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so,basic listening skill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key details,comprehend the attitude. feelings and true intentions of the speaker,etc Speaking ability:By learning the basic verbal skills,th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use proper English to talk briefly but interactively on everyday topics or topics related to their future work,they will be able to describe in details the events and objects and make brief presentations on familiar topics after preparation.The structure of linguistic expressions is expected to be relatively clear,and speech,intonation and grammar will be basically in ine with communicative norms.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培养语言输入能力。能够运用听力技巧理解基本日常会话、慢速学术讲座、 堪础专业课程、商务场合的需求等 课程目标2:培养语言输出能力。能够运用会话技巧进行日常会话,描述事、物,分析 交流情最,充分表法观点等。 课程目标3: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在跨文化背景下,能够树立正确价值观,了解其 他文化背景,理解、传播、弘扬优秀中国文化。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7 2.1 有好的口表沟通能力 2. 能警资害、交、方鞋瑞骚点· 83健考腾》工具和镜上线下资复开展自主学习 3-2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式(讲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授、实验、上 支撑课程目标 时 机、讨论) 9
9 Also, basic listening skill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key details, comprehend the attitude, feelings and true intentions of the speaker, etc. Speaking ability: By learning the basic verbal skills, th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use proper English to talk briefly but interactively on everyday topics or topics related to their future work; they will be able to describe in details the events and objects and make brief presentations on familiar topics after preparation. The structure of linguistic expressions is expected to be relatively clear, and speech, intonation and grammar will be basically in line with communicative norms.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培养语言输入能力。能够运用听力技巧理解基本日常会话、慢速学术讲座、 基础专业课程、商务场合的需求等。 课程目标 2:培养语言输出能力。能够运用会话技巧进行日常会话,描述事、物,分析 交流情景,充分表达观点等。 课程目标 3: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在跨文化背景下,能够树立正确价值观,了解其 他文化背景,理解、传播、弘扬优秀中国文化。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2 1 2-1 2 3-2 3 注:1. 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1-1 能够阅读并理解相关领域的外语类文献,了解相关专业发展现状。 1-2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沟通和交流。 2. 具有良好的书面/口头表达、沟通能力 2-1 能够分析交流情境,选择交流策略,表达有说服力的论点。 2-2 能够运用撰写报告、翻译、展示等方法进行沟通和交流。 3.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3-1 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线上线下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3-2 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 时 教学方式(讲 授、实验、上 机、讨论) 支撑课程目标
教学方式(讲 学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授、实验、上 支撑课程目标 时 机、讨论) L:Note-taking:usinga UiiI·Access to Success 目标1 kevword outline 讲授、讨论 思政融入点:理解成功的意 日标 Refering to what you sd 学生展示 目标3 Unt 2:Emonons speak louder L:Identifving the 讲授、讨论 目标1 思政融入点:了解情绪的是 4 日标 学生展 目标了 响力 L:Distinguishing fact from 讲授、讨论 目标1 Unit 3:Love your neighbor opinion 目标2 思政融入点:了解中国海 学生展示 S:Telling a story 目标3 Unit4:Whats the big idea L:Predicting the theme and 目标1 讲授、讨论 思政融入点:了解中国传 vocabulary before vou liste 4 目标2 学生展示 可俗 S Brainstorming 日标3 Unit 5:More than apaycheck 思政融入点:了解中国饮食 S:Managinga 讲授、讨论 学生展示 文化 meeting/discussion 目标3 Unit Histories make men Making 讲授、讨论 4 思政融入点:了解中国名胜 S:Expressing uncertainty 学生展示 目标3 古迹 Unr:For every question L:Listening for specific 目标1 there is an answer 讲授、讨论 information 4 日标2 思政融入点,了解中国经典 学生展示 艺术 S:Requesting and respondin 目标3 Unit Communication:then L:Listening for speaker's 讲授、 讨论 思政融入点:理解交际的意 S:Dealing with 学生展示 目标3 义 misunderstandings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形成性评价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占总评成锁的40%。