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轴线 0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 在《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 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 部庚)。 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 站,并邀请该局总工程师、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John Lucian Sovage) 来华考察。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 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 果而终
时间轴线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 在《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 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 部庚)。 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 站,并邀请该局总工程师、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John Lucian Sovage) 来华考察。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 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 果而终
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 洪工程。 1953年初,毛泽东视察三峡时,重提三峡工程。他说:“三峡水利枢纽是 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 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又作“更立西江石 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词句表示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 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督办。 0 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江汉平原、洞庭湖 区损失惨重。这次大水再次警示:消除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乃是治理长 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9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在《关于治江计划基 本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三峡坝址拟选在黄陵庙地区,蓄水位拟选为191.5米
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 洪工程。 1953年初,毛泽东视察三峡时,重提三峡工程。他说:“三峡水利枢纽是 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 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又作“更立西江石 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词句表示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 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督办。 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江汉平原、洞庭湖 区损失惨重。这次大水再次警示:消除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乃是治理长 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9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在《关于治江计划基 本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三峡坝址拟选在黄陵庙地区,蓄水位拟选为191.5米
1958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作了关于长江流域和三峡 工程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 见》,明确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 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 工作。”当月,周恩来总理登上三斗坪中堡岛,与随行专家共同研究三峡工程 坝址优选方案。3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葛洲坝坝址。6月,长江三峡水利枢 纽第一次科研会议在武汉召开,82个相关单位的268人参加,会后向中央报送 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科学技术研究会议的报告》。8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了 北戴河的长江三峡会议,更具体地研究了进一步加快三峡设计及准备工作的有 关问题,要求1958年底完成三峡初设要点报告
1958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作了关于长江流域和三峡 工程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 见》,明确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 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 工作。”当月,周恩来总理登上三斗坪中堡岛,与随行专家共同研究三峡工程 坝址优选方案。3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葛洲坝坝址。6月,长江三峡水利枢 纽第一次科研会议在武汉召开,82个相关单位的268人参加,会后向中央报送 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科学技术研究会议的报告》。8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了 北戴河的长江三峡会议,更具体地研究了进一步加快三峡设计及准备工作的有 关问题,要求1958年底完成三峡初设要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