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国际贸易 2、学时与学分:48学时,3学分 3、适用专业:因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 4、课程教材:《国际贸易》罗伯特·M·芬斯特拉 5、参考教材: (1)《国际贸易一新编本》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 (2)《国际经济学》彼得.林德特著,李克宁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十一版) (3)《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国际贸易学》赵春明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版 6、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课程,犭 论、现代贸易理论) 三、课程目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可以理解并坛用用际留易 理论基础知识,利用微观经济分析的方法,理解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对一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 影响:理解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一体化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和影响。使学生深刻理解 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基础。 本果程的教学任务是: 1、使学生系统了解国际贸易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学中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基本模型: 个总体亮费李理的苦上。能影对国际贸号学中的一生主要现象、历史流变和发展趋势有 一个明的把是 并做到理论 将从事对外经 步发展服务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统计指标: 2、理解主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结论: 3、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和类型,掌握各主要历史阶段的国际贸易政策的倾向与特点: 4、了解关税措施、各种非关税措施和各种鼓励出口措施的基本内容: 5、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各种组织形式基本内容: 6、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7、了解国际贸易发展战略。 五、课程内容的重点、深广度 汇素高贾贸器奈论和贸易政与道的合义及效应。保程的深广度来现在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国际贸易为国际贸易的基出理论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是贸易实践的课程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国际贸易 2、学时与学分:48学时,3学分 3、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 4、课程教材:《国际贸易》罗伯特·M·芬斯特拉 5、参考教材: (1)《国际贸易—新编本》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国际经济学》彼得.林德特著,李克宁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第十一版) (3)《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国际贸易学》赵春明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版 6、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 论、现代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及措施、国际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概况等相关内容。 三、课程目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并运用国际贸易 理论基础知识,利用微观经济分析的方法,理解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对一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 影响;理解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一体化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和影响。使学生深刻理解 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 1、使学生系统了解国际贸易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学中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基本模型; 3、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对国际贸易学中的一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一 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能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 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 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统计指标; 2、理解主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结论; 3、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和类型,掌握各主要历史阶段的国际贸易政策的倾向与特点; 4、了解关税措施、各种非关税措施和各种鼓励出口措施的基本内容; 5、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各种组织形式基本内容; 6、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7、了解国际贸易发展战略。 五、课程内容的重点、深广度 本课程的重点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贸易政策与措施的含义及效应,课程的深广度表现在融 汇经济理论和对国际贸易现实的分析。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国际贸易为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是贸易实践的课程
