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Etiology and mechanism(+4 ④釉质破坏后,牙本质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 ⑤龋损过程有多种混合菌参与 ⑥龋病过程分两个阶段:酸脱矿;酶分解基质 中心思想 细菌+糖一酸+牙齿一矿、有机物分解龋 无机物脱矿在先,有机质破坏在后。 Department Of Oral Path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6htp://1.51.214.13
Department Of Oral Path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6 http://1.51.214.13 ④ 釉质破坏后, 牙本质无机物脱矿, 有机物分解 ⑤ 龋损过程有多种混合菌参与 ⑥ 龋病过程分两个阶段:酸脱矿; 酶分解基质 适宜的温度、湿度、时间 细菌+糖 酸 脱矿、有机物分解 +牙齿 龋 无机物脱矿在先,有机质破坏在后。 中心思想:
对绝学纫学诡的評价 ●总结了龋病过程的三项主要因素: 产酸和蛋白溶解酶的细菌; >细菌代谢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 >发生龋的牙齿。 ●奠定了现代龋病病因学基础。 Department Of Oral Path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7http://1.51.214.13
Department Of Oral Path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7 http://1.51.214.13 总结了龋病过程的三项主要因素: 产酸和蛋白溶解酶的细菌; 细菌代谢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 发生龋的牙齿。 奠定了现代龋病病因学基础
对绝学纫学诡的評价 ●该学说不能解释龋病的特异性部位; 不能解释龋为何能从平滑面开始; 未能提出牙菌斑附着和局部细菌活性概念; ●未能指出特异的致龋菌群; ●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人是无龋的; ●不能解释静止龋现象。 Department Of Oral Path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8htp://1.51.214.13
Department Of Oral Path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8 http://1.51.214.13 该学说不能解释龋病的特异性部位; 不能解释龋为何能从平滑面开始; 未能提出牙菌斑附着和局部细菌活性概念; 未能指出特异的致龋菌群; 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人是无龋的; 不能解释静止龋现象
4. Etiology and mechanism( 蛋白溶解学说( proteolytic theory) ■1947年 Gottlieb等基于早期组织学观察 提出的 ■有机质溶解在先,无机物脱矿在后 一些实验证实该学说的局限性 Department Of Oral Path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9http://1.51.214.13
Department Of Oral Path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9 http://1.51.214.13 蛋白溶解学说(proteolytic theory) 1947年Gottlieb等基于早期组织学观察 提出的 有机质溶解在先,无机物脱矿在后 一些实验证实该学说的局限性
4. Etiology and mechanism( ●蛋白溶解一螯合学说 (proteolytic-chelation theory) ■1955年 Schatz、 Martin等提出 ■有机质和无机物同步破坏 ■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 ■在龋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很小 Department Of Oral Path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10http://1.51.214.13
Department Of Oral Path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10 http://1.51.214.13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proteolytic-chelation theory) 1955年Schatz、Martin等提出 有机质和无机物同步破坏 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 在龋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