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市场铜供给曲线必须有世界各个铜生产国的数据)。绘出的曲线是短期的(只说明了1990年的 铜供给情况),它把当时的铜矿情况视为既定。另外,上表中的边际成本数据是各国的平均数 据:一国内所有铜生产者的边际成本之平均值。从此表可看出,扎伊尔是边际成本最低的铜生 产国。图7-5绘出了1990年世界铜供给曲线,它是通过把各国的铜供给曲线相加而得到的 图中MC,MCn,MC,MCs,MCD,MCC分别代表扎伊尔( Zaire)、赞比亚( Zambia)、智利 ( Chile)、美国( United states)、秘鲁(Peru)、加拿大( Canada)的铜供给曲线(边际成本曲线)。 美元/磅 C MCe 0.67 0.61 千吨 图7-5世界铜供给曲线(1990) 市场价格的决定 根据完全竞争对市场的假定,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活跃着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他 们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听从价格的召唤,依据价格行事,但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 对市场价格产生不了影响。那么这样的市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传统经济学认为,一种产品 的价格是由该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共同决定的。只有当供求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才 会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局部均衡分析所提出的供 求决定价格的理论,第九章将讨论一般均衡价格的决定机制。 (一)市场均衡 根据以上讨论,单一产品市场上,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各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之总和, 而且仅仅是产品价格的函数:Q=D(P):产品的市场供给也是各个生产者对该产品的供给之 总和,也仅仅是产品价格的函数:Q=S(P)。如果在当前价格P下D(P)<S(P),即供过于求, 就必然有一些生产者不能全部售出他们的产品,导致这些生产者要降价出售产品并削减产量, 从而引起市场供给量的下降和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使供给量和需求量相互靠近。相反,如果在 当前价格P下D(P)>S(P),即供不应求,那么产品属于紧俏,价格就会上升,需求量相应地 将有所下降。从生产者方面看,厂商看到产品价格较高且产品紧俏,于是在利润最大化动机的 驱使下会增加产量,市场供应量相应上升。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价格上升,需求量 下降,供应量上升,结果供需之间的距离缩小。 当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在某种价格下产品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价格变动将 会停止下来,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买卖交易也就做成了。这种使得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状态 就称为市场均衡,相应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相应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绐量(二者相等)称为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179 市场铜供给曲线必须有世界各个铜生产国的数据)。绘出的曲线是短期的(只说明了 1990 年的 铜供给情况),它把当时的铜矿情况视为既定。另外,上表中的边际成本数据是各国的平均数 据:一国内所有铜生产者的边际成本之平均值。从此表可看出,扎伊尔是边际成本最低的铜生 产国。图 7-5 绘出了 1990 年世界铜供给曲线,它是通过把各国的铜供给曲线相加而得到的。 图中 MCZ MCZ m MCC MCUS MCP MCCa , , , , , 分别代表扎伊尔(Zaire)、赞比亚(Zambia)、智利 (Chile)、美国(United States)、秘鲁(Peru)、加拿大(Canada)的铜供给曲线(边际成本曲线)。 三.市场价格的决定 根据完全竞争对市场的假定,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活跃着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他 们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听从价格的召唤,依据价格行事,但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 对市场价格产生不了影响。那么这样的市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传统经济学认为,一种产品 的价格是由该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共同决定的。只有当供求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才 会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局部均衡分析所提出的供 求决定价格的理论,第九章将讨论一般均衡价格的决定机制。 (一) 市场均衡 根据以上讨论,单一产品市场上,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各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之总和, 而且仅仅是产品价格的函数: Q = D(P) ;产品的市场供给也是各个生产者对该产品的供给之 总和,也仅仅是产品价格的函数: Q = S(P) 。如果在当前价格 P 下 D(P) S(P) ,即供过于求, 就必然有一些生产者不能全部售出他们的产品,导致这些生产者要降价出售产品并削减产量, 从而引起市场供给量的下降和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使供给量和需求量相互靠近。相反,如果在 当前价格 P 下 D(P) S(P) ,即供不应求,那么产品属于紧俏,价格就会上升,需求量相应地 将有所下降。从生产者方面看,厂商看到产品价格较高且产品紧俏,于是在利润最大化动机的 驱使下会增加产量,市场供应量相应上升。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价格上升,需求量 下降,供应量上升,结果供需之间的距离缩小。 当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在某种价格下产品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价格变动将 会停止下来,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买卖交易也就做成了。这种使得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状态, 就称为市场均衡,相应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相应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二者相等)称为 美元/磅 MCCa 1.10 MCP 0.98 MCUS 0.84 MCC 0.72 MCZ m 0.67 MCZ 0.61 390 820 2370 3920 4293 5053 千吨 图 7-5 世界铜供给曲线(1990)
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均衡数量。产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因为在没有达到均衡的情况下,买者与卖者之间 关于交易价格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因而交易还无法做成。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最重 要的两个量,它们表示了市场上买卖交易最终做成时的产品价格和产品供求量。 消费者和生产者千千万万,尽管没有人去统计过究竞需要多少数量的产品,但市场交易 的结果总是使产品总供给等于产品总需求。那么,促使经济如此运转的机制是什么?乃就是价 格机制,它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进行调节,指挥市场走向供求相等的均衡 状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就要下降,由于各个经济活动 者都依据价格行事,因而他们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结 果使供给有所减少,需求有所增加,从而需求与供给的差距 变小。当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要上升,各个经济活动者 又会根据价格的上升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供给有 所增加,需求有所下降,供求差距缩小。只要供给不等于需 求,那么这样的自动调节就不会停止,直到调整至供给等于 需求的状态出现,使市场达到均衡,这时产品的市场价格就 真正形成了。 这种供求决定价格的局部均衡理论,可用图7-6加以直图7-6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观地描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由市场需求曲线D和市场供给曲线S的交点E决定的。 (二)均衡的变动 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仅仅是需求量和供给量沿着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动,影响不 了均衡。我们称这种变动为商品供求量的变动,但每一价格水平下的供求量不变。 均衡点E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只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动, 市场均衡就不会变动。只有当供求曲线发生位置变动的时候,均衡才会发生变动。我们把供求 曲线位置的变动,称为供求变动,它是每一价格水平下的供求量的变动。在局部均衡分析中 影响供求曲线位置的因素被看作外部因素,它们包括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人们对经济前景 的预期、技术进步、利率、税率等。下面来看一下这些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市场供求,进而影 响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 1.影响需求的因素 收入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正常商品来讲,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会增加人 们对正常商品的需求。当然,对于劣质品,情况相反。在人们很穷的时候,由于没有钱而只能 吃土豆。一旦收入增加,土豆这种劣质消费品的需求就会减少,肉、蛋、鱼等正常消费品的需 求将增加。