供应。饲料工业的标准化也 是我国饲料业健康发展的标志之一。自从 1986 年 4 月国家正式成立“全国饲料 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来,到 20 世纪末期,经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 主管部门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 230 项,为规范我国饲料产品生产及各 个流通环节的产品质量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我国饲料工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1978 年我国混配 合饲料仅几十万 t,1983 年发展到 800 万 t。2001 年达到 7807 万 t,其中配合 饲料产量 6087 万 t,浓缩饲料 1419 万 t,添加剂预混料 301 万 t,饲料工业产 值 1644 亿元稳居我国工业第 15 位,在世界配合饲料中排行第 2 位。饲料工业 的不断进步,强有力地支持了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人民营养膳食水平。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饲料工业统计资料分析,2001 年,中国肉类总产量已 达 6333.9 万 t,占世界总产量的 26.8%,居世界第 1 位;禽蛋总产量已达 2336.7
9 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44.8%。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 为10kg、2kg和1kg,2001年增长到49kg、17.6kg、8.9kg,分别增长了3.9倍 78倍和79倍。我国畜牧业产信在农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1999年畜牧业声 值达到7729.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5%:2001年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 的比重达到30.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8000余万人,有些地方畜牧业现 金收入占农业现金收入的一半。畜牧业在农村经济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历史 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畜牧业成本的70%来自饲料。没有现代化的 饲料工业就没有现代化的养殖业,就没有丰富的“菜篮子”,就不可能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饲料工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有序发展的前 提之一。 2.大力开发和利用牧草和秸秆等粗饲料资源除了蓬勃发展的饲料工业 主要为单胃畜禽提供配合饲料外,在广大农区日益兴起的牧草种植业和秸秆等 粗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促进了草食家畜的良性发展,不断改善了我国 人民的膳食结构。牧草业的发展中,作为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的先锋牧草 紫花首蕾,其发展势头强劲,发展面积已达133万m2。照麦草、冬牧.70、高 丹草等在发展畜牧业,尤其是牛羊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从种 管、收、加工全部机械化的现代紫花苜蓿草产品发展迅速,其草粉、草颗粒作 为猪禽兔配合饲料原料极大丰富了我国的饲料原料工业,高密度草捆正成为南 方各省奶牛、肉牛的重要饲料。我国每年约生产5.7亿1农作物秸秆,在秸秆 资源研究和利用上有重大进展,通过推广秸秆氨化、微贮等技术,改善了秸 饲料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因而产生了良好的饲喂效果。80年代中期, 联合国FO派专家亲临我国指导秸秆氨化、青贮,目前己建立国家级示范区 13个,国家级示范县208个,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了中原、东北和华南三 大肉牛带。1999年全国青贮秸秆1.17亿t(鲜重),氨化秸秆5000万t,加上 未经处理直接饲用的秸秆,秸秆饲用总量已突破2亿。糟渣、糠麸的利用率 也大为提高。由于全国牛羊业的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牛羊肉的产量,改善 畜产品的结构。1999年,全国生产牛肉量达505.4万t,羊肉251.2万t,猪肉 在肉类总产量的比例已由1978年94%下降到67.3%,牛羊肉上升到23.7%。 3.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饲料业体系的科学支柱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科 学是现代化饲料业的主要科学支柱。这两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 饲料业体系的建成。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饲料业能迅速发展成为 门独立的学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为了
