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补体的生物合成 化学成分: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少数为o或γ球蛋 白 含量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 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存在邢式: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性质不稳定:加热56°,30min失活。室温下补体活 性也可减弱甚至消失,许多理化因素如机械震荡、紫 外线照射、强酸、强碱、乙醇及蛋白酶,均可使补体 失活。室温下很快失去活性,0-10°C时活性只能保 持34天,灭活可消除补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临床检测时须用新鲜血清。补体应保存在-20%C以 下
(三)、补体的生物合成 化学成分: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少数为α或γ球蛋 白。 含量: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 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存在形式: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性质不稳定:加热56℃, 30min 失活。室温下补体活 性也可减弱甚至消失,许多理化因素如机械震荡、紫 外线照射、强酸、强碱、乙醇及蛋白酶,均可使补体 失活。室温下很快失去活性,0-10℃时活性只能保 持3-4天,灭活可消除补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临床检测时须用新鲜血清。补体应保存在-20℃以 下
第二节补体的激活 在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原的形式 存在。 ●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连锁反应 经典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 旁路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 始激活。 MBL途径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在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原的形式 存在。 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连锁反应。 经典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 旁路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 始激活。 MBL途径: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
)经典途径 传统途径第一途径C1途径 激活物及激活条件AgAb免疫复合物(IgG、IgM) C1仅与IgM或gG1-3结合才能活化 个C1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合才 能被激活 作用:在感染的中晚期起作用 激活顺序:C1-4-2-3-5-6-7-8-9
(一) 经典途径 传统途径/第一途径/C1途径 激活物及激活条件:Ag-Ab免疫复合物( IgG、IgM ) C1仅与IgM或IgG1-3结合才能活化 一个C1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合才 能被激活 作用:在感染的中晚期起作用 激活顺序:C1-4-2-3-5-6-7-8-9
(一)、经典(传统、C1)激活途径: 主要激活物:Ag-Ab免疫复合物(IgG、IM) ■核酸,粘多糖、肝素、鱼精蛋白以及某些RNA 肿瘤病毒胞膜蛋白等可与c1q结合,产生激活 补体效应;纤溶酶及组织蛋白酶可激活相当数 量的C1r和C1s,然后沿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其 他成分
(一)、经典(传统、C1)激活途径: 主要激活物: Ag-Ab免疫复合物( IgG、IgM ) 核酸,粘多糖、肝素、鱼精蛋白以及某些RNA 肿瘤病毒胞膜蛋白等可与C1q结合,产生激活 补体效应;纤溶酶及组织蛋白酶可激活相当数 量的C1r和C1s,然后沿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其 他成分
●激活条件: 1.C1与IgM的CH区或IgG某些亚型的CH区结合 才能活化。 2每一个C分子须与两个以上Ig分子的Fc段结合。 3只有结合抗原或细胞的抗体的Fc段才能与Cnq结
激活条件: 1. C1与IgM的CH3区或IgG某些亚型的CH2区结合 才能活化。 2.每一个C1分子须与两个以上Ig分子的Fc段结合。 3.只有结合抗原或细胞的抗体的Fc段才能与C1q结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