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微生物组成 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 4.活性污泥数量的评价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g/L) MLSS=Ma+Me+Mi tMii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g/L) MLVSS=Ma+Me+Mi
3.微生物组成 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 4.活性污泥数量的评价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g/L) MLSS=Ma+Me+Mi+Mii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g/L) MLVSS=Ma+Me+Mi
4沉降性与浓缩性评价指标 1)污泥沉降比:SV% 又称3σmin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 成沉淀污混容积占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 2)污泥容积指数:SⅥI 静置30min后,1g千污泥所占的容积,(m1/g) 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的污泥容积 SVI 这些污泥的干重 SV%×10(m/) M(9(m1/g干污泥) 般为70~150(m1/g)时沉降性能较好,过低无机 物含量过高,污泥活性不好,过高易出现污泥膨胀
4.沉降性与浓缩性评价指标 (1) 污泥沉降比:SV% 又称30min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 成沉淀污混容积占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 (2)污泥容积指数:SVI 静置30min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ml/g) 这些污泥的干重 混合液经30min 静沉后的污泥容积 SVI = ( / ) ( / ) % 10( / ) ml g干污泥 Mlss g l SV ml l = 一般为70~150(ml/g)时沉降性能较好 ,过低无机 物含量过高,污泥活性不好,过高易出现污泥膨胀
4.1.3活性污泥增长规律 1.活性污泥增长曲线 ①对数增长 对数 F/M较大,营养充分,氧利 t泥) S(BOD) 用最大,微生物增殖速率和有机 d 物降解速率最大。污泥活动力强, 叭的利用速度 污泥松散,不易沉降(利用有机 物不足) ②减速期 时间 F/M减小,有机物量成为增4活性污泥增长曲线以及其和有机 殖的限制因素,微生物增殖速率污拘(以降解氧利用速度的关系 和有机物降解速率下降,污泥沉 (有机污染物一次投加) 降性好,出水效果好
4.1.3 活性污泥增长规律 1.活性污泥增长曲线 ①对数增长: F/M较大,营养充分,氧利 用最大,微生物增殖速率和有机 物降解速率最大。污泥活动力强, 污泥松散,不易沉降(利用有机 物不足) ②减速期 F/M减小,有机物量成为增 殖的限制因素,微生物增殖速率 和有机物降解速率下降,污泥沉 降性好,出水效果好
③衰减期 FM最小,(内源呼吸期)微生物活动能力低, 絮凝体,沉降性好,此时污泥量岀现下降,出水 水质较好。 2.污泥负荷 OS N=go-kgbode/kgmlSSd 污泥负荷的实质是F/M 3.污泥龄 6 AX=ORXR △X
③衰减期 F/M最小,(内源呼吸期)微生物活动能力低, 絮凝体,沉降性好,此时污泥量出现下降,出水 水质较好。 2.污泥负荷 = kgBOD5 /kgMLSSd 污泥负荷的实质是F/M 3.污泥龄 XV QS NS 0 = X XV c = X = QR XR
4.14活性污泥反应过程 1.构成活性污泥三要素 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作用(污泥) b.有机物——废水的处理对象微生物底物(营养) C.充足氧气、充分接触——好氧处理的条件 2.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对有机物的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 a.吸附阶段—巨大的比表面积 b.微生物降解作用 有机固形物—→胶体有机物 →溶解性有机物/胞内,分解为Ca2+AH 胞外,新的合成△H
4.1.4 活性污泥反应过程 1.构成活性污泥三要素 a.微生物——— 吸附氧化分解作用(污泥) b.有机物——— 废水的处理对象 微生物底物(营养) c.充足氧气、充分接触————好氧处理的条件 2.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对有机物的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 a.吸附阶段————巨大的比表面积 b.微生物降解作用 有机固形物 胶体有机物 溶解性有机物 − + H CO H 胞外,新的合成 胞内,分解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