对学生课堂 学习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评定。课堂学习表现(占总评成绩的20%)为:学生的 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回答问题及与同学讨论互动等情况评价。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总 评成绩的20%)为:教师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课后在英语学习平台或是学习软件中(U
10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 时 教学方式(讲 授、实验、上 机、讨论) 支撑课程目标 Unit 1 : Access to Success 思政融入点:理解成功的意 义 L: Note-taking: using a keyword outline S: Referring to what you said earlier 4 讲授、讨论、 学生展示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Unit 2:Emo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思政融入点:了解情绪的影 响力 L: Identifying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S: Giving news 4 讲授、讨论、 学生展示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Unit 3: Love your neighbor 思政融入点:了解中国海洋 L: Distinguishing fact from opinion S: Telling a story 4 讲授、讨论、 学生展示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Unit 4: What’s the big idea 思政融入点:了解中国传统 习俗 L: Predicting the theme and vocabulary before you listen S: Brainstorming 4 讲授、讨论、 学生展示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Unit 5: More than a paycheck 思政融入点:了解中国饮食 文化 L: Listening for contrast S: Managing a meeting/discussion 4 讲授、讨论、 学生展示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Unit 6: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思政融入点:了解中国名胜 古迹 L: Making inferences S: Expressing uncertainty 4 讲授、讨论、 学生展示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Unit 7: For every question there is an answer 思政融入点:了解中国经典 艺术 L: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S: Requesting and responding 4 讲授、讨论、 学生展示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Unit 8: Communication:then and now 思政融入点:理解交际的意 义 L: Listening for speaker’s prediction S: Dealing with misunderstandings 4 讲授、讨论、 学生展示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形成性评价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按满分 100 分计算,占总评成绩的 40%。对学生课堂 学习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评定。课堂学习表现(占总评成绩的 20%)为:学生的 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回答问题及与同学讨论互动等情况评价。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总 评成绩的 20%)为:教师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课后在英语学习平台或是学习软件中(U
校园、钉钉学习软件,Ualk视听实训平台或Iest智能测试平台等)每周布置与课本主题相 关的听力或口语练习,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评定。 终结性评价为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按满分100分计算,占总评成绩的60%。包含 期中口语测试(占总评成绩的20%)和期末闭卷听力笔试(占总评成绩的40%)。考试涵盖 课堂学习的相关主题,考试内容客观反映学生对本阶段学习中口语和听力策略、主要知识点 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情况。难易适中,题量与分值的分配适度。 学生总评成绩形成比例为:学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 *40%。 (二)课程成绩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1)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占总评成绩的40% 平时成绩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20%)、课后作业(占总 果成绩的20%)等部分构成,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口语测试,期中成绩满分为10分,占总评成绩的20% (2)考试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英语口语评分标准进行。 