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一地面观测场的建立 教学目的:掌握观测场建立的标准和要求,场内仪器布置原则 实验仪器: 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百叶箱、地面温度表、 直管地温表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建立的目的和观测项目及观测的特点 1、目的:地面气象观测是用气象仪器对近地面层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测 定:用肉眼对大气的一些现象如云、光、电进行观测,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 究提供气象 特报和 积累基本资料 2、项目: 温、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积雪、蒸发、云、天气现象、能 见度、日照、地温、冻土等。 3、特点: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二、观测场的选择 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都是在观测场内进行通过各种仪器进行的,观测场的选择 是否适宜,对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影响较大。 1、应选在能代表大范围天气、气候的地点: 2、要建在平坦空旷、四周无高大建筑物、水体和森林的地方: 3、场内地面水平、无洞穴、坑注和突起: 4、场内铺植浅草(20CM为宜),土壤保持当地结构特征 5、观测场地不宜过小,否则场内仪器安装难以保持一定距离,容易相互遮挡,影 响通风。 一般为25*25或20*16,中学气象园的面积可视实际情况和观测项目的多少而定, 但不得小于5*4。 另外,场地四边东西南北方向一致,周边为铁丝网、铁栅栏或竹木围档,决不能用 砖石砌墙。 三、仪器布置的原则: 1、保持一定距离,互不影响: 2、仪器布置北高南低: 3、常用仪器在中央小路附近 4、观测场门开向北面 5、大 小百叶箱内温度表 温、湿度计安置的高度规定为距地面1.5,雨量筒 雨量器和蒸发皿的高度以距地面70CM为宜,安置日照仪的地方地形开阔,东西无障碍, 风向风速仪的高度不低于10M。 四、观测方位: 1、罗盘法: 2、太阳高度法 五、观测时间及顺序: 地面观测分定时和不定时观测2种。 1、观测时间为北京时间:02、08、14、20时:中学气象园可进行3次观测:08、 14、20。为不影响正常教学,也可提前1小时进行。 2、观测程序:
实习一 地面观测场的建立 教学目的:掌握观测场建立的标准和要求,场内仪器布置原则 实验仪器: 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百叶箱、地面温度表、 直管地温表等。 课 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建立的目的和观测项目及观测的特点 1、目的:地面气象观测是用气象仪器对近地面层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测 定;用肉眼对大气的一些现象如云、光、电进行观测,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 究提供气象情报和积累基本资料。 2、项目: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积雪、蒸发、云、天气现象、能 见度、日照、地温、冻土等。 3、特点: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二、观测场的选择 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都是在观测场内进行通过各种仪器进行的,观测场的选择 是否适宜,对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影响较大。 1、应选在能代表大范围天气、气候的地点; 2、要建在平坦空旷、四周无高大建筑物、水体和森林的地方; 3、场内地面水平、无洞穴、坑洼和突起; 4、场内铺植浅草(20CM 为宜),土壤保持当地结构特征。 5、观测场地不宜过小,否则场内仪器安装难以保持一定距离,容易相互遮挡,影 响通风。 一般为 25*25 或 20*16,中学气象园的面积可视实际情况和观测项目的多少而定, 但不得小于 5*4。 另外,场地四边东西南北方向一致,周边为铁丝网、铁栅栏或竹木围档,决不能用 砖石砌墙。 三、仪器布置的原则: 1、保持一定距离,互不影响; 2、仪器布置北高南低; 3、常用仪器在中央小路附近; 4、观测场门开向北面; 5、大、小百叶箱内温度表、温、湿度计安置的高度规定为距地面 1.5M,雨量筒、 雨量器和蒸发皿的高度以距地面 70CM 为宜,安置日照仪的地方地形开阔,东西无障碍, 风向风速仪的高度不低于 10M。 四、观测方位: 1、罗盘法; 2、太阳高度法 五、观测时间及顺序: 地面观测分定时和不定时观测 2 种。 1、观测时间为北京时间:02、08、14、20 时;中学气象园可进行 3 次观测:08、 14、20。为不影响正常教学,也可提前 1 小时进行。 2、观测程序:
短时间内变化不大的如云、能见度安排在前,变化快的则尽可能正点观测,尤其是 气压,需要在接近正点的第56-58分钟观测,具体见下表: 时间 云 2 14 20 日拔后 降水、冻士、80-320厘米 降水、蒸发、 日照计换纸。 象、气温、湿度、风 雪深、雪压、地温、换气 最高、最低气 气压、作自记时间记 最低气温。 压、温湿度自 温、最高、最 号.0-40厘米地温 记纸。 低地温,并调 气象要素均以北京时20时为界,自记则以北京时24时为日界。 六、实习报告: 设计中学气象园。要求:面积为20*16