9 万 t,占世界总产量的 44.8%。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 为 10kg、2kg 和 1kg,2001 年增长到 49kg、17.6kg、8.9kg,分别增长了 3.9 倍、 7.8 倍和 7.9 倍。我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1999 年畜牧业产 值达到 7729.8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28.5%;2001 年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 的比重达到 30.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 8000 余万人,有些地方畜牧业现 金收入占农业现金收入的一半。畜牧业在农村经济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历史 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畜牧业成本的 70%来自饲料。没有现代化的 饲料工业就没有现代化的养殖业,就没有丰富的“菜篮子”,就不可能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饲料工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有序发展的前 提之一。 2. 大力开发和利用牧草和秸秆等粗饲料资源 除了蓬勃发展的饲料工业 主要为单胃畜禽提供配合饲料外,在广大农区日益兴起的牧草种植业和秸秆等 粗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促进了草食家畜的良性发展,不断改善了我国 人民的膳食结构。牧草业的发展中,作为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的先锋牧草—— 紫花苜蓿,其发展势头强劲,发展面积已达 133 万 hm2。黑麦草、冬牧-70、高 丹草等在发展畜牧业,尤其是牛羊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从种、 管、收、加工全部机械化的现代紫花苜蓿草产品发展迅速,其草粉、草颗粒作 为猪禽兔配合饲料原料极大丰富了我国的饲料原料工业,高密度草捆正成为南 方各省奶牛、肉牛的重要饲料。我国每年约生产 5.7 亿 t 农作物秸秆,在秸秆 资源研究和利用上有重大进展,通过推广秸秆氨化、微贮等技术,改善了秸秆 饲料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因而产生了良好的饲喂效果。80 年代中期, 联合国 FAO 派专家亲临我国指导秸秆氨化、青贮,目前已建立国家级示范区 13 个,国家级示范县 208 个,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了中原、东北和华南三 大肉牛带。1999 年全国青贮秸秆 1.17 亿 t(鲜重),氨化秸秆 5000 万 t,加上 未经处理直接饲用的秸秆,秸秆饲用总量已突破 2 亿 t。糟渣、糠麸的利用率 也大为提高。由于全国牛羊业的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牛羊肉的产量,改善了 畜产品的结构。1999 年,全国生产牛肉量达 505.4 万 t,羊肉 251.2 万 t,猪肉 在肉类总产量的比例已由 1978 年 94%下降 到 67.3%,牛羊肉上升到 23.7%。 3.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饲料业体系的科学支柱 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科 学是现代化饲料业的主要科学支柱。这两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 饲料业体系的建成。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饲料业能迅速发展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为了
10 充分开发我国的饲料资源,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改进畜禽产品品质,我国相继 开展了畜禽的营养代谢规律、饲料分子营养学与微生态营养学、猪禽的理想蛋 白质模式、反刍动物的蛋白质新体系、饲料生物学效价评定、矿物质营养代谢、 饲料抗营养闲子、益牛素、寡糖等营养与非营养性添加剂、饲料原料及其拾测 技术标准化,饲养与环境、饲料与免疫、饼粕类、糟粕类、秸秆类、树叶类的 科学利用等方面的工作。现在饲料学正向绿色饲料和绿色饲料添加剂、饲料营 养与动物基因表达、牧草营养调控因子、饲料未知生长因子等微观领域的方向 发接。对有关词料数据,讲行了计算机管理。1985年完成了我国话用干中型计 算机的饲料数据库管理系统,1986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国饲料数据库。“七 五”期间又对国产饲料原料的常规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部分维 生素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分析测定,取得了大量数据,连同规范化的配套窗 料样本实体属性描述1100万条一并进入中国数据库。1997年该数据库在原来 工作的基础上,又建立了集政策法规、原料产品性能等一体的网络系统。1988 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以线性模划为数学模型的饲料配方软件,大大提高了设 计饲料配方的速度和准确性。1990年又研究开发出以多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 的配方软件,降低了无解率,且可以进行多个目标决策,提高了配方质量。 二、当前我国饲料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资源短缺蛋白质饲料的缺口较大。