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T 超滤、微滤和渗析 反渗透、渗透汽 化和气体渗透 大小 多孔膜 电中性的无孔膜 致密膜(无孔膜) 荷电的无孔膜 纳滤和电渗析
BUCT 11 大小 多孔膜 致密膜 (无孔膜) 超滤、微滤和渗析 电中性的无孔膜 荷电的无孔膜 反渗透、渗透汽 化和气体渗透 纳滤和电渗析
膜材料 BUCT 有机膜 陶瓷膜 12
BUCT 12 膜材料 有机膜 陶瓷膜 金属膜
膜材料的特性 不同种类的膜 都适应 耐压:一般膜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 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 ◆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耐酸碱:防止分离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成本低;
BUCT 13 膜材料的特性 ◆耐压:一般膜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 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 ◆耐高温: 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耐酸碱:防止分离 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成本低; 不同种类的膜 都适应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 BUCT 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 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 离的目的,故而可以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微滤(MF):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 力差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 孔径分布范围在0.025~14μm之间: 超滤(UF):分离介质同上,但孔径更小,为 0.001~0.02μm,分离推动力仍为压力差,适合 于分离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
BUCT 14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 • 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 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 离的目的,故而可以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 微滤(MF):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 力差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 孔径分布范围在0.025~14μm之间; ▪ 超滤(UF):分离介质同上,但孔径更小,为 0.001~0.02 μm,分离推动力仍为压力差,适合 于分离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
UCT 反渗透(RO):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 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 在0.0001~0.001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 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 为反渗透); ·纳滤: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 300~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 平均2nm; 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 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 膜分离操作;
BUCT 15 ▪ 反渗透(RO):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 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 在0.0001~0.001 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 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 为反渗透); ▪ 纳滤: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 300~1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 平均2nm; ▪ 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 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 膜分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