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 下册 历史 )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 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 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 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 习方法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 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 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 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 习方法
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的内容。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 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的兴起 (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柬、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 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 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 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同时,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 重灾难,在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 2018 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6 课 的内容。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 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的兴起; (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 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 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 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同时,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 重灾难,在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文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 教师提问:这首歌谣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我们历 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背景。 世界:为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趋势。 国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 3.学生根据表格找出有关中共八大内容。 (1)时间:1956年召开 (2)地点:北京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人民的要求(或需要) 我国实际情况 第一对主要矛盾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文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 教师提问:这首歌谣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我们历 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背景。 世界:为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趋势。 国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 3.学生根据表格找出有关中共八大内容。 (1)时间:1956 年召开 (2)地点:北京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人民的要求(或需要) 我国实际情况 第一对主要矛盾
第二对主要矛盾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 方向,所制定的任务是正确的。 播放视频:《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词》 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 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探索中的失误 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展示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 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 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史料展示:《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 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 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 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 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史料展示: (1)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 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 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
第二对主要矛盾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 方向,所制定的任务是正确的。 播放视频:《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词》 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 以更快些,所以在 1958 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探索中的失误 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展示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 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 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史料展示:《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 9000 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 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 1958 年底,全国生产钢 1108 万吨,产量指标完成, 但只有 800 万吨合格,有 300 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 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 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史料展示: (1)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 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 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
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 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2)2016年7月20日在兴宁经过专家组实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832.1公斤,加上本次实 割产量,实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 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 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 1959—1%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 教师补充: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 观的经济规律。 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 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原因 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 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 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 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 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 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人民日报》1958 年 8 月 13 日 (2)2016 年 7 月 20 日在兴宁经过专家组实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 832.1 公斤,加上本次实 割产量,实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 1537.78 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 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 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 1959-1961 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 1961 年初开始实施。到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 成。 教师补充: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 观的经济规律。 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 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原因 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 年 5 月 16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 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 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 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 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