2001年我国 鱼粉需求量共120.17万t,其中国产鱼粉仅30万t,且质量欠佳:进口鱼粉达 90.17万t,且价格居高不下。豆粕是我国畜禽配合饲料中的主要蛋白质补充料, 在国产豆粕满足不了需要的情况下,2001年我国进口大豆1394万,生产豆 1200万t,进口豆粕53.6万t,才缓解了供求矛盾。饲料添加剂生产国内无论 从品种、数量还是从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尤其是饲料工业用量大的饲 用氨基酸、维生素和药物添加剂,不得不大量进口。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进 步发展,饲料原料匮乏问题会更进一步突出。根据我国国民膳食结构和养殖 发展规划目标,在实现粮食生产规划目标5.0亿t(实际很困难)的前提下,2010、 2020年我国能量饲料需求量分别为3.40亿t、4.08亿t,而资源供给量分别为 2.57~-2.97亿t和3.66-4.16亿t,尚缺0.43~-0.83亿t和0.08-0.42亿t:2010 年、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需求量分别为0.60亿t和0.72亿t,资源供给 量分别为0.22亿t和0.24亿t,供需间缺口大,且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分别为 0.38亿t和0.48亿t。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国产饲料添加剂品种和数量不足 将是中长期内制约我国配合饲料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的 主要问题之一。维生素、氨基酸及药物添加剂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很难在短时
10 充分开发我国的饲料资源,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改进畜禽产品品质,我国相继 开展了畜禽的营养代谢规律、饲料分子营养学与微生态营养学、猪禽的理想蛋 白质模式、反刍动物的蛋白质新体系、饲料生物学效价评定、矿物质营养代谢、 饲料抗营养因子、益生素、寡糖等营养与非营养性添加剂、饲料原料及其检测 技术标准化,饲养与环境、饲料与免疫、饼粕类、糟粕类、秸秆类、树叶类的 科学利用等方面的工作。现在饲料学正向绿色饲料和绿色饲料添加剂、饲料营 养与动物基因表达、牧草营养调控因子、饲料未知生长因子等微观领域的方向 发展。对有关饲料数据,进行了计算机管理。1985 年完成了我国适用于中型计 算机的饲料数据库管理系统,1986 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国饲料数据库。“七 五”期间又对国产饲料原料的常规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部分维 生素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分析测定,取得了大量数据,连同规范化的配套饲 料样本实体属性描述 1100 万条一并进入中国数据库。1997 年该数据库在原来 工作的基础上,又建立了集政策法规、原料产品性能等一体的网络系统。1988 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以线性模划为数学模型的饲料配方软件,大大提高了设 计饲料配方的速度和准确性。1990 年又研究开发出以多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 的配方软件,降低了无解率,且可以进行多个目标决策,提高了配方质量。 二、当前我国饲料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资源短缺 蛋白质饲料的缺口较大。2001 年我国 鱼粉需求量共 120.17 万 t,其中国产鱼粉仅 30 万 t,且质量欠佳;进口鱼粉达 90.17 万 t,且价格居高不下。豆粕是我国畜禽配合饲料中的主要蛋白质补充料, 在国产豆粕满足不了需要的情况下,2001 年我国进口大豆 1394 万 t,生产豆粕 1200 万 t,进口豆粕 53.6 万 t,才缓解了供求矛盾。饲料添加剂生产国内无论 从品种、数量还是从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尤其是饲料工业用量大的饲 用氨基酸、维生素和药物添加剂,不得不大量进口。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进一 步发展,饲料原料匮乏问题会更进一步突出。根据我国国民膳食结构和养殖业 发展规划目标,在实现粮食生产规划目标 5.0 亿(实际很困难)的前提下, t 2010、 2020 年我国能量饲料需求量分别为 3.40 亿 t、4.08 亿 t,而资源供给量分别为 2.57~2.97 亿 t 和 3.66~4.16 亿 t,尚缺 0.43~0.83 亿 t 和 0.08~0.42 亿 t;2010 年、2020 年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需求量分别为 0.60 亿 t 和 0.72 亿 t,资源供给 量分别为 0.22 亿 t 和 0.24 亿 t,供需间缺口大,且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分别为 0.38 亿 t 和 0.48 亿 t。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国产饲料添加剂品种和数量不足 将是中长期内制约我国配合饲料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的 主要问题之一。维生素、氨基酸及药物添加剂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很难在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