期中成绩 (3)考试恩型:就给定话题展开英语口语陈述。 (4)考试内容:针对对应的课程目标,结合平时课程所学内容。 期末考试(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听力笔试,期末成绩满分为100分,占总评成锁的40%。 (2)考试依据:考试成续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 (3)考试题型:包含英语听力短对话、长对话、短篇章、讲座等。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40%) 课程目标 中成结 期末成绩 合计 课堂表现 课后作业 (20% (40% (20%) (20%) 1 8 8 0 30 46 8 15 31 3 10 23 合计成绩构成) 20 20 20 40 10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重视师生互动与交流,运用多媒体教学 与板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各项学习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 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英语听说的思辨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以主题方式进行教学,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根 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加强基础训练的 双
11 校园、钉钉学习软件,Utalk 视听实训平台或 Itest 智能测试平台等)每周布置与课本主题相 关的听力或口语练习,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评定。 终结性评价为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按满分 100 分计算,占总评成绩的 60%。包含 期中口语测试(占总评成绩的 20%)和期末闭卷听力笔试(占总评成绩的 40%)。考试涵盖 课堂学习的相关主题,考试内容客观反映学生对本阶段学习中口语和听力策略、主要知识点 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情况。难易适中,题量与分值的分配适度。 学生总评成绩形成比例为:学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 *40%。 (二)课程成绩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100 分,占总评成绩的 4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 20%)、课后作业(占总 评成绩的 20%)等部分构成。 期中成绩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口语测试,期中成绩满分为 100 分,占总评成绩的 20% (2)考试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英语口语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就给定话题展开英语口语陈述。 (4)考试内容:针对对应的课程目标,结合平时课程所学内容。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听力笔试,期末成绩满分为 100 分,占总评成绩的 40%。 (2)考试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包含英语听力短对话、长对话、短篇章、讲座等。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 合计 平时成绩(40%) 期中成绩 (20%) 期末成绩 (40%) 课堂表现 (20%) 课后作业 (20%) 1 8 8 0 30 46 2 8 8 15 0 31 3 4 4 5 10 23 合计(成绩构成) 20 20 20 40 10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重视师生互动与交流,运用多媒体教学 与板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各项学习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 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英语听说的思辨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以主题方式进行教学,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根 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加强基础训练的
同时,进行个性化拓展。以学习策略、任务型教学等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灵活运 用启发式、探究式、协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 主动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并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培养顿听、思辨和口语表达的能 力。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课外学习和拓展。教师充分运用线上的校内泛雅平台、课程教学钉钉群、U校 园、Ualk视听实训平台、Iist智能测试平台、网盘、云资料等各类课程救学网络辅助平台 及学习软件,发布班级通知、访问和学习资料,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在线自主学习、作业及讨 论活动:教师在信息查找和分析方面提供建议和帮助,就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承载的文化与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以及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参考材料 参考教材 3.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6月, 第3版 4.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高等教有出版社,2020版 网络资源: 6.Ualk视听实训平台、ie智能测试平台、U校园 7.VOA、BBC、CNN等媒体网站。 &.CRL、CCTV-nternational等节目 9.各类英语学习网站。 10.经典英语影视及音乐作品。 主撰人:顾莹 审核人:吕丽洁 英文校对:杨德民、吕丽洁 教学副院长:冯延群 日期:2022年9月23日