我们暂且不考虑劣质品,假定这里讨论的商品Q属于正常品。于是,收入的增加将 使需求曲线右移。尤其是当劳动者的工资率上升时,收入增加,从而需求增加 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影响商品Q的需求的重要因素。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商品Q的每一 价格水平就都较前相对降低,从而Q的需求增加。这里,假定了Q不是吉芬商品。对于吉芬商 品而言,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减少。实际中,吉芬品商品不多见,因而这里不考虑它 人们对商品Q的价格预期会影响该商品的需求。如果预期价格上升,意味着下一时期商 品将会涨价,因而人们要增加商品的当期购买量,这导致当期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也很重要。如果对经济前景看好,预期未来的收入将会有大幅度提高 那么人们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就会减少,从而对商品的当前需求就会增加。另外,当前的赊账 消费也就会增加。这些都使需求曲线右移 经济的周期波动对需求更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各种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水平提高,从而对商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在经济衰退时期,收入下降,需求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180 均衡数量。产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因为在没有达到均衡的情况下,买者与卖者之间 关于交易价格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因而交易还无法做成。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最重 要的两个量,它们表示了市场上买卖交易最终做成时的产品价格和产品供求量。 消费者和生产者千千万万,尽管没有人去统计过究竟需要多少数量的产品,但市场交易 的结果总是使产品总供给等于产品总需求。那么,促使经济如此运转的机制是什么?乃就是价 格机制,它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进行调节,指挥市场走向供求相等的均衡 状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就要下降,由于各个经济活动 者都依据价格行事,因而他们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结 果使供给有所减少,需求有所增加,从而需求与供给的差距 变小。当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要上升,各个经济活动者 又会根据价格的上升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供给有 所增加,需求有所下降,供求差距缩小。只要供给不等于需 求,那么这样的自动调节就不会停止,直到调整至供给等于 需求的状态出现,使市场达到均衡,这时产品的市场价格就 真正形成了。 这种供求决定价格的局部均衡理论,可用图 7-6 加以直 观地描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由市场需求曲线 D 和市场供给曲线 S 的交点 E 决定的。 (二) 均衡的变动 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仅仅是需求量和供给量沿着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动,影响不 了均衡。我们称这种变动为商品供求量的变动,但每一价格水平下的供求量不变。 均衡点 E 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只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动, 市场均衡就不会变动。只有当供求曲线发生位置变动的时候,均衡才会发生变动。我们把供求 曲线位置的变动,称为供求变动,它是每一价格水平下的供求量的变动。在局部均衡分析中, 影响供求曲线位置的因素被看作外部因素,它们包括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人们对经济前景 的预期、技术进步、利率、税率等。下面来看一下这些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市场供求,进而影 响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 1.影响需求的因素 收入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正常商品来讲,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会增加人 们对正常商品的需求。当然,对于劣质品,情况相反。在人们很穷的时候,由于没有钱而只能 吃土豆。一旦收入增加,土豆这种劣质消费品的需求就会减少,肉、蛋、鱼等正常消费品的需 求将增加。我们暂且不考虑劣质品,假定这里讨论的商品 Q 属于正常品。于是,收入的增加将 使需求曲线右移。尤其是当劳动者的工资率上升时,收入增加,从而需求增加。 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影响商品 Q 的需求的重要因素。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商品 Q 的每一 价格水平就都较前相对降低,从而 Q 的需求增加。这里,假定了 Q 不是吉芬商品。