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刘纯,刘淑艳,沈谢天,孙海影,部庆燕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 继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 解英语各种问题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和笔 头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大纲》 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现代大学英语》第1册,杨立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现代大学英语》(1册)共16篇课文。每学期选择讲解8-9课。其余课文由学生课外 自主学习。每篇课文的学习分6个课时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0) 课文背景及内容理解2课时。介绍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简介、课文内容,重点 讨论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的立意和布局,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把握有整体感和 全景认识 11) 课文的语言处理4课时。通过语篇分析方法,立足于篇章整体,在真实的语境 中详细分析语言,注重难句释义,深刻理解语言的运用,并在语篇的深层语义上把 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话语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思辨能力。 12)主题评析及练习讨论2课时。在重点讲析了课文难点和疑点的基础上,对全文 进行整体上的梳理,概括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修辞手段,并设计主题讨论活动, 可包括小组陈述,课本剧表演。课后练习强调自主优化学习,重点讲解学生练习过 程中的难点和疑点。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整学年以学生的语法知识为基础,扩充学生的英语词汇量,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训练初步的听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的英语文化知识。以教材课文为中心,并辅以相 关的各种书面和电子材料。教材内容分为若干单元,每一单元有两篇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的阅读材料,并伴有大量的语法、词汇、听说练习。通过对TxtA课文的重点讲解,使学生 11
11 教学团队:刘纯,刘淑艳,沈谢天,孙海影,邰庆燕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 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 解英语各种问题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和笔 头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大纲》 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现代大学英语》第 1 册,杨立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现代大学英语》(1 册)共 16 篇课文。每学期选择讲解 8-9 课。其余课文由学生课外 自主学习。每篇课文的学习分 6 个课时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0) 课文背景及内容理解 2 课时。介绍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简介、课文内容,重点 讨论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的立意和布局,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把握有整体感和 全景认识 11) 课文的语言处理 4 课时。通过语篇分析方法,立足于篇章整体,在真实的语境 中详细分析语言,注重难句释义,深刻理解语言的运用,并在语篇的深层语义上把 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话语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思辨能力。 12) 主题评析及练习讨论 2 课时。在重点讲析了课文难点和疑点的基础上,对全文 进行整体上的梳理,概括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修辞手段,并设计主题讨论活动, 可包括小组陈述,课本剧表演。课后练习强调自主优化学习,重点讲解学生练习过 程中的难点和疑点。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整学年以学生的语法知识为基础,扩充学生的英语词汇量,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训练初步的听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的英语文化知识。以教材课文为中心,并辅以相 关的各种书面和电子材料。教材内容分为若干单元,每一单元有两篇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的阅读材料,并伴有大量的语法、词汇、听说练习。通过对 TextA 课文的重点讲解,使学生
对语法结构和语篇思考的能力有规律地循环加深。通过课文词汇的详细学习和课后练习,使 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扩大2000以上,熟练使用的单词量扩大1000以上。利用课文和相关的阅 读材料,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辅以一定量的听力材料,利用跟读、仿读等 手段,纠正学生的发音,并进行初步的听说训练。 五、教学方法 尽量改变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渐改为以“学生为中心”和 “任务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目标,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同时辅以现代化教学(多媒体及网络辅助)。以 课前预习一课堂讲授与讨论一课后练习的三部曲形式为主,学生进行各种技能练习,作业由 教师批阅或抽查,并在课堂上作讲评。 本课程的学期成绩由期末笔试成绩、期中成绩、期末口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 其权重分别为60%、10%、10%和1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出勤、课外作业和课 堂表现。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杨立民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杨立民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师用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阅读书目: 37.Chilvers,lan.Oxford Dictionary of2-Century Ar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8.Laird,Charlton.Webster's New World Thesaurus.US:MacMillan,Inc.1985. 39.Collins Cobuild Learner's Dictionary.Collins Cobuild.2000. 40.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etionary.Collins Cobuild.2000. 41.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Collins Cobuild.2001. 42.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 of Synonyms.Merriam-Webster.1984 43.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Merriam-Webster.1993. 44.Longman Language Activator.Longman.1993. 45.20hCentury Wor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46.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7.吴光华,《汉英大辞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48.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々
12 对语法结构和语篇思考的能力有规律地循环加深。通过课文词汇的详细学习和课后练习,使 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扩大 2000 以上,熟练使用的单词量扩大 1000 以上。利用课文和相关的阅 读材料,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辅以一定量的听力材料,利用跟读、仿读等 手段,纠正学生的发音,并进行初步的听说训练。 五、教学方法 尽量改变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渐改为以“学生为中心”和 “任务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目标,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同时辅以现代化教学(多媒体及网络辅助)。以 课前预习—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后练习的三部曲形式为主,学生进行各种技能练习,作业由 教师批阅或抽查,并在课堂上作讲评。 本课程的学期成绩由期末笔试成绩、期中成绩、期末口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 其权重分别为 60%、10%、10%和 1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出勤、课外作业和课 堂表现。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杨立民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年。 杨立民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教师用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年。 阅读书目: 37. Chilvers, Ian. Oxford Dictionary of 20th – Century A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38. Laird, Charlton. Webster’s New World Thesaurus. US: MacMillan, Inc. 1985. 39. Collins Cobuild Learner’s Dictionary. Collins Cobuild. 2000. 40.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 Collins Cobuild. 2000. 41.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 Collins Cobuild. 2001. 42. 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 of Synonyms. Merriam-Webster. 1984. 43.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Merriam-Webster. 1993. 44. Longman Language Activator. Longman. 1993. 45. 20th Century Wor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46. 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7. 吴光华,《汉英大辞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48. 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有别于其他的纯粹理论知识和单项技能课,是一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课。是其他 课程的基础,并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 八、说明: 1.课堂发言与讨论的规则: ·为了提高发言效率,发言者事先应制作多媒体: ·每组发言限制在5分钟之内: ·讨论时,每位发言者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发言内容与课文主题相关 2.讨论评价标准 1)General Requirements (1)Based on you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5)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3)Clear in logic and expression.(Other virtues will also appreciated 2)Content(answer three questions) (1.What is said in the text,and why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put across this idea?(about the idea) (2).How is this idea expressed?(about the language) (3).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text and how would you comment on it?(critical thinking.your own idea) 3)Marking Criteria (1).Main idea (60%) (2).Grammar and vocabulary(20%) (3).Language fluency and others(20%) 主捉人:刘纯 审核人:邹磊磊 分管教学院长:周永模 2011年10月14日 《高级英语(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级英语(一VAdvanced English(I)