12 同时,进行个性化拓展。以学习策略、任务型教学等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灵活运 用启发式、探究式、协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 主动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并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倾听、思辨和口语表达的能 力。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课外学习和拓展。教师充分运用线上的校内泛雅平台、课程教学钉钉群、U 校 园、Utalk 视听实训平台、Itest 智能测试平台、网盘、云资料等各类课程教学网络辅助平台 及学习软件,发布班级通知、访问和学习资料,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在线自主学习、作业及讨 论活动。教师在信息查找和分析方面提供建议和帮助,就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承载的文化与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以及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参考材料 参考教材: 3. 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 视听说教程 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年 6 月, 第 3 版 4.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版 网络资源: 6. Utalk 视听实训平台、Itest 智能测试平台、U 校园。 7. VOA、BBC、CNN 等媒体网站。 8. CRI、CCTV-International 等节目。 9. 各类英语学习网站。 10. 经典英语影视及音乐作品。 主撰人:顾莹 审核人:吕丽洁 英文校对:杨德民、吕丽洁 教学副院长:冯延群 日 期:2022 年 9 月 23 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考核方式里有几种类型,就写几种评分标准,参考如下: 1.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分数90分】 (78c分精<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粉a60分 课程目标 理解演讲内容 理解演讲大致 基本理解演讲内 理解部分演 理解少量演 误程目标 讲内容, 无 辩别关键细节 内容,别主要 容,辨别部分细 内容,新别少 辨别细节,无 (8%) 额会演讲者的态 细节,大概额会 节,基本领会演细节,勉强领会 法领会演进 演讲者的态度。 讲者的态度。 演讲者的态度。 者的态度。 充分、合理表达 完整表达观 基本能表达观 表达观点不够 右观占。于 误程目标2 观点,逻辑清 点,逻辑清晰 完整,逻辑较为 逻辑,语言问 语言流畅易懂 语言较流畅,有 语言较流畅但有混乱,语言问题 题严重, (8%) 瑞讲表现力遥。 定演讲表现 一定问题. 较大. 演讲内容能够充 演讲内容基本 演讲内容包含对 演讲内容与文 演讲内容与 课程目标3 分反映对文化 能够反映对文 文化的理解,对 化相关性较小 文化无关。 理解,能够学以 化的理解,帮本 外传插能力 (49%) 致用进行对外文 能能辨别申外般。 化传播。 文化异。 2.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分数2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参与课堂讨论 参与课堂讨论 参与课堂讨论 参与课堂讨论 不经常参与 课程目标 和练习的主动 和练习的主动 和练习,基本能 和练习,能够理 误堂讨论和 (8%) 件都,能够茶分 件较部,能够理 够理解锣里内 解部分授课内 练习,无法时 理解授课内容 解授误内容 解授课内容。 参与课堂讨 参与课堂讨说 参与课堂讨论 与课堂讨论 不经常参 和练习的主 和习的王 和练习,基本能 和练习,能够音 保草可论利 课程目标2 性强,能够充分 性较强,能绑表 够表达自己 分表达自己的 练习,无法表 (8%) 表达自己的观 法白己的即占 观占 观点 法白己的国 充分理解中外 较能理解中外 基本理解中外 对中外文化差 不理解中外 课程目标3 文化差异,能够 文化差异,能够 文化差异 异理解不深 文化差异 (4%) 进行对外文化 进行对外文化 传播。 传播。 3期中考核与评价标准
13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考核方式里有几种类型,就写几种评分标准,参考如下: 1.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8%) 理解演讲内容, 辩别关键细节, 领会演讲者的态 度。 理解演讲大致 内容,辨别主要 细节,大概领会 演讲者的态度。 基本理解演讲内 容,辨别部分细 节,基本领会演 讲者的态度。 理 解 部 分 演 讲 内容,辨别少量 细节,勉强领会 演讲者的态度。 理 解 少 量 演 讲内容,无法 辨别细节,无 法 领 会 演 讲 者的态度。 课程目标 2 (8%) 充分、合理表达 观点,逻辑清晰, 语言流畅易懂, 演讲表现力强。 较完整表达观 点,逻辑清晰, 语言较流畅,有 一定演讲表现 力。 基 本 能 表 达 观 点,逻辑较清晰, 语言较流畅但有 一定问题。 表 达 观 点 不 够 完整,逻辑较为 混乱,语言问题 较大。 没有观点,无 逻辑,语言问 题严重。 课程目标 3 (4%) 演讲内容能够充 分反映对文化的 理解,能够学以 致用进行对外文 化传播。 演讲内容基本 能够反映对文 化的理解,基本 能够辨别中外 文化差异。 演讲内容包含对 文化的理解,对 外 传 播 能 力 一 般。 演 讲 内 容 与 文 化相关性较小。 演 讲 内 容 与 文化无关。 2.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8%) 参 与 课 堂 讨 论 和 练 习 的 主 动 性强,能够充分 理解授课内容。 参 与课 堂 讨 论 和 练习 的 主 动 性较强,能够理 解授课内容。 参 与 课 堂 讨 论 和练习,基本能 够 理 解 授 课 内 容。 参与课堂讨论 和练习,能够理 解部分授课内 容。 不 经 常 参 与 课 堂 讨 论 和 练习,无法理 解授课内容。 课程目标 2 (8%) 参 与 课 堂 讨 论 和 练 习 的 主 动 性强,能够充分 表 达 自 己 的 观 点。 参 与课 堂 讨 论 和 练习 的 主 动 性较强,能够表 达自己的观点。 参 与 课 堂 讨 论 和练习,基本能 够 表 达 自 己 的 观点。 参 与 课 堂 讨 论 和练习,能够部 分 表 达 自 己 的 观点。 不 经 常 参 与 课 堂 讨 论 和 练习,无法表 达 自 己 的 观 点。 课程目标 3 (4%) 充 分 理 解 中 外 文化差异,能够 进 行 对 外 文 化 传播。 较 能理 解 中 外 文化差异,能够 进 行对 外 文 化 传播。 基 本 理 解 中 外 文化差异。 对 中 外 文 化 差 异理解不深。 不 理 解 中 外 文化差异。 3.期中考核与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