对于吉芬商 品而言,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减少。实际中,吉芬品商品不多见,因而这里不考虑它。 人们对商品 Q 的价格预期会影响该商品的需求。如果预期价格上升,意味着下一时期商 品将会涨价,因而人们要增加商品的当期购买量,这导致当期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也很重要。如果对经济前景看好,预期未来的收入将会有大幅度提高, 那么人们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就会减少,从而对商品的当前需求就会增加。另外,当前的赊账 消费也就会增加。这些都使需求曲线右移。 经济的周期波动对需求更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各种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水平提高,从而对商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在经济衰退时期,收入下降,需求 P D S Pe E Qe Q 图 7-6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在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需求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利率下降,当前收入 的未来价值下跌,这将刺激当前消费,使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不确定性也将影响当前需求。未来不确定性程度増加,使得人们对未来难于把握,从而 预期下降。为了应付不时之需,就要减少当前消费,导致需求需求曲线左移。比如我国实行住 房制度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工人下岗,这一切使得 未来的不确定性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看好,导致国内需求处于低潮,连续7 次降息对拉动需求都未能取得明显成效。尽管银行储蓄逐渐提高,到1999年底已逾6万亿元 人民币,但消费却不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预期通货膨胀率也是影响需求的因素之一。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这意味着持有实物商 品比持有货币在未来更加值钱,因而人们要增加当前对商品的购买,导致当前需求增加,需求 曲线右移。 税率、预算赤字、公债等政府活动,对需求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提高税率,导致人们的 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左移。当出现预算赤字时,政府为了弥补赤字而发 行公债,使得人们手中当前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减少,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左移。 总而言之,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收入水平、经济预期、物价水平、经济周期波动等是 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只要这些因素的作用使得需求曲线右移,而供给曲线未动,那么均衡加 格和均衡数量都要上升:反之,将会下降。 2.影响供给的因素 技术条件是影响供给曲线位置的最重要的因素。当一项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出现时,企 业生产同一数量的商品所需的成本较以前大为减少,这使得每一价格水平下的产品供应量都要 增加,从而供给曲线右移。事实上,技术进步是供给增加、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利率变动对供给也有着重要影响。利率下降,意味着借款的成本下降,企业的债务负担 减轻,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从而导致供给曲线右移。另外,利率变动还将影响企业 投资的机会成本。利率上升,特别是上升到高于企业投资的回报率,那么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 企业就不会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甚至会减少投资以缩小生产规模,导致产品供给下降,供给 曲线左移。反之,利率下降,特别是下降到低于企业生产的投资回报率,那么生产将会扩大, 产品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 同样,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借款的实际成本下降,企业也就愿意以借款投资的方 式来扩大生产,导致产品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 经济周期影响着产品供给。在经济繁荣时期,投资的盈利机会增加,盈利能力提高,资 金融通容易,比如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能够很容易地融通道投资所需的资金。这样,企业 也就愿意增加投资,从而产品供应增加,供给曲线右移。相反,在经济衰退时期,投资的盈利 能力下降,投资减少,产品供应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要素市场也影响着产品供应。如果企业想增加产品供应,但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价格随之 提高了不少,使企业扩大生产无利可图,那么要素价格的提高就要导致产品供应的减少,供给 曲线左移。