13 本课程有别于其他的纯粹理论知识和单项技能课,是一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课。是其他 课程的基础,并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 八、说明: 1. 课堂发言与讨论的规则: •为了提高发言效率,发言者事先应制作多媒体; •每组发言限制在 5 分钟之内; •讨论时,每位发言者时间控制在 3 分钟内,发言内容与课文主题相关。 2. 讨论评价标准 1) General Requirements (1) Based on you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5)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3) Clear in logic and expression. (Other virtues will also appreciated) 2) Content (answer three questions) (1). What is said in the text, and why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put across this idea? (about the idea) (2). How is this idea expressed? (about the language) (3).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text and how would you comment on it? (critical thinking, your own idea) 3)Marking Criteria ( 1) . Main idea (60%) ( 2) . Grammar and vocabulary (20%) (3). Language fluency and others (20%) 主撰人 :刘纯 审核人: 邹磊磊 分管教学院长:周永模 2011 年 10 月 14 日 《高级英语(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级英语(一)/Advanced English(1)
课程编号:7405113 学分:6 学时:总学时96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96讨论学时:其他学时:) 开设学期:第5学期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课程级别: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 教学团队:高文成、魏本力、韩庆果、郭飞、盛国强、陈橙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 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技能的课程。主要目的是继续加强和不断提高学生在高年级 阶段语言综合技能,增强学生对篇章结构、文体风格、修辞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及知识结构与层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为学生今后 从事实际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 有、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 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课程 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 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 Lesson1(8学时)here Do We Go from Here? Lesson2(8学时) Two Kinds Lesson 3 (8 Goods Move.People Moves.Ideas Move.And Cultures Change Lesson4(8学时) Professions for Women Lesson5(8学时)Love Is a Fallacy Lesson6(8学时) Life Beyond Earth 14
14 课程编号:7405113 学 分:6 学 时:总学时 96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96 讨论学时: 其他学时: ) 开设学期:第 5 学期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课程级别: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 教学团队:高文成、魏本力、韩庆果、郭飞、盛国强、陈橙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 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技能的课程。主要目的是继续加强和不断提高学生在高年级 阶段语言综合技能,增强学生对篇章结构、文体风格、修辞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及知识结构与层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为学生今后 从事实际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 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 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课程 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 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 Lesson 1 (8 学时)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Lesson 2 (8 学时) Two Kinds Lesson 3 (8 学时) Goods Move. People Moves. Ideas Move. And Cultures Change Lesson 4 (8 学时) Professions for Women Lesson 5 (8 学时) Love Is a Fallacy Lesson 6 (8 学时) Life Beyond Earth
Lesson7(8学时)Invisible Man Lesson8(8学时)The Merely Very Good Lesson9(8学时)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 Lesson10(8学时)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1l Lesson11(8学时)An Iowa Christmas Lesson12(8学时) How News Becomes Opinion and Opinion Off-limits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培养学生对篇章结构、文体风 格、修辞方法等方面的分析欣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 语语言的综合技能。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以及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 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等练习,使得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技能水 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教材和 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磁带、光盘)、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 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L、BS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投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 出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成绩评定权重:平时作业占20%、 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梅会毅,杨立民,王立礼.《现代大学英语(5)》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阅读书目: 1.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5)》上海外语教有出版社.2003. 2.姚乃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全程通用词汇表》上海外语教有出版社.2001, 3.何其莘,童明.《文化透视英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5 Lesson 7 (8 学时) Invisible Man Lesson 8 (8 学时) The Merely Very Good Lesson 9 (8 学时) 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 Lesson 10 (8 学时) 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 Lesson 11 (8 学时) An Iowa Christmas Lesson 12 (8 学时) How News Becomes Opinion and Opinion Off-limits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培养学生对篇章结构、文体风 格、修辞方法等方面的分析欣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 语语言的综合技能。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以及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 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等练习,使得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技能水 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教材和 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磁带、光盘)、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 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 E-MAIL、BBS 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 出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成绩评定权重:平时作业占 20%、 期中考试占 20%、期末考试占 6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梅会毅,杨立民,王立礼.《现代大学英语(5)》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阅读书目: 1. 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5)》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 姚乃强.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全程通用词汇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何其莘,童明.《文化透视英语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