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力的概念 一活动与探究1 1.如图甲所示,在足球场上,运动员把球踢飞,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球的运动状 态发生了改变;乙图中,弹簧被拉长或压缩,说明弹簧发生了形变。结合以上现象,回答以 下问题: 甲 (1)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2)图甲中踢出去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3)图乙中,手压缩弹簧过程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2.观察图片,运动状态的改变可归结为几种情形? 踢球 抱住球 把球磕飞 3.观察图片思考发生形变的原因是什么? …x 被大雪压垮的树枝被运动员压弯的撑竿 一迁移与应用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石头却完好无损,说明石头对鸡蛋有作用,鸡蛋对石头无 作用 B.只有能运动的物体才会施力,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力,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D.“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 的力也是存在的 名师津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具有以下特性: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 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存在只有 受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的力。 (2)力的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力的概念 活动与探究 1 1.如图甲所示,在足球场上,运动员把球踢飞,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球的运动状 态发生了改变;乙图中,弹簧被拉长或压缩,说明弹簧发生了形变。结合以上现象,回答以 下问题: (1)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2)图甲中踢出去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3)图乙中,手压缩弹簧过程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2.观察图片,运动状态的改变可归结为几种情形? 3.观察图片思考发生形变的原因是什么? 迁移与应用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石头却完好无损,说明石头对鸡蛋有作用,鸡蛋对石头无 作用 B.只有能运动的物体才会施力,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力,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D.“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 的力也是存在的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具有以下特性: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 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存在只有 受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的力。 (2)力的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那么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反作用力,即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 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4)力的独立性:一个物体可能同时受多个力作用,每一个力都产生独立的作用效果。 、力的图示 一活动与探究2 1.简述画力的图示的步骤,体会在力的图示中,力的三要素是如何呈现的?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最主要的区别在何处? 迁移与应用2 如图所示,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6N,试作出压力的图示,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并作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名师津 (1)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在画同一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图示时,必须选择同一标度;一般情况下,线段应选 2~5段整数段标度的长度。 (3)力的示意图:它是力的图示的一种简化,也是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作用点 方向和粗略大小,即对线段长度上没有严格要求,在不知道力的具体大小(或不需要具体大 小)时,通常画力的示意图,若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时,应画力的示意图。 (4)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把力表示出来,这是一种科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把 力译成几何语言,能更直观和形象地表示力。 三、重力 活动与探究3 1.苹果从树上下落,静止释放的物体竖直下落,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水会从高处 流向低处,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受什么共同的规律支配呢?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其本质是什么?重力与运动状态有关吗? 3.如图是建筑工地常用的重锤,用来检测墙壁是否竖直,为什么使用重锤就能够检测 墙壁是否竖直? 4.为什么说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共同决定?怎样理解G=mg?
那么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反作用力,即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 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4)力的独立性:一个物体可能同时受多个力作用,每一个力都产生独立的作用效果。 二、力的图示 活动与探究 2 1.简述画力的图示的步骤,体会在力的图示中,力的三要素是如何呈现的?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最主要的区别在何处? 迁移与应用 2 如图所示,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 6 N,试作出压力的图示,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并作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在画同一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图示时,必须选择同一标度;一般情况下,线段应选 2~5 段整数段标度的长度。 (3)力的示意图:它是力的图示的一种简化,也是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作用点、 方向和粗略大小,即对线段长度上没有严格要求,在不知道力的具体大小(或不需要具体大 小)时,通常画力的示意图,若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时,应画力的示意图。[来源:学科网] (4)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把力表示出来,这是一种科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把 力译成几何语言,能更直观和形象地表示力。 三、重力 活动与探究 3 1.苹果从树上下落,静止释放的物体竖直下落,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水会从高处 流向低处,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受什么共同的规律支配呢?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其本质是什么?重力与运动状态有关吗? 3.如图是建筑工地常用的重锤,用来检测墙壁是否竖直,为什么使用重锤就能够检测 墙壁是否竖直? 4.为什么说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共同决定?怎样理解 G=mg?
一迁移与应用3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名师②津 (1)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重力是地球的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并不等同于万有引力。 (2)重力大小G=mg ①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②不同地点,同一物体在地面上所在位置的纬度越高,所受重力越大;在地球上空的位 置海拔越高,重力越小 (3)重力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不等同于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等同于指向地球 (4)重力的测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静止时弹黄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如图甲)或 支持力(如图乙)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力,但它们的大小是相 等的。 在日常生活中,体检时常用磅秤测量我们的体重,工业上常用电子吊秤称更重的物体。 一活动与探究4 1.什么是重心?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吗?能不能认为地球只吸引物体的重心这 2.物体重心的位置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跟物体的放置情况和运动状态有关吗? 3.为什么用悬挂法可以确定不规则薄板状物体的重心? 4.通过重心这一概念体会物理中的等效替代思想。观察走钢丝图片,从重心的角度谈 谈走钢丝表演成功的关键。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拿一根横杆?
