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一一破坏荷载,N: A-一受压面积,mm2(40mm×40mm=1600mm) 抗压强度取六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实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 平均值的±10%时,就应剔除这个结果, 用剩下的五个值的算数平均值作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 再有超出它们平均数士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5)强度评定 所测得的各龄期强度值如果不低于表1中所规定的同龄期的抗折、抗压强度值,为该龄期强度 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表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龄期强度值MP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强度等级 3 28 3d 28d 32.5 11.0 32.5 2.5 55 325R 16.0 32.5 3.5 55 42.5 16.0 42.5 3.5 6.5 425R 21.0 42.5 4.0 6.5 32.5 220 525 4.0 7.0 52.5R 26.0 52.5 5.0 7.0 1.水泥性能实验报告 水泥品种 强度等级: 生产厂家 室内温度: ℃室内相对湿度: %实验日期: 1.1水泥细度检验 实验记录及结果 实验次数 试样质量 筛余物质量 余率 结论 备注 m:(g) ma(g) a(%) 1 计算精度: 2 <10% 0.1% 平均筛余率 1.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实验记录及结果: 实验次数 试样质量 用水量 试杆沉入深度 标准稠度用水量 备注 me (g) m (ml) (mm) P=mwm*100/100 -4-
- 4 - Fc——破坏荷载,N; A—— 受压面积,mm 2 (40mm×40mm=1600mm2 ) 抗压强度取六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实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 平均值的±10%时,就应剔除这个结果,用剩下的五个值的算数平均值作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 再有超出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5)强度评定 所测得的各龄期强度值如果不低于表 1 中所规定的同龄期的抗折、抗压强度值,为该龄期强度 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表 1 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龄期强度值/MPa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3d 28d 3d 28d 32.5 11.0 32.5 2.5 5.5 32.5R 16.0 32.5 3.5 5.5 42.5 16.0 42.5 3.5 6.5 42.5R 21.0 42.5 4.0 6.5 52.5 22.0 52.5 4.0 7.0 52.5R 26.0 52.5 5.0 7.0 1.水泥性能实验报告 水泥品种: 强度等级: 生产厂家: 室内温度: ℃ 室内相对湿度: % 实验日期: 1.1 水泥细度检验 实验记录及结果: 实验次数 试样质量 mc1(g) 筛余物质量 mc2(g) 筛余率 a(%) 国家 标准 结论 备注 1 <10% 计算精度: 0.1% 2 平均筛余率 1.2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实验记录及结果:: 实验次数 试样质量 mC(g) 用水量 mw(ml) 试杆沉入深度 S (mm) 标准稠度用水量 P=mw/mc*100/100 备注
计算精度: 0.1% 1.3水泥体积安定性检验 (1)材料用量: 水泥:g: 水:g (2)实验结论: 1.4水泥胶砂强度测定 实验日期: _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一% (1)实验材科及用量:水泥:g:1S0标准砂: g:水:g (2)实验记录及结果: 试件尺寸 (mm)支 点 按公式计 按抗折仪测得 试件 承压面 强度平均伯 问距 算的强度 的强度值 宽B 高H 荷重 (mm2) (MPa) 编号 (mm) (KN) (MPa) (MPa) 40 100 3 抗 1-2 2-1 % 600 2-2 3-1 3-2 试件成型日期: 养护龄期: 养护条件: (3)数据处理过程: 5
- 5 - 1 计算精度: 0.1% 2 3 1.3 水泥体积安定性检验 (1)材料用量: 水泥: g ; 水: g (2)实验结论: 1.4 水泥胶砂强度测定 实验日期: 室内温度: ℃ 室内相对湿度: % (1)实验材料及用量:水泥: g ; ISO 标准砂: g ; 水: g (2)实验记录及结果: 试 件 编 号 试件尺寸 (mm) 支 点 间 距 (mm) 承压面积 (mm²) 破 坏 荷 重 (KN) 按公式计 算的强度 (MPa) 按抗折仪测得 的强度值 (MPa) 强度平均值 宽 B 高 H (MPa) 1 2 40 40 100 3 抗 压 1-1 40 40 1600 1-2 2-1 2-2 3-1 3-2 试件成型日期: 养护龄期: d 养护条件: (3)数据处理过程:
2.混凝土用砂实验 2.1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标准法) (1)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表观密度,可以借此评定砂的质量。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必要数据之一。 (2)主要仪器设各 容量瓶(500ml)、托盘天平或电子称(称量1000g左右,感量1g、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 105℃±5 、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试样制备 将缩分至约650g的试样在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实验 室温度应在20一25℃。 (4)实验步囊 )称取烘干试样30g(m),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后打开瓶塞,用滴管 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壁水分,称其质量m(g)。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洗净瓶内外壁,再注入与上项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 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g)。 (5)实验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表观密度P。(精确至10kgm3) 71o P=(m+m-m -a,)x1000 。队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如两次测定结果的误差大于20kg血,应重新取样 2.2砂的堆积密度实验 (1)实验目的 测定砂 的堆积密度,计算空隙率,可以借此评定砂的质量。砂的堆积密度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的必要数据之 。在运输时,可以根据砂的堆积密度换算砂的运输质量和体积。 (2)主要仪器设备 台秤或电子称(称量5kg左右,感量5g人、容量筒(圆柱形金属制,容积L)、烘箱、漏斗、 料勺、直尺、浅盘等。 (3》试样制各 取缩分试样约3L,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先用4.75mm孔径的筛 子过筛,剔除4.75mm以上颗粒,然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实验步球 1)称容量筒质量m(kg)及测定标准容器的体积(V。)。 2)用料勺或将试样徐徐装入容量筒内漏斗,打开活动门,使试样徐徐落入标准容器,直至试 样装满超出筒口成锥形为止。 3)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kg)。 (5)实验结采计算 6-
- 6 - 2.混凝土用砂实验 2.1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标准法) (1)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表观密度,可以借此评定砂的质量。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必要数据之一。 (2)主要仪器设备 容量瓶(500ml)、托盘天平或电子称( 称量 1000g 左右,感量 1g)、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 105℃±5℃)、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试样制备 将缩分至约 650g 的试样在 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实验 室温度应在 20~25℃。 (4)实验步骤 1) 称取烘干试样 300g(m0),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 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 24h 后打开瓶塞,用滴管 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 ,再塞紧瓶塞 ,擦干瓶外壁水分,称其质量 m1(g)。 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洗净瓶内外壁,再注入与上项水温相差不超过 2℃的冷开水至瓶颈 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 m2(g)。 (5)实验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表观密度 0 (精确至 10kg/m3): 1000 0 2 1 0 0 t m m m m 以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如两次测定结果的误差大于 20kg/m3,应重新取样进行 实验。 2.2 砂的堆积密度实验 (1)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堆积密度,计算空隙率,可以借此评定砂的质量。砂的堆积密度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的必要数据之一。在运输时,可以根据砂的堆积密度换算砂的运输质量和体积。 (2)主要仪器设备 台秤或电子称(称量 5kg 左右,感量 5g)、容量筒 ( 圆柱形金属制,容积 1L)、烘箱、漏斗、 料勺、直尺、浅盘等。 (3)试样制备 取缩分试样约 3L,在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先用 4.75mm 孔径的筛 子过筛,剔除 4.75mm 以上颗粒,然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 1) 称容量筒质量 m1(kg) 及测定标准容器的体积(V0′)。 2) 用料勺或将试样徐徐装入容量筒内漏斗,打开活动门,使试样徐徐落入标准容器,直至试 样装满超出筒口成锥形为止。 3) 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 m0(kg)。 (5)实验结果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