尤其是当劳动价格上升,即工资率上升时,产品供给将减少 总之,影响供给的因素也很多。当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供给曲线右移时,如果需求曲线 不动,那么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数量将上升。反之,当供给曲线受影响而左移,需求曲线未 受影响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将下降。 3.供求同时变动 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当中只有一个发生位置变动,另一个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价 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能够明确地确定下来。但是,当供求同时发生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181 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在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需求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利率下降,当前收入 的未来价值下跌,这将刺激当前消费,使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不确定性也将影响当前需求。未来不确定性程度增加,使得人们对未来难于把握,从而 预期下降。为了应付不时之需,就要减少当前消费,导致需求需求曲线左移。比如我国实行住 房制度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工人下岗,这一切使得 未来的不确定性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看好,导致国内需求处于低潮,连续 7 次降息对拉动需求都未能取得明显成效。尽管银行储蓄逐渐提高,到 1999 年底已逾 6 万亿元 人民币,但消费却不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预期通货膨胀率也是影响需求的因素之一。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这意味着持有实物商 品比持有货币在未来更加值钱,因而人们要增加当前对商品的购买,导致当前需求增加,需求 曲线右移。 税率、预算赤字、公债等政府活动,对需求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提高税率,导致人们的 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左移。当出现预算赤字时,政府为了弥补赤字而发 行公债,使得人们手中当前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减少,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左移。 总而言之,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收入水平、经济预期、物价水平、经济周期波动等是 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只要这些因素的作用使得需求曲线右移,而供给曲线未动,那么均衡加 格和均衡数量都要上升;反之,将会下降。 2.影响供给的因素 技术条件是影响供给曲线位置的最重要的因素。当一项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出现时,企 业生产同一数量的商品所需的成本较以前大为减少,这使得每一价格水平下的产品供应量都要 增加,从而供给曲线右移。事实上,技术进步是供给增加、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利率变动对供给也有着重要影响。利率下降,意味着借款的成本下降,企业的债务负担 减轻,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从而导致供给曲线右移。另外,利率变动还将影响企业 投资的机会成本。利率上升,特别是上升到高于企业投资的回报率,那么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 企业就不会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甚至会减少投资以缩小生产规模,导致产品供给下降,供给 曲线左移。反之,利率下降,特别是下降到低于企业生产的投资回报率,那么生产将会扩大, 产品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 同样,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借款的实际成本下降,企业也就愿意以借款投资的方 式来扩大生产,导致产品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 经济周期影响着产品供给。在经济繁荣时期,投资的盈利机会增加,盈利能力提高,资 金融通容易,比如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能够很容易地融通道投资所需的资金。这样,企业 也就愿意增加投资,从而产品供应增加,供给曲线右移。相反,在经济衰退时期,投资的盈利 能力下降,投资减少,产品供应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要素市场也影响着产品供应。如果企业想增加产品供应,但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价格随之 提高了不少,使企业扩大生产无利可图,那么要素价格的提高就要导致产品供应的减少,供给 曲线左移。