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使用教 C/C+语 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课程建设小组编).2008年修订 2.主要 考书 秦维佳等.C/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月第一版 撰写人:赵晶 审核人:顾晓冬 课程负责人:赵晶
36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使用教材 C/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课程建设小组编). 2008 年修订 2.主要参考书 秦维佳等. C/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 月第一版 撰 写 人:赵 晶 审 核 人:顾晓冬 课程负责人:赵 晶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lectronic Technology 总学时:96 讲授学时:80 哈学时,16 学 分:5.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电子技术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通信等领域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 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是研究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 求既要掌握电子技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又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 而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与 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 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4学时) 教学内容: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1.2 电路的工作状态 1.3电路的参考点 1.4电路中的参考方向 15理粗由路元件 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2.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 4掌握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4学时) 教学内容: 2.1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2支路电流法 93 叠加定理 教学要求: 1.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了解支路电流法
37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lectronic Technology 总 学 时:96 讲授学时:80 实验学时:16 学 分:5.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电子技术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通信等领域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 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是研究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 求既要掌握电子技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又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 而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与 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4 学时) 教学内容: 1.1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1.2 电路的工作状态 1.3 电路的参考点 1.4 电路中的参考方向 1.5 理想电路元件 1.6 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2.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 4.掌握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4 学时) 教学内容: 2.1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2 支路电流法 2.3 叠加定理 教学要求: 1.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了解支路电流法
3.熟练掌握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授课方式:进樱+练习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6学时) 教学内容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3.3单一参数的正孩交流由路 3.4串联交流电路(R、L、C串联) 教学要求 了解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特征量。 2.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学握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在频率、相位、有效值、相量值 等方面的关系。 4.会分析与计算简单R、L、C串联交流电路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四章: 二极管和晶体管(8学时) 教学内容: 4.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4.2半导休一极管 4.3 直流稳压电源 4.4 双极型晶体管 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基础知识,掌握二极管伏安特性,会分析二极管电路, 2.了解直流稳压电源各部分结构、原理,了解集成稳压器的用法。 3.掌握晶体管结构及电流分配、放大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五章:基本放大电略(12学时) 教学内容: 5.1放大申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6.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 5.4 分压式共射放大电路 5.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5.6多级放大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的概念 教学要求: 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结构。 2.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分析方法。了解放大电路工作点稳定问题及反馈 的概念。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动态分析方法。 3.了解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4.了解多级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6学时) 教学内容: 6.1概述
38 3.熟练掌握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练习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6 学时) 教学内容: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3.3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3.4 串联交流电路(R、L、C 串联) 教学要求: 1.了解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特征量。 2.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掌握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在频率、相位、有效值、相量值 等方面的关系。 4.会分析与计算简单 R、L、C 串联交流电路。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四章:二极管和晶体管(8 学时) 教学内容: 4.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4.2 半导体二极管 4.3 直流稳压电源 4.4 双极型晶体管 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基础知识,掌握二极管伏安特性,会分析二极管电路。 2.了解直流稳压电源各部分结构、原理,了解集成稳压器的用法。 3.掌握晶体管结构及电流分配、放大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12 学时) 教学内容: 5.1 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5.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5.4 分压式共射放大电路 5.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5.6 多级放大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的概念 教学要求: 1.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结构。 2.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分析方法。了解放大电路工作点稳定问题及反馈 的概念。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动态分析方法。 3.了解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4.了解多级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 学时) 教学内容: 6.1 概述
6.2基本运算电路 6.3电压比较器 教学要求 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结构、主要参数。 2.革握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分析依据。 3.学握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樱课方式,进授 第七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16学时) 教学内容 7.1数字电路概述(概念、数制与码制、基本门电路) 7.2基本公式、基本定理、基本定律 7.3逻辑函数的化简 7.4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5 译码器 7.6 数据选择器 7.7加法器、数值比较器 散学要求: 解数字量与模拟量的概念,了解数制与码制,掌握数制间的相互转换方一 法, 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法则、定理。 3.掌握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与函数的化简方法。 4.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并会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5.掌握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等常用组合逻辑部件的原 理及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略(14学时) 教学内容: 8.1双稳态触发器 8.2寄存器 8.3计数器 教学要求: L.掌握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D触发器、边沿JK触发器、T触发 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掌据常用时序罗量部件计数器、寄存器原理及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存储器(5学时) 教学内容: 9.1只读存储器 9.2贿机存储器 93左储累容画 教学要求 1.了解ROM、RAM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存储容量扩展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39 6.2 基本运算电路 6.3 电压比较器 教学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结构、主要参数。 2.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分析依据。 3.掌握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16 学时) 教学内容: 7.1 数字电路概述(概念、数制与码制、基本门电路) 7.2 基本公式、基本定理、基本定律 7.3 逻辑函数的化简 7.4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5 译码器 7.6 数据选择器 7.7 加法器、数值比较器 教学要求: 1.了解数字量与模拟量的概念,了解数制与码制,掌握数制间的相互转换方 法,了解最简逻辑门电路。 2.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法则、定理。 3.掌握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与函数的化简方法。 4.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并会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5.掌握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等常用组合逻辑部件的原 理及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14 学时) 教学内容: 8.1 双稳态触发器 8.2 寄存器 8.3 计数器 教学要求: 1.掌握基本 RS 触发器、同步 RS 触发器、D 触发器、边沿 JK 触发器、T 触发 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掌握常用时序逻辑部件计数器、寄存器原理及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存储器(5 学时) 教学内容: 9.1 只读存储器 9.2 随机存储器 9.3 存储器容量扩展 教学要求: 1.了解 ROM、RAM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存储容量扩展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5学时) 教学内容: 101 模转换器 10.2 模数转换器 教学要求: 1.了解D/A转换器的典型电路: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倒T形电阻网络D/A 转换器。 2.了解D/A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与转换速度。 解A/D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A/D转换器的几种典型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除理论教学外,有16学时实验,实验安排及要求见《电子技术》实验 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出勤率、测验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 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①)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其中测验5%,作业5%,出勤5%,实验成绩15%。 2)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70%。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方式考核。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1]秦曾煌.电工学(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2]秦曾煌. 电工学(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主要参考书 [1]唐介.电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3]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撰写人:张瑾 审核人:李晓梅 课程负责人:张瑾
40 第十章: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5 学时) 教学内容: 10.1 数模转换器 10.2 模数转换器 教学要求: 1.了解 D/A 转换器的典型电路:权电阻网络 D/A 转换器、倒 T 形电阻网络 D/A 转换器。 2.了解 D/A 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与转换速度。 3.了解 A/D 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 A/D 转换器的几种典型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除理论教学外,有 16 学时实验,实验安排及要求见《电子技术》实验 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出勤率、测验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 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⑴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30%。其中测验 5%,作业 5%,出勤 5%,实验成绩 15%。 ⑵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 70%。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方式考核。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1]秦曾煌. 电工学(上).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2]秦曾煌. 电工学(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主要参考书 [1]唐介. 电工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2]阎石. 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3]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撰 写 人:张 瑾 审 核 人:李晓梅 课程负责人:张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