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经济发展逆向分布。西部煤炭储量大, 但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十 分脆弱,加之受铁踣运输、能源转化等外部 条件制约,资源优势和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 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少,被地面建筑占压的煤 炭储量不断增加,开采难度加大,地面建设 与地下开采矛盾突出 资源利用率低。小煤矿平均回采率不到 15%,对资源破坏严重。由于小煤矿的破 坏和受高灰高硫煤的限制,国有煤矿有1/3 的储量提前报废
• 资源与经济发展逆向分布。西部煤炭储量大, 但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十 分脆弱,加之受铁路运输、能源转化等外部 条件制约,资源优势和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 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少,被地面建筑占压的煤 炭储量不断增加,开采难度加大,地面建设 与地下开采矛盾突出。 • 资源利用率低。小煤矿平均回采率不到 15%,对资源破坏严重。由于小煤矿的破 坏和受高灰高硫煤的限制,国有煤矿有1/3 的储量提前报废
12.3环境制约突出 矿区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开发中对生态和 环境的破环,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 124发展后劲不足 新井建设跟不上。“九五”期间新开工的 煤矿建设规模,分别只有前三个五年计划 的1/3左右,直接影响今后煤炭生产规模和 供给能力。据初步预测,到2005年煤炭供 求缺口将超过2亿吨 人才断层。由于长期经济困难,企业新的 才招不来,现有人才留不住。有的企业 已经出现了人才断层
1.2.3 环境制约突出 矿区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开发中对生态和 环境的破环,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 1.2.4 发展后劲不足 • 新井建设跟不上。“九五”期间新开工的 煤矿建设规模,分别只有前三个五年计划 的1/3左右,直接影响今后煤炭生产规模和 供给能力。据初步预测,到2005年煤炭供 求缺口将超过2亿吨。 • 人才断层。由于长期经济困难,企业新的 人才招不来,现有人才留不住。有的企业 已经出现了人才断层
1.2.5企业改革滞后 部分国有煤炭企业还未进行公司制改造 已经改制的也大多是单一的国有独资形式。 上市公司“一股独大”,企业内部未形成 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三项制度”改革进展不大,相当多的企 业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企业管理比较粗 放,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跑冒滴漏 比较严重
1.2.5 企业改革滞后 部分国有煤炭企业还未进行公司制改造, 已经改制的也大多是单一的国有独资形式。 上市公司“一股独大” ,企业内部未形成 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三项制度”改革进展不大,相当多的企 业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企业管理比较粗 放,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 “跑冒滴漏” 比较严重
12.6经济效益差 国有重点煤媒矿补贴前亏损。经过多年努力 虽然全行业实现账面整体扭亏,但国有重点 煤炭企业补贴前仍总体亏损,亏损面在60% 以上。全行业尚未摆脱困境。 国有企业欠账多,职工生活困难。由于多年 的经济困难,煤炭企业大量潜在亏损尚未得 到处理,生产、安全和职工生活等方面积累 了大量欠账。国有大中型煤矿44%的矿井存 在水平接续问题,通风安全投入欠账约40亿 元。国有重点煤矿职工人均收入大大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目前累计拖欠在岗职工工资53 亿元。部分职工家庭生活仍十分困难
1.2.6 经济效益差 • 国有重点煤矿补贴前亏损。经过多年努力, 虽然全行业实现账面整体扭亏,但国有重点 煤炭企业补贴前仍总体亏损,亏损面在60% 以上。全行业尚未摆脱困境。 • 国有企业欠账多,职工生活困难。由于多年 的经济困难,煤炭企业大量潜在亏损尚未得 到处理,生产、安全和职工生活等方面积累 了大量欠账。国有大中型煤矿44%的矿井存 在水平接续问题,通风安全投入欠账约40亿 元。国有重点煤矿职工人均收入大大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目前累计拖欠在岗职工工资53 亿元。部分职工家庭生活仍十分困难
127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近几年,我国煤矿因公死亡人数都在6000人左 右。2002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4.64,其中, 乡镇煤矿高达1173,大大地高于发达国家。 1.2.8国际市场挑战日益严峻 煤炭进口增加。从国外进口煤炭已由过去的每 年200万吨左右,增加到2002年的1081万吨。 与煤炭消耗相关的产品进口增加。石油、天然 气等优质能源和钢材、建材、化工等高耗能产品 进口增加,直接或间接减少国内煤炭消费
1.2.7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近几年,我国煤矿因公死亡人数都在6000人左 右。2002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4.64,其中, 乡镇煤矿高达11.73,大大地高于发达国家。 1.2.8 国际市场挑战日益严峻 • 煤炭进口增加。从国外进口煤炭已由过去的每 年200万吨左右,增加到2002年的1081万吨。 • 与煤炭消耗相关的产品进口增加。石油、天然 气等优质能源和钢材、建材、化工等高耗能产品 进口增加,直接或间接减少国内煤炭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