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407)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分析、表达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能运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生产、应用、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生产运行、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毕业生在木材胶粘剂、生物质材料等林业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的从业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成就为:1.专业技能:具有工程数理知识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现代工具及多学科知识对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林业生物质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2.职业定位:能够跟踪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承担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特别是林业生物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与工程设计、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市场营销与商务贸易等工作,达到工程师执业水平:3基本素质: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4.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管理及执行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带动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实施。5.自我发展: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拥有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国内外职业环境的变化,不断掌握新兴技术,应对科技发展挑战。二、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12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判断和表达,并能够运用文献研究、技术调研等方法分析解决方案,以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以及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基于科学原理、专业知识、相关的方法与技术,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满足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体现创新意识。4.研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系统的构建、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过程,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综合信息获得合理有效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职业规范: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追求创新。1
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40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 素养,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分析、表达和解决工程问 题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能运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 生产、应用、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生产运行、技 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毕业生在木材胶粘剂、生物质材料等林业生物质 高分子材料的从业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 5 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成就为: 1. 专业技能:具有工程数理知识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现代工 具及多学科知识对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林业生物质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系 统性解决方案; 2. 职业定位:能够跟踪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承担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特别是林业生物 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与工程设计、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市场营销与商 务贸易等工作,达到工程师执业水平; 3. 基本素质: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 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实践中能坚 持公众利益优先。 4. 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管理及执行能力,富有团队合作 精神,能够有效带动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实施。 5. 自我发展: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拥有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适应 国内外职业环境的变化,不断掌握新兴技术,应对科技发展挑战。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 12 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 题。 2. 问题分析: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 判断和表达,并能够运用文献研究、技术调研等方法分析解决方案,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以及影响设计目标和技 术方案的各种因素,基于科学原理、专业知识、相关的方法与技术,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以 及满足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系统的构建、实验过程的实施、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过程,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综合 信息获得合理有效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 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 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品德修 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 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 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追求创新
三、毕业要求实现矩阵毕业要求指标点实现课程(必修)1.1能够将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知高等数学B、大学物理B、电识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问题的表述:子电工学B、无机化学B物理化学B、有机化学A、高1.2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等等数学B、分析化学、化工原具体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1、工程知识:能够将理C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1.3能够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相关知识和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聚合物的复杂工程问题。模型用于推演、分析高分子材料生产中的技术、反应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A、工艺等复杂工程问题;化工原理C、大学物理实验B1.4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用于高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子材料领域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聚物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2.1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材料力学基础、高等数学B、有机化学A、大学物理B、分理,识别和判断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析化学2、问题分析: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2.2能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材料力学基础、聚合物反应原学的基本原理,对高分理及模型方法正确表达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理、材料性能综合评价、高等问题进行识别、判断和工程问题:数学B表达,并能够运用文献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限选)、研究、技术调研等方法2.3能认识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可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专业英分析解决方案,以获得选择,并能通过文献研究、技术调研等方法寻求语、生物质基材料研究专题(限有效结论。替代的解决方案;选)2.4能运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调研等方法分析和比较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基础、高分子化学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3.1掌握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聚合物反应原理、材料科学与周期、全流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认知设计目标3、设计/开发解决方工程基础、高分子材料和技术方案的影响因素:案: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机械设计基础B、有机化学实文化、环境以及影响设3.2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验A、化工原理C、物理化学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实验B、无机化学实验B各种因素,基于科学原理、专业知识、相关的方法与技术,设计针对3.3能够完成高分子材料的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高聚物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全过程,并体现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构建完整础B、生物质材料(限选)、胶方案以及满足解决复的解决方案:粘剂与胶接杂工程问题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3.4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所涉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工程材料或工艺流程,体现创新及的安全、健康、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并与机械制造实习、思想道德修意识。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解决方案的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制约。康教育4、研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通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限选)、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法,调研和分析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物验系统的构建、实验过解决方案:理化学B、生物质材料(限选)程的实施、实验数据的2