迁移与应用 3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1)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重力是地球的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并不等同于万有引力。 (2)重力大小 G=mg ①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②不同地点,同一物体在地面上所在位置的纬度越高,所受重力越大;在地球上空的位 置海拔越高,重力越小。 (3)重力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不等同于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等同于指向地球 球心。 (4)重力的测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如图甲)或 支持力(如图乙)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力,但它们的大小是相 等的。 [来源:Z,x x ,k.Co m] 在日常生活中,体检时常用磅秤测量我们的体重,工业上常用电子吊秤称更重的物体。 四、重心 活动与探究 4 1.什么是重心?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吗?能不能认为地球只吸引物体的重心这一 点? 2.物体重心的位置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跟物体的放置情况和运动状态有关吗? 3.为什么用悬挂法可以确定不规则薄板状物体的重心? 4.通过重心这一概念体会物理中的等效替代思想。观察走钢丝图片,从重心的角度谈 谈走钢丝表演成功的关键。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拿一根横杆?
一迁移与应用4 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在水由小孔慢慢流 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名师稳津 (1)重心是一个等效作用点: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分别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 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物体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只有形状规则且质量均匀分 布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3)重心的位置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如木工师傅用的拐尺,它的重心 就在拐尺的外边(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其重心在球心,而不在球壳上 (4)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如图所示,先在A点把薄板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悬绳的拉力在同一竖直线上,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A点的竖直线 AB上。然后在C点把物体悬挂起来,同理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C点的竖直线CD上 AB和CD的交点O,就是薄板的重心位置。 D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由施力物体发出,被受力物体接受的一种特殊物质
迁移与应用 4 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在水由小孔慢慢流 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1)重心是一个等效作用点: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分别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 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物体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 有关系,只有形状规则且质量均匀分 布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3)重心的位置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如木工师傅用的拐尺,它的重心 就在拐尺的外边(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其重心在球心,而不在球壳上。 (4)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如图所示,先在 A 点把薄板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悬绳的拉力在同一竖直线上,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 A 点的竖直线 AB 上。然后在 C 点把物体悬挂起来,同理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 C 点的竖直线 CD 上, AB 和 CD 的交点 O,就是薄板的重心位置。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由施力物体发出,被受力物体接受的一种特殊物质
C.力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 D.地球对苹果有力的作用,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所以苹果落向地球 2.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下落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3.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直铁丝变弯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的作用点 4.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AB 5.如图所示,把一边长为a的匀质立方体,绕AB棱翻转至对角面ABCD处于竖直位 置时,其重心位置升高多少? B 谷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1.答案:(1)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踢出去的足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3)用手“压”弹簧,手是施力物体,弹簧是受力物体,同时弹簧对手也有“挤压” 的效果,此时弹簧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因此,手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弹簧 既是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答案:(1)运动状态即速度,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2)踢球时,人对球的作用力使得球从静止到运动,球的速度增大; (3)抱住球时,球从运动到静止,球的速度减小 4)把球磕飞就是人对球的作用力使得球的速度大小、方向发生了变化 因此,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 3.答案:树枝垮下来,发生了形变,原因是树枝受到了雪的压力:撑竿变得弯曲,发 生了形变,原因是撑竿受到了运动员手臂的拉力。无论是被大雪压垮的树枝还是被运动员压 弯的撑竿共同之处在于在力的作用下它们都发生了形变。发生形变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具体表 现 迁移与应用1:C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效果可以不同,故A错。不管物体是 否运动,当它与别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它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错
C.力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 D.地球对苹果有力的作用,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所以苹果落向地球 2.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来源:学,科,网]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下落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来源:学。科。网 Z。X。X。K] 3.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直铁丝变弯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的作用点 4.如图所示,物体 A 对物体 B 的压力是 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5.如图所示,把一边长为 a 的匀质立方体,绕 AB 棱翻转至对角面 ABCD 处于竖直位 置时,其重心位置升高多少?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 1:1.答案:(1)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踢出去的足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3)用手“压”弹簧,手是施力物体,弹簧是受力物体,同时弹簧对手也有“挤压” 的效果,此时弹簧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因此,手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弹簧 既是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答案:(1)运动状态即速度,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2)踢球时,人对球的作用力使得球从静止到运动,球的速度增大; (3)抱住球时,球从运动到静止,球的速度减小; (4)把球磕飞就是人对球的作用力使得球的速度大小、方向发生了变化。 因此,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 3.答案:树枝垮下来,发生了形变,原因是树枝受到了雪的压力;撑竿变得弯曲,发 生了形变,原因是撑竿受到了运动员手臂的拉力。无论是被大雪压垮的树枝还是被运动员压 弯的撑竿共同之处在于在力的作用下它们都发生了形变。发生形变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具体表 现。 迁移与应用 1:C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效果可以不同,故 A 错。不管物体是 否运动,当它与别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它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