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三)静息电位是膜在静息状态下的跨膜电位 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的电荷状态 机制:K+的外流 (四)可兴奋细胞兴奋时跨膜电位表现为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 变为内正外负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三)静息电位是膜在静息状态下的跨膜电位 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的电荷状态。 机制:K+的外流 (四)可兴奋细胞兴奋时跨膜电位表现为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 变为内正外负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微电极 mV 40 细胞外 海 0 记录电极\ 静息电位 枪乌贼 70 巨轴突-- AAA 刺激电极 时间间隔2ms 由( Lippold) 图25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图2-5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 去极化:由Na流引起,当Na内流形成的膜内正 电位足以阻止Na进一步内流时,则达到Na平衡电位。 细胞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转变为内正外负状态 为去极化。 复极化:当达到Na+平衡电位后,细胞膜上Na通道 失活,K+通道打开,K外流,造成动作电位的复极化 细胞膜两侧的电位由内正外负转化为内负外正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 去极化:由Na+内流引起,当Na+内流形成的膜内正 电位足以阻止Na+进一步内流时,则达到Na+平衡电位。 细胞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转变为内正外负状态 为去极化。 复极化:当达到Na+平衡电位后,细胞膜上Na+通道 失活, K+通道打开, K+外流,造成动作电位的复极化。 细胞膜两侧的电位由内正外负转化为内负外正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超极化:细胞膜内负电荷向负值减小的方向转化为 超极化。 锋电位是兴奋过程的必然表现 锋电位:冲动的本质。 后电位:动作电位在复极后期发生的一些微小而 缓慢的电位波动,为后电位,包括负后 电位和正后电位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超极化: 细胞膜内负电荷向负值减小的方向转化为 超极化。 三、锋电位是兴奋过程的必然表现 锋电位:冲动的本质。 后电位:动作电位在复极后期发生的一些微小而 缓慢的电位波动,为后电位,包括负后 电位和正后电位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锋电位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锋电位是构成动作电位主要部分,是一个电位变化 迅速并形如尖锋的电位波动,由上升支(去极相) 和下降支(复极相)两部分组成。后电位是锋电 位在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的微小而缓慢的 电位波动,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图26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图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