2 三、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毕业要求 指标点 实现课程(必修) 1、工程知识:能够将 数学、自然科学、工程 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 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 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够将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知 识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问题的表述; 高等数学 B、大学物理 B、电 子电工学 B、无机化学 B 1.2 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等 具体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物理化学 B、有机化学 A、高 等数学 B、分析化学、化工原 理 C 1.3 能够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相关知识和数学 模型用于推演、分析高分子材料生产中的技术、 工艺等复杂工程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聚合物 反应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 A、 化工原理 C、大学物理实验 B 1.4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用于高分 子材料领域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 聚物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 2、问题分析:基于数 学、自然科学、工程科 学的基本原理,对高分 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 问题进行识别、判断和 表达,并能够运用文献 研究、技术调研等方法 分析解决方案,以获得 有效结论。 2.1 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理,识别和判断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 关键环节; 材料力学基础、高等数学 B、 有机化学 A、大学物理 B、分 析化学 2.2 能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理及模型方法正确表达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 工程问题; 材料力学基础、聚合物反应原 理、材料性能综合评价、高等 数学 B 2.3 能认识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可 选择,并能通过文献研究、技术调研等方法寻求 替代的解决方案;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限选)、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专业英 语、生物质基材料研究专题(限 选) 2.4 能运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 技术调研等方法分析和比较复杂工程问题的影 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 基础、高分子化学 3、设计/开发解决方 案:能够综合考虑社 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环境以及影响设 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 各种因素,基于科学原 理、专业知识、相关的 方法与技术,设计针对 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 方案以及满足解决复 杂工程问题特定需求 的系统、单元(部件) 或工艺流程,体现创新 意识。 3.1 掌握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 周期、全流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认知设计目标 和技术方案的影响因素; 聚合物反应原理、材料科学与 工程基础、高分子材料 3.2 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 机械设计基础 B、有机化学实 验 A、化工原理 C、物理化学 实验 B、无机化学实验 B 3.3 能够完成高分子材料的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 全过程,并体现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构建完整 的解决方案; 高聚物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基 础 B、生物质材料(限选)、胶 粘剂与胶接 3.4 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所涉 及的安全、健康、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并 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解决方案的 制约。 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工程材料 与机械制造实习、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 4、研究:能够运用科 学原理和科学方法,通 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 验系统的构建、实验过 程的实施、实验数据的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 法,调研和分析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 解决方案;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限选)、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物 理化学 B、生物质材料(限选)
采集与处理、实验结果4.2能够根据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特高分子实验技术、物理化学实的分析与讨论等过程,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与论证实验方案,体现验B、有机化学实验A、胶粘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创新意识;剂与胶接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综合信息获得合理有高分子实验技术、分析化学实效结论。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验、大学物理实验B、材料性展实验,正确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能综合评价毕业设计(论文)、高分子化学、4.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和讨论,并通过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研究信息综合、归纳总结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方法5.1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大学计5、使用现代工具:能技术工具、工程工具等现代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算机基础A、电子电工学B、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法,并理解其局限性;机械制图基础(含CAD)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技术、资源、现代工程程工具等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实验技术、毕业设计(论文)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计算与设计: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5.3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具体对象,选用高聚物加工工程、材料性能综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或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合评价、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理解其局限性。业问题,并理解其局限性。实习、机械制图基础(含CAD)6、工程与社会:能够6.1了解高分子材料生产、设计、开发与应用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基于高分子材料与工涉及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势与政策、高聚物加工工程、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规等要素,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实践的影毕业实习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响: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6.2能够分析和评价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工程实践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健康、安全、法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工程材料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律、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与机械制造实习、毕业实习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任。担的责任。7.1学习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国家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生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物质材料(限选)、专业导论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7.2能够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与专业工程高聚物加工工程课程实习、工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实习、化工实践的相互关系,评价高分子材料的工程实践对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原理课程实习续发展的影响。7.3理解生物质材料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生物质材料(限选)、生物质基材料研究专题(限选)、胶粘剂要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中。与胶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8.1了解国情,学习历史与文化、艺术与审美、生态文明等相关知识,践行爱国、敬业、诚信、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8、职业规范:践行爱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素养、思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国、敬业、诚信、友善辨能力、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正确处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义基本原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品德修养和社会8.2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责任感,能够在高分子责,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诚实公正、诚信想政治理论研讨课、马克思主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守则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义基本原理、专业导论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8.3理解工程师的职业责任,并能够在工程实践工程经济与管理实践(新增)、中自觉履行公众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专业认知实践、毕业实习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与其他成员进创新创业实践、体育、军事理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行有效沟通,合作共事:论、军事训练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3
3 采集与处理、实验结果 的分析与讨论等过程, 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 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 综合信息获得合理有 效结论。 4.2 能够根据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特 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与论证实验方案,体现 创新意识; 高分子实验技术、物理化学实 验 B、有机化学实验 A、胶粘 剂与胶接 4.3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 展实验,正确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 高分子实验技术、分析化学实 验、大学物理实验 B、材料性 能综合评价 4.4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和讨论,并通过 信息综合、归纳总结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设计(论文)、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研究 方法 5、使用现代工具:能 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 域复杂工程问题,开 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 技术、资源、现代工程 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 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 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 技术工具、工程工具等现代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 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大学计 算机基础 A、电子电工学 B、 机械制图基础(含 CAD)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 程工具等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 计算与设计;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 实验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5.3 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具体对象,选用 或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 业问题,并理解其局限性。 高聚物加工工程、材料性能综 合评价、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 实习、机械制图基础(含 CAD) 6、工程与社会:能够 基于高分子材料与工 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 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 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 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以及文 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 担的责任。 