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和方法 论文器赛美生袋季疆用整芬精提婴被骨意钢整丹,组织学生进行误黛计论发练习写作小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 围际贸易导论 教学要求: 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预备知识,了解国际贸易产生的过程,对其理论体系有一个大致的了 解。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特点,以及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所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模型,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教学目的 1、学习经济学家们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培养学生对国贸知识的学习兴趣。 2、掌握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内容,重点是该模型是怎么解释一国的技术水平是如何影响该国家的贸易 模式 掌握比较优势 、贸易条件等相关概念 5、思考李嘉图模型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掌握国际贸易中劳动 合现买实经济解释李嘉图模型的适用性。提高学生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的概念 要系的登济 多 的 较优势 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品 结论 ·讲授 课堂讲授,借助于多媒体,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3、解释为什么李嘉图模型预言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了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后墨西 哥会比美国收益更多。 (三)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 ·教学目的 1.学习经济学家们通过建立特定要素模型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培养学生对国贸知识的学习兴 趣。 星特的要素模型的基本内容,重点是该模型与李嘉图模型相比,为什么可以提供有关贸易 所得的新见解。 3.掌握资本租金、实际工资、地租、名义保护系数等相关概念。 4.了解一国劳动力是在各个部门是如何分配的,能够画简单的经济图 5.思考特定要素模型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要求 、教师能够有目的
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和方法 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培养学生从理论上思考贸易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练习写作小 论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贸易问题的能力。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 国际贸易导论 教学要求: 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预备知识,了解国际贸易产生的过程,对其理论体系有一个大致的了 解。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特点,以及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所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模型,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教学目的 1、学习经济学家们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培养学生对国贸知识的学习兴趣。 2、掌握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内容,重点是该模型是怎么解释一国的技术水平是如何影响该国家的贸易 模式。 . 掌握比较优势、机会成本、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条件等相关概念。 . 了解出口供给曲线、进口需求曲线是怎么得出来的,能够画世界某种产品价格机制图。 5、思考李嘉图模型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掌握国际贸易中劳动 生产率和比较优势这方面的内容,能够结合现实经济解释李嘉图模型的适用性。提高学生国际贸易 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知识型人才。 ·教学内容 比较优势的概念 单一要素的经济 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 引入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品 结论 ·讲授 课堂讲授,借助于多媒体,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思考题:为什么有些低工资国家(比如,中国)会对工业国(比如:美国)的制造商构成 威胁,而另一些低工资国家(比如海地)却不会? 3、解释为什么李嘉图模型预言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了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后墨西 哥会比美国收益更多。 (三)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 ·教学目的 1.学习经济学家们通过建立特定要素模型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培养学生对国贸知识的学习兴 趣。 2.掌握特的要素模型的基本内容,重点是该模型与李嘉图模型相比,为什么可以提供有关贸易 所得的新见解。 3.掌握资本租金、实际工资、地租、名义保护系数等相关概念。 4.了解一国劳动力是在各个部门是如何分配的,能够画简单的经济图。 5.思考特定要素模型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掌握国际贸易中劳动生 产率和比较优势这方面的内容,能够结合现实经济解释特定要素模型的适用性。提高学生国际贸易
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知识型人才。 ·教学内容 简介 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收个经制步介 附录:对特定要素的进一步分析 ·讲授 课堂讲授,借助于多媒体,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思考题:为什么说特定要素模型是一个短期模型? 3.假设有A、B两个国家,生产粮食和电视剧。前者是土地所有,后者是资本所有,劳动在两个产 业间自由流动。两国个要素的实际工资将如何变化? (四)要素与贸易:赫克歇尔一一俄林模型 。教学目的 1.学习经济学家们通过建立0模型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培养学生对国贸知识的学习兴趣。 2.掌握特的要素模型的基本内容,重点是该模型的扩展模型,以及检验该模型时为什么会出现 李昂惕夫悖论。 3.堂握自由贸易均衡、符号检验、有效劳动力、有效要素禀威等相关概念。 4.了解一国要素桌赋在各个部门是如何分配的,能够画简单的经济图。 5.思考-0模型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要求 ,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 较优势这方面的 有锅解然是家朱微林技用个贸教 ·教学内容 前言 两要素经济模型 两要素经济体间国际贸易的效应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 提要 附录:要素价格、产品价格以及投入的选择 课堂讲授,借助于多媒体,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作业 L.完成课后习题。 2.思考题:假设母国的规模翻了一番而外国保持不变母国资本、劳动等比例增长,会改变计算 机的相对价格、工资。但不会改变贸易模式。会发生什么情况? 3.根据两要素、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掌握国际贸易中劳动 生产率和比较优势这方面的内 够结合现实经济解释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适用性。提高学生国 际贸易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知识型人才。 ·教学内容 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掌握国际贸易中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 势这方面的内容,能够结合现实经济解释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适用性。提高学生国际贸易方面的素 质,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知识型人才。 ·教学内容 (五)标准贸易模型 ·教学目的要求:
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知识型人才。 ·教学内容 简介 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 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介绍 小结 附录:对特定要素的进一步分析 ·讲授 课堂讲授,借助于多媒体,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思考题:为什么说特定要素模型是一个短期模型? 3.假设有A、B两个国家,生产粮食和电视剧。前者是土地所有,后者是资本所有,劳动在两个产 业间自由流动。两国个要素的实际工资将如何变化? (四)要素与贸易: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教学目的 1.学习经济学家们通过建立H-O模型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培养学生对国贸知识的学习兴趣。 2.掌握特的要素模型的基本内容,重点是该模型的扩展模型,以及检验该模型时为什么会出现 李昂惕夫悖论。 3.掌握自由贸易均衡、符号检验、有效劳动力、有效要素禀赋等相关概念。 4.了解一国要素禀赋在各个部门是如何分配的,能够画简单的经济图。 5.思考H-O模型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掌握国际贸易中劳动 生产率和比较优势这方面的内容,能够结合现实经济解释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适用性。提高学生国 际贸易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知识型人才。 ·教学内容 前言 两要素经济模型 两要素经济体间国际贸易的效应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 提要 附录:要素价格、产品价格以及投入的选择 课堂讲授,借助于多媒体,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思考题:假设母国的规模翻了一番而外国保持不变母国资本、劳动等比例增长,会改变计算 机的相对价格、工资。但不会改变贸易模式。会发生什么情况? 3.根据两要素、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掌握国际贸易中劳动 生产率和比较优势这方面的内容,能够结合现实经济解释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适用性。提高学生国 际贸易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知识型人才。 ·教学内容 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掌握国际贸易中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 势这方面的内容,能够结合现实经济解释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适用性。提高学生国际贸易方面的素 质,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知识型人才。 ·教学内容 (五)标准贸易模型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贸易条件、经济增长及国家间转移的变化是如何对进行贸易的国家的福利产生影响的。 2.理解关税及补贴是怎样影响贸易模式、贸易国家的福利。 ·教学重点: 1、堂握关税及补贴对贸易国家的福利影响」 教学内容: .国际收入转移:D曲线的移动 .关税和出口补贴:RS曲线和RD曲线同时移动 ·作业: 1.假定一个国家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而另一国对这种产品征收高关税来抵消补贴产生的影 响,从而使得后者的产品相对价格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两国的 福利有何变化 (六)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导致国际贸易的原因 2.理解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3.理解倾销和价格歧视的区别 ·教学重点: 掌握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掌握倾销的概念,及它与价格歧视的区别。 ·教学内容: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 不完全章争理论 倾销 外部经济和国际密易 ·作业 在日本,有些商店专门出售从美国回购的日本产品,而且价格比正规商店的定价要低。请问这是怎 么回事 单述严 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国际要素流动 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国家间劳动力等要素流动的得失及其原因。 2.理解阐释跨国公司的存在及直接对外投资的激励理论。 教学重点 1,对外直接投资和跨闲公司的相关概念 教学内容 1.国际劳动流动 2.用际借贷 3.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 作业: 美国对墨西哥直接投资数量急剧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对墨西 哥向美国移民产生怎样的影响?
1.了解贸易条件、经济增长及国家间转移的变化是如何对进行贸易的国家的福利产生影响的。 2.理解关税及补贴是怎样影响贸易模式、贸易国家的福利。 ·教学重点: 1、掌握关税及补贴对贸易国家的福利影响。 ·教学内容: . 国际收入转移:RD曲线的移动 . 关税和出口补贴:RS曲线和RD曲线同时移动 ·作业: 1.假定一个国家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而另一国对这种产品征收高关税来抵消补贴产生的影 响,从而使得后者的产品相对价格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两国的 福利有何变化? (六)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导致国际贸易的原因。 2.理解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3.理解倾销和价格歧视的区别 ·教学重点: . 掌握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 掌握倾销的概念,及它与价格歧视的区别。 ·教学内容: .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 不完全竞争理论 倾销 外部经济和国际贸易 ·作业: . 在日本,有些商店专门出售从美国回购的日本产品,而且价格比正规商店的定价要低。请问这是怎 么回事? . 阐述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国际要素流动 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国家间劳动力等要素流动的得失及其原因。 2.理解阐释跨国公司的存在及直接对外投资的激励理论。 教学重点: 1.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相关概念。 教学内容: 1.国际劳动流动 2.国际借贷 3.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 作业: 1、过去几年,美国对墨西哥直接投资数量急剧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对墨西 哥向美国移民产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