尤其是当劳动价格上升,即工资率上升时,产品供给将减少。 总之,影响供给的因素也很多。当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供给曲线右移时,如果需求曲线 不动,那么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数量将上升。反之,当供给曲线受影响而左移,需求曲线未 受影响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将下降。 3.供求同时变动 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当中只有一个发生位置变动,另一个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价 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能够明确地确定下来。但是,当供求同时发生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
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量二者当中就纵有一个不能明确地确定下来。 比如,利率既影响需求,又影响供给。如果利率下降,那么对需求的影响情况是需求增 加,需求曲线右移;对供给的影响也是供给曲线右移,结果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是上升 还是下降则不能给出定论。这也正是这几年我国利率连续下调的事实,利率下调的确让企业债 务负担减轻了不少,但没有引起产品的价格上升,反倒是商家为了促销而屡屡打起了价格战 消费者从价格战中获得了不少好处 又如,工资率的提高,一方面使得消费者收入增加,从而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 方面,使得企业生产的成本增加,供给曲线左移。这样一来,工资上升的结果是产品的均衡 价格上升,而均衡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则不得而知,没有定论。这就是通过局部均衡分 析得出的长工资的效果。 总之,在供求同向变动的情况下,均衡数量的变动情况是明确的,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不 得肯定(如图7-7(a)所示)。相反,在供求反向变动的情况下,均衡价格的变动情况是明确的, 但均衡数量的变动情况不得肯定(如图7-7(b)所示)。 D2 g 22 (a)供求同向变动 (b)供求反向变动 图77供求变动与均衡变动 (三)价格调整 现在讨论市场能否从一个非均衡的价格自动调节到均衡价格,或者说当旧的均衡被打破 时,经济能否并且如何自动恢复均衡,或者说从长期看,市场价格如何根据短期供求情况而变 动的问题。这就是涉及市场价格的自动调整过程 设产品Q的市场供给函数为Q=S(P),市场需求函数为Q=D(P)。用P=D-(Q)表示市 场需求函数的反函数,即反需求函数。在起始时刻,产品Q的市场价格为P,在这个价格水 平下市场并没有达到均衡,厂商们提供的Q0个单位的商品供不应求,于是厂商根据t=0时刻 的价格水平P,决定把t=1时刻的市场供应量提高到Q1=S(B)。然而,在1=1时刻,由于 市场供应量为Q1,市场需求为Q=D(P),因此产品无法按照上一时刻的价格继续销售,市场 价格只好确定在P=D-()=D-(S(P)水平。在这个新的价格水平下,厂商们看到,他们 应该把下一时刻(t=2)的总供应量调整到Q2=S(P)的水平。同样,在1=2时刻,产品的交 易价格不能是P,只能是P2=D(Q1)=D-(S(P)。这个过程一直进行下去,便出现从P开 始的价格调整过程: P=D-(S(P-)=D。S(P1)(t=12,…) 下面命题告诉我们,只要反需求曲线在商品的每一数量水平上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 相应的反供给曲线切线斜率的绝对值,上述价格调整过程就会使价格水平不断接近均衡价格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182 量二者当中就纵有一个不能明确地确定下来。 比如,利率既影响需求,又影响供给。如果利率下降,那么对需求的影响情况是需求增 加,需求曲线右移;对供给的影响也是供给曲线右移,结果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是上升 还是下降则不能给出定论。这也正是这几年我国利率连续下调的事实,利率下调的确让企业债 务负担减轻了不少,但没有引起产品的价格上升,反倒是商家为了促销而屡屡打起了价格战, 消费者从价格战中获得了不少好处。 又如,工资率的提高,一方面使得消费者收入增加,从而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 一方面,使得企业生产的成本增加,供给曲线左移。这样一来,工资上升的结果是产品的均衡 价格上升,而均衡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则不得而知,没有定论。这就是通过局部均衡分 析得出的长工资的效果。 总之,在供求同向变动的情况下,均衡数量的变动情况是明确的,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不 得肯定(如图 7-7(a)所示)。相反,在供求反向变动的情况下,均衡价格的变动情况是明确的, 但均衡数量的变动情况不得肯定(如图 7-7(b)所示)。 (三) 价格调整 现在讨论市场能否从一个非均衡的价格自动调节到均衡价格,或者说当旧的均衡被打破 时,经济能否并且如何自动恢复均衡,或者说从长期看,市场价格如何根据短期供求情况而变 动的问题。这就是涉及市场价格的自动调整过程。 设产品 Q 的市场供给函数为 Q = S(P) ,市场需求函数为 Q = D(P) 。用 ( ) 1 P D Q − = 表示市 场需求函数的反函数,即反需求函数。在起始时刻,产品 Q 的市场价格为 P0 ,在这个价格水 平下市场并没有达到均衡,厂商们提供的 Q0 个单位的商品供不应求,于是厂商根据 t = 0 时刻 的价格水平 P0 ,决定把 t =1 时刻的市场供应量提高到 ( ) Q1 = S P0 。