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生态习性1.擎生及栖息习性:2.食性:3.传病蚤种对宿主选择性单宿主型;寡宿主型;多宿主型
蚤●生态习性 蚤●生态习性 1.孳生及栖息习性: ◇ 阴暗、温湿的环境,如鼠洞、畜禽舍、屋角、 墙缝、床下及土坑等适合幼虫及蛹发育。 ◇ 主要分布于宿主的住所及活动场所,可随宿主 活动播散。 2.食性: ◇ 吸血是成蚤获取营养的唯一途径,雌雄成蚤均吸 血,唾液有抗凝作用,有些蚤种吸血后体重可增 至20-30倍。 边吸血边排粪。 3.传病蚤种对宿主选择性: 单宿主型;寡宿主型;多宿主型
蚤·生态习性4.成蚤的寄生方式5.温湿度影响6.活动范围:蚤足强壮有力,善跳跃,但活动范围不大可随交通工具播散,注意海关检疫
4.成蚤的寄生方式: ◇ 游离型:巢穴型、体表型 ◇ 半固定型:♀相当长期(1-2周或更长) 将口器固定于宿主的皮下吸血 ◇ 固定型:♀营永久性固定生活,仅中、南美 洲和非洲的穿皮潜蚤寄生于人体 55.温湿度影响: 温湿度影响: ◇ 蚤对温湿度很敏感,在高温低湿时易死亡。 ◇ 宿主高热或死亡后体温降低,很快离开寻找新 宿主。 66.活动范围: 活动范围: ◇ 蚤足强壮有力,善跳跃,但活动范围不大, ◇ 可随交通工具播散,注意海关检疫。 蚤●生态习性 蚤●生态习性
蚤·印鼠客蚤主要宿主:家栖或半家栖型的鼠类,人等鼠巢是其最主要擎生和繁殖场所。家鼠间和人间鼠疫的最重要的传播媒介鼠性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媒介缩小膜壳缭虫的中间宿主嗜温湿,东北8-9月,云南4-10月高峰
◇ 主要宿主:家栖或半家栖型的鼠类,人等。 ◇ 鼠巢是其最主要孳生和繁殖场所。 ◇ 家鼠间和人间鼠疫的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 鼠性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媒介。 ◇ 缩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 ◇ 嗜温湿,东北8-9月,云南4-10月高峰 蚤●蚤●蚤●印鼠客蚤 印鼠客蚤
圣·人蚤广宿主型:家畜:犬、猪、羊、猫等野兽:狼、狐,啮齿类:鼠类,旱獭等人蚤是蚤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蚤种擎生