短时间内变化不大的如云、能见度安排在前,变化快的则尽可能正点观测,尤其是 气压,需要在接近正点的第 56-58 分钟观测,具体见下表: 时间 2、8、14、20 8 14 20 日落后 项 目 云、能见度、天气现 象、气温、湿度、风、 气压、作自记时间记 号,0-40 厘米地温。 降水、冻土、 雪深、雪压、 最低气温。 80-320 厘米 地温、换气 压、温湿度自 记纸。 降水、蒸发、 最高、最低气 温、最高、最 低地温,并调 整。 日照计换纸。 气象要素均以北京时 20 时为界,自记则以北京时 24 时为日界。 六、实习报告: 设计中学气象园。要求:面积为 20*16
实验二空气温度、湿度观测 目的要求:熟悉观测温度、湿度的仪器:理解其构造原理,掌握观测温、湿度的方法 解湿度查算方法。 实验仪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干球温度表、湿球温度表、通风干湿表、双金属 温度计、毛发湿度计、湿度计。 实习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1、双金属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表构造及测温原理: 2、通风干湿表测湿: 3、毛发湿度计测湿: 4、毛发湿度表测湿 实习要求: 课后写出实习报告
实验二 空气温度、湿度观测 目的要求:熟悉观测温度、湿度的仪器;理解其构造原理,掌握观测温、湿度的方法; 理解湿度查算方法。 实验仪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干球温度表、湿球温度表、通风干湿表、双金属 温度计、毛发湿度计、湿度计。 实习课时:2 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1、双金属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表构造及测温原理; 2、通风干湿表测湿; 3、毛发湿度计测湿; 4、毛发湿度表测湿; 实习要求: 课后写出实习报告
实验三气压、风的观测观测 目的要求: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气压表盒气压计的构造原理,掌握气压观测方法和数 据订正方法以及风向、风速的观测方法。 实验仪器: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自计气压计:电接风向风速计,轻便风向 风速计 实习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气压 水银气压表一动漕式水银气压表 1、气压表测压原理 2、气压观测 3、观测站气压订正(器差订正、温度订正、重力订正) (二)空盒气压表 1、结构 2、 示数订正(刻度订正、温度订正、补充订正) ( 气压计 1、构 2、连续记录 3、示数订正 二、风的观测 (一)风向-一风的来向。 (二)仪器 1、电接风向风速计测风 2、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计测风 3、目测风向风力 实习报告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实习主要内容以及实习结论
实验三 气压、风的观测观测 目的要求: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气压表盒气压计的构造原理,掌握气压观测方法和数 据订正方法以及风向、风速的观测方法。 实验仪器: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自计气压计;电接风向风速计,轻便风向 风速计。 实习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气压 (一)、水银气压表—动漕式水银气压表 1、气压表测压原理 2、气压观测 3、观测站气压订正(器差订正、温度订正、重力订正) (二)空盒气压表 1、结构 2、示数订正(刻度订正、温度订正、补充订正) (三)气压计 1、构造 2、连续记录 3、示数订正 二、风的观测 (一)风向-风的来向。 (二)仪器 1、电接风向风速计测风 2、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计测风 3、目测风向风力 实习报告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实习主要内容以及实习结论
实习四蒸发、降水的观测 目的要求:初步学握降水、蒸发仪器的使用、观测、记录方法。 实验仪器:雨量筒、雨量杯、虹吸式雨量计、小型蒸发皿。 实验学时:1课时 教学过程 降水观调 (一)雨量器的构造与使用 (二)虹吸式雨量计 二、蒸发观测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 蒸发量=原量-余量 若有降水,公式作如下修改: 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实习报告:要求写出观测步骤,实习结论分析
实习四 蒸发、降水的观测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降水、蒸发仪器的使用、观测、记录方法。 实验仪器:雨量筒、雨量杯、虹吸式雨量计、小型蒸发皿。 实验学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降水观测 (一)雨量器的构造与使用 (二)虹吸式雨量计 二、蒸发观测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 蒸发量=原量-余量 若有降水,公式作如下修改: 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实习报告:要求写出观测步骤,实习结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