然而,在 t =1 时刻,由于 市场供应量为 Q1 ,市场需求为 Q = D(P) ,因此产品无法按照上一时刻的价格继续销售,市场 价格只好确定在 ( ) ( ( )) 0 1 1 1 P1 D Q D S P − − = = 水平。在这个新的价格水平下,厂商们看到,他们 应该把下一时刻 (t = 2) 的总供应量调整到 ( ) Q2 = S P1 的水平。同样,在 t = 2 时刻,产品的交 易价格不能是 P1 ,只能是 ( ) ( ( )) 1 1 1 1 P2 D Q D S P − − = = 。这个过程一直进行下去,便出现从 P0 开 始的价格调整过程: ( ( )) ( ) ( 1,2, ) 1 1 1 Pt = D −1 S Pt− = D − S Pt− t = 下面命题告诉我们,只要反需求曲线在商品的每一数量水平上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 相应的反供给曲线切线斜率的绝对值,上述价格调整过程就会使价格水平不断接近均衡价格。 P P D2 D2 1S 2 S 2 S D1 D1 1S P2 P2 P1 P1 Q Q Q1 Q2 Q1 Q2 (a) 供求同向变动 (b) 供求反向变动 图 7-7 供求变动与均衡变动
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命题1.设市场需求函数Q=D(P)和市场供给函数Q=S(P)都严格单调并且可微 P=(Q)为反需求函数(即o(Q)=D-(Q),P=v(Q)为反供给函数(即vQ)=S(Q)。如 果sup{p(/v(Q:0<g<}<1,则对任何一个初始价格水平P≥0,价格调整过程 P=φ(S(P-1)(r=1,2,…)都是收敛的,并且其极限就是均衡价格 证明:令a=suv(Q g0g<,则对任何Q>0,都有05gsa1 注意,对于价格序列P=φ(S(P-1)(=1,2,…),根据微分中值定理,对于每个时刻t≥1 都存在介于P1和P之间的价格P使得下式成立 P+1-P|=o(S(P)-(S(P21)= dOs(P) (P1-P 记Q=S(P'),根据反函数求导法则, do(s(p)) do(@ ds(P) do(e/do dp(o/dg (@n) do dp dp/ds(P dy(@)do y(er) 于是,|p,p1Q)(P-P-)aP-P2l(=12)。然后通过递推,便可得到: v() Pm-P|salP-Pl|s…≤alP-fl( 进而对任何121及k21,都有Pk-Pls∑P,-P-|∑a-<P-l 这说明P=(S(P-1)(=1,2,…)是柯西 auchy)序列,从而必是收敛序列。设其极限为P, 则从反需求函数P=0(Q)和供给函数Q=S(P)的连续性可知 Pe=lim P+1=lim ( S(P))=(S(lim P))=o(S(P))=D(S(P) 从而D(P)=S(P),即P是均衡价格。命题1得证。 (a)正常商品的蛛网模型 (b)吉芬商品的蛛网模型 图7-8蛛网模型:接近市场均衡的价格调整过程 命题1所述的价格调整过程如图7-8所示,其收敛路径好像一张蜘蛛网,故人们把它表 述的局部均衡模型形象地称为蛛网模型( cobweb model)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183 命题 1. 设市场需求函数 Q = D(P) 和市场供给函数 Q = S(P) 都严格单调并且可微, P =(Q) 为反需求函数(即 ( ) ( ) 1 Q D Q − = ),P =(Q) 为反供给函数(即 ( ) ( ) 1 Q S Q − = )。如 果 sup(Q) (Q) : 0 Q 1 ,则对任何一个初始价格水平 P0 0 ,价格调整过程 ( ( )) ( 1,2, ) Pt = S Pt−1 t = 都是收敛的,并且其极限就是均衡价格。 证明:令 = Q Q Q : 0 ( ) ( ) sup ,则对任何 Q 0 ,都有 1 ( ) ( ) 0 Q Q 。 注意,对于价格序列 ( ( )) ( 1,2, ) Pt = S Pt−1 t = ,根据微分中值定理,对于每个时刻 t 1, 都存在介于 Pt−1 和 Pt 之间的价格 Pt 使得下式成立: ( ) 1 1 1 ( ( )) ( ( )) ( ( )) + − − − − = − = t t t t t t t P P d P d S P P P S P S P 记 ( ) Qt S Pt = ,根据反函数求导法则, ( ) ( ) ( ) ( ) ( ) ( ( )) ( ) ( ) ( ) t t t t t t t t t Q Q d Q dQ d Q dQ dP d S P d Q dQ dP d S P dQ d Q dP d S P = = = = 于是, ( ) ( 1,2, ) ( ) ( ) 1 − 1 − 1 = + − = − − P P P P t Q Q P P t t t t t t t t 。然后通过递推,便可得到: ( 1,2, ) Pt+1 − Pt Pt − Pt−1 t P1 − P0 t = 进而对任何 t 1 及 k 1 ,都有 1 0 1 1 0 1 1 1 1 P P P P P P P P k t i t i k i t k t t i t i − − − − − + = + = + + + − 。 这说明 ( ( )) ( 1,2, ) Pt = S Pt−1 t = 是柯西(Cauchy)序列,从而必是收敛序列。设其极限为 Pe , 则从反需求函数 P =(Q) 和供给函数 Q = S(P) 的连续性可知, lim lim ( ( )) ( (lim )) ( ( )) ( ( )) 1 1 t e e t t t t t Pe P S P S P S P D S P − → → + → = = = = = 从而 ( ) ( ) D Pe = S Pe ,即 Pe 是均衡价格。命题 1 得证。 命题 1 所述的价格调整过程如图 7-8 所示,其收敛路径好像一张蜘蛛网,故人们把它表 述的局部均衡模型形象地称为蛛网模型(cobweb model)。 P P S D S P0 P0 D Pe Pe Q Q (a) 正常商品的蛛网模型 (b) 吉芬商品的蛛网模型 图 7-8 蛛网模型:接近市场均衡的价格调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