6.1 了解高分子材料生产、设计、开发与应用中 涉及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 规等要素,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实践的影 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 势与政策、高聚物加工工程、 毕业实习 6.2 能够分析和评价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工程实践 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健康、安全、法 律、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 任。 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工程材料 与机械制造实习、毕业实习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 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 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 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7.1 学习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国家方 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生 物质材料(限选)、专业导论 7.2 能够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与专业工程 实践的相互关系,评价高分子材料的工程实践对 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高聚物加工工程课程实习、工 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实习、化工 原理课程实习 7.3 理解生物质材料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 要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问 题的解决中。 生物质材料(限选)、生物质基 材料研究专题(限选)、胶粘剂 与胶接 8、职业规范:践行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 素养、品德修养和社会 责任感,能够在高分子 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 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 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了解国情,学习历史与文化、艺术与审美、 生态文明等相关知识,践行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素养、思 辨能力、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正确处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 8.2 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职 责,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诚实公正、诚信 守则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 想政治理论研讨课、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专业导论 8.3 理解工程师的职业责任,并能够在工程实践 中自觉履行公众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社会责 任。 工程经济与管理实践(新增)、 专业认知实践、毕业实习 9、个人和团队:能够 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 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 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与其他成员进 行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创新创业实践、体育、军事理 论、军事训练
9.2具备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军事训练、能够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有效开展工体育作。9.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从事材料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创新创业工程实践的团队中承担负责人的角色,组织团队实践成员开展工作。10.1能够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就高分子10、沟通:能够就高分材料领域的工程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进毕业设计(论文)、专业英语、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大学外语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并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众交流的差异性: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生物质基材料研究专题(限10.2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选)、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和设计文稿、陈述发检索与科技写作(限选)、专业性: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英语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10.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专业外语、大学外语、创新创就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业实践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工程经济与管理实践(新增)、11.1掌握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项目涉及的管理基高聚物加工工程课程实习、化本知识与经济决策方法:工原理课程实习11、项目管理:理解并11.2了解高分子材料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工程经济与管理实践(新增)、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实习、专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策问题:业认知实践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1.3能在多学科环境下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毕业设计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论文)、创新创业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12.1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12、终身学习:具有自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追求创新。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适应个人职业发创新创业实践、专业认知实践、展的需求,追求创新。大学外语、专业导论
4 9.2 具备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 能够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有效开展工 作。 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军事训练、 体育 9.3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从事材料 工程实践的团队中承担负责人的角色,组织团队 成员开展工作。 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创新创业 实践 10、沟通:能够就高分 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 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 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 和设计文稿、陈述发 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 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 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 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就高分子 材料领域的工程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进 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并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 众交流的差异性; 毕业设计(论文)、专业英语、 大学外语 10.2 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 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 性; 生物质基材料研究专题(限 选)、毕业设计(论文)、文献 检索与科技写作(限选)、专业 英语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 就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 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专业外语、大学外语、创新创 业实践 11、项目管理:理解并 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 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 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掌握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项目涉及的管理基 本知识与经济决策方法; 工程经济与管理实践(新增)、 高聚物加工工程课程实习、化 工原理课程实习 11.2 了解高分子材料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 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 策问题; 工程经济与管理实践(新增)、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实习、专 业认知实践 11.3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 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毕业设计 (论文)、创新创业实践 12、终身学习:具有自 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 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 应发展的能力,追求创 新。 12.1 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适应个人职业发 展的需求,追求创新。 创新创业实践、专业认知实践、 大学外语、专业导论
四、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聚物加工工程、聚合物反应原理、胶粘剂与胶接、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高分子实验技术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专业认知实践、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实习、创新创业实践、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五、计划学制四年。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毕业总学分162.5学分。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及比例占理论及实验教学学分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比例28.5通识教育课程49623.65%理论及实验教学学科平台课程5563327.39%必修课53.23%45625专业核心课程20.75%合计86.5150871.79%12通识教育课程9.96%选修课开放课程2218.26%20.92%合计3428.22%实践教学4225.85%毕业总学分162.5各学期学分分配(必修)四七学期I三三五六八2320171210学分19.515.511.55
5 四、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聚物加工工程、聚合物反 应原理、胶粘剂与胶接、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高分子实验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专业认知实践、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实习、创新创业实践、专业技 能综合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计划学制 四年。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七、毕业总学分 162.5 学分。 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及比例 课程设置 学时 学分 占理论及实验教学学分 比例 占总学分比例 理 论 及 实 验 教 学 必修课 通识教育课程 496 28.5 23.65% 53.23% 学科平台课程 556 33 27.39% 专业核心课程 456 25 20.75% 合计 1508 86.5 71.79% 选修课 通识教育课程 12 9.96% 开放课程 22 18.26% 20.92% 合计 34 28.22% 实践教学 42 25.85% 毕业总学分 162.5 各学期学分分配(必修) 学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学分 23 20 17 19.5 15.5 11.5 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