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有关史实。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 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合作探究认识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 成功探索,让学生初步掌握提取有效信息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中国和苏联革命道路的不同性,体悟要实事求是地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从国情出发 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四、设计思路 《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 和红军的长征。教材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统治,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为明线,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为暗线。教 材从军事斗争、政权对峙等方面反映出这一阶段国共的对峙。同时在探索与实践 过程中,中共领导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一一以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讲课时注重运用相关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 吸引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 利”道路的探索这一主线展开。 五、活动设计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有关史实。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 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合作探究认识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 成功探索,让学生初步掌握提取有效信息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中国和苏联革命道路的不同性,体悟要实事求是地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从国情出发 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四、设计思路 《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 和红军的长征。教材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统治,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为明线,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为暗线。教 材从军事斗争、政权对峙等方面反映出这一阶段国共的对峙。同时在探索与实践 过程中,中共领导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讲课时注重运用相关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 吸引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 利”道路的探索这一主线展开。 五、活动设计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学生回顾复教师在学生回 容导入新课。 答的基础上,以此导 习,巩固旧知,入:在当时的背景 提问1: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加强新旧知识|下,摆在中共领导面 为什么会失败了呢 前的任务是如何反 提问2: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之间的联系。击敌人的屠杀,尽快 导入新吸取了哪些教训? 找到一条适合中国 国情的革命道路以 课 挽救革命的问题。怎 样才能找到这样 条道路呢?大革命 失败后党发动了南 昌起义,后及时召开 “八七会议”,部署 方案,发动秋收起 义。秋收起义后,毛 泽东率领军队向敌 人统治力量薄弱的 山区进军,建立了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提 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开创了中国 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为中国革命找到了 条正确的道路,即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 通过讲述提炼,让学 生从宏观上把握本 课要旨。 探究新 总体归纳 阅读教材,概按照概念要求寻找 相关信息,让学生在 课 【小组讨论、合作】请大家阅读课文,括提炼,同伴 熟悉教材的过程中 归纳出知识点,合作完成下表。交流回答 1927-1937中国革命大事记 学会从概念出发对 事件时间热点重要人物 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南目起义 第一独立血军队、导 提中率独立导的又 mm市m
导入新 课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 容导入新课。 提问 1: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为什么会失败了呢? 提问 2: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 吸取了哪些教训? 学生回顾复 习,巩固旧知, 加强新旧知识 之间的联系。 教 师 在 学生 回 答的基础上,以此导 入:在当时的背景 下,摆在中共领导面 前的任务是如何反 击敌人的屠杀,尽快 找到一条适合中国 国情的革命道路以 挽救革命的问题。怎 样才能找到这样一 条道路呢?大革命 失败后党发动了南 昌起义,后及时召开 “八七会议”,部署 方案,发动秋收起 义。秋收起义后,毛 泽东率领军队向敌 人统治力量薄弱的 山区进军,建立了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提 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开创了中国 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为中国革命找到了 一条正确的道路,即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 路。 通过讲述提炼,让学 生从宏观上把握本 课要旨。 探究新 课 一、总体归纳 【小组讨论、合作】请大家阅读课文, 归 纳 出 知 识 点 , 合 作 完 成 下 表 。 阅读教材,概 括提炼,同伴 交流回答。 按照概念要求寻找 相关信息,让学生在 熟悉教材的过程中 学会从概念出发对 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判断
、分点讲解 学生分为三通过生生互动、师生 南昌起义 组,合作探宠,互动的方式,培养学 生的主动参与性 教师指导学生分为三组,合作探究,思考回答。教 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师总结,得出 【观看视频】观看《南昌起义》视结论 频,思考以下问题: (1)南昌起义军队为何要南下广 东?其结果如何? (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取得海 口,以取得国际援助,再举行第二 次北伐。) (2)为什么把“八一”作为建军节?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 开始,因此8月1日就成为中国人民解 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3)南昌起义发生在南昌,那我们 身边有哪些事和物是与起义有关的? (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大旅 社、叶挺指挥部、南昌起义纪念碑、八 广场、八一大桥、八一公园等) 指导学生联系大革 学生在书上圈命失败的教训,理解 化关键词(1清性地记忆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 算、2确定、3的内容。 (1)八七会议 决定),理解后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71页有关内 读记背诵。 容,理解八七会议的重大决策和历史意 1、学生分组
二、分点讲解 1、南昌起义 教师指导学生分为三组,合作探究, 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观看视频】观看《南昌起义》视 频,思考以下问题: (1)南昌起义军队为何要南下广 东?其结果如何? (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取得海 口,以取得国际援助,再举行第二 次北伐。) (2)为什么把“八一”作为建军节?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 开始,因此 8 月 1 日就成为中国人民解 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3)南昌起义发生在南昌,那我们 身边有哪些事和物是与起义有关的? (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大旅 社、叶挺指挥部、南昌起义纪念碑、八 一广场、八一大桥、八一公园等) 2、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 71 页有关内 容,理解八七会议的重大决策和历史意 义。 学生分为三 组,合作探究, 思考回答。教 师总结,得出 结论。 学生在书上圈 化关键词(1 清 算、2 确定、3 决定),理解后 读记背诵。 1、 学 生 分 组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 互动的方式,培养学 生的主动参与性。 指导学生联系大革 命失败的教训,理解 性地记忆八七会议 的内容
讨论,合作 (2)湘赣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的创建 指导学生结合《秋收起义军向井冈 山进军路线图》,阅读课本第71页有关 内容和补充材料,并思考问题 ①秋收起义的目标是攻占哪里? (长沙) ②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革命形势分 析一下此目标能否实现? 指导学生完成 (长沙是交通枢纽所在地是交通2、学生自主 【材料一】中国民主 重镇。敌人一定会派重兵把守,而我方完成材料 力量薄弱,攻打长沙不合理 分析革命的道路由“走俄 国人的路”到“走自 【小组交流】毛泽东为什么要到井 (1),强化 冈山去建立革命根据地?请结合已学的巩固知识己的路的问题(1) 史地知识讨论一下 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认识 到这是中国共产党 (a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敌强我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 弱,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 革命道路的成功探 b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地势险 索。并且通过比较, 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可给 感悟中国和苏联革 命道路的不同性,体 部队提供足够的粮食;离大城市远,敌 悟要实事求是地学 人力量薄弱,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 习借鉴别国经验、从 国情出发的重要性
(2)湘赣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的创建 指导学生结合《秋收起义军向井冈 山进军路线图》,阅读课本第 71 页有关 内容和补充材料,并思考问题: ①秋收起义的目标是攻占哪里? (长沙) ②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革命形势分 析一下此目标能否实现? (长沙是交通枢纽所在地,是交通 重镇。敌人一定会派重兵把守,而我方 力量薄弱,攻打长沙不合理。) 【小组交流】毛泽东为什么要到井 冈山去建立革命根据地?请结合已学的 史地知识讨论一下。 (a.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敌强我 弱,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 b.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地势险 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可给 部队提供足够的粮食;离大城市远,敌 人力量薄弱,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 地。) 讨论,合作 2、 学生自主 完成材料 分析题 (1),强化 巩固知识 内容。 指 导 学 生完 成 【材料一】中国民主 革命的道路由“走俄 国人的路”到“走自 己的路”的问题(1), 帮助学生理解认识 到这是中国共产党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 革命道路的成功探 索。并且通过比较, 感悟中国和苏联革 命道路的不同性,体 悟要实事求是地学 习借鉴别国经验、从 国情出发的重要性
(3)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 指导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赣西刘 士奇报告》,思考问题: A.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行土地革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 任务,也是党的中心任务。其必要性可 指导学生在书 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农民占中国人口的本上圈化关键 绝大多数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词 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 力军。二是要依靠农民这支同盟军,就 必须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而农民的根 本问题就是要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度,从而使农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经 济上翻身,焕发其生产积极性,才能为 巩固根据地,支援革命战争,提供更多 的物质保证。) 1、学生小组讨 B土地革命有哪些内容?土地革命论,并在教师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的历史作用? 总结说明的基 【材料一】中国民主 (内容:打士豪、分田地、废除封础上,形成历 革命的道路由“走俄 史概念。2学生 建剥削。 自主完成材料国人的路”到“走自 作用: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分析题(2),己的路"的问题(2 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强化现固知识“工农武装割据思 内容 想”这一历史概念比 前高涨。)
(3)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 指导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赣西刘 士奇报告》,思考问题: A.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行土地革 命?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 任务,也是党的中心任务。其必要性可 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农民占中国人口的 绝大多数,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 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 力军。二是要依靠农民这支同盟军,就 必须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而农民的根 本问题就是要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度,从而使农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经 济上翻身,焕发其生产积极性,才能为 巩固根据地,支援革命战争,提供更多 的物质保证。。) B.土地革命有哪些内容?土地革命 的历史作用?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 建剥削。 作用: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 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 前高涨。) 指导学生在书 本上圈化关键 词。 1、学生小组讨 论,并在教师 总结说明的基 础上,形成历 史概念。2 学生 自主完成材料 分析题(2), 强化巩固知识 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材料一】中国民主 革命的道路由“走俄 国人的路”到“走自 己的路”的问题(2)。 “工农武装割据思 想”这一历史概念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