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升 1012 988 1020 1028 99 1004 1012 风向 巨梯度力 (旋 反气旋 旋东部吹编北风, 反气旋东部吹编南风, 西郑吹偏南风 西部吹偏北风 南 半 球
(1)从垂直剖面来看: ①600一100百帕层以质量辐合为主,尤 其是200百帕附近质量辐合最突出,副高轮 廓和进退在这里也表现最清楚: ②600百帕层以下质量辐散占优势,但整层 空气质量是辐合大于辐散,有空气净质量 的堆积,所以表现为高压形势。 ③注意:在500百帕以下气层中,虽然气流 以下沉辐散占优势,但在副高的北侧和西 北侧,由于同中纬度系统相交绥,气流却 以上升为主
(1)从垂直剖面来看: ① 600——100百帕层以质量辐合为主,尤 其是200百帕附近质量辐合最突出,副高轮 廓和进退在这里也表现最清楚; ②600百帕层以下质量辐散占优势,但整层 空气质量是辐合大于辐散,有空气净质量 的堆积,所以表现为高压形势。 ③注意:在500百帕以下气层中,虽然气流 以下沉辐散占优势,但在副高的北侧和西 北侧,由于同中纬度系统相交绥,气流却 以上升为主
(2)垂直变化来看: 在对流层中下层,副高的强度一般随 高度而增强,而且中心位置随高度 向暖区偏移,因而高压中心与高温 中心并不完全重合,高压脊线也不 垂直。 在对流层的中上层,地表的海陆热力 差异的影响已大大减弱,高压中心 与暖中心基本重合,高压脊线也大 体垂直
(2)垂直变化来看: 在对流层中下层,副高的强度一般随 高度而增强,而且中心位置随高度 向暖区偏移,因而高压中心与高温 中心并不完全重合,高压脊线也不 垂直。 在对流层的中上层,地表的海陆热力 差异的影响已大大减弱,高压中心 与暖中心基本重合,高压脊线也大 体垂直
(3)温度场看: 水平方向:副高区内的温度水平梯度 一般比较小,而高压边缘由于同周 围系统相交绥,温度梯度明显增大, 尤其是北部和西北部更大。 这种温度分布特点造成了副高脊线附 近气压梯度小、水平风速小,而南 北两侧气压梯度增大、水平风速增 大的现象
(3)温度场看: 水平方向:副高区内的温度水平梯度 一般比较小,而高压边缘由于同周 围系统相交绥,温度梯度明显增大, 尤其是北部和西北部更大。 这种温度分布特点造成了副高脊线附 近气压梯度小、水平风速小,而南 北两侧气压梯度增大、水平风速增 大的现象
垂直方向:因副高范围内盛行下沉气 流,因而低层普遍形成逆温层,尤其 高压东部逆温层较厚、较低。 逆温层阻挡了对流运动的发展和水分 的垂直输送,导致逆温层以下空气潮 湿,相对湿度达80%以上,而逆温层 以上空气干燥,相对湿度在50%以下
垂直方向:因副高范围内盛行下沉气 流,因而低层普遍形成逆温层,尤其 高压东部逆温层较厚、较低。 逆温层阻挡了对流运动的发展和水分 的垂直输送,导致逆温层以下空气潮 湿,相对湿度达80%以上,而逆温层 以上空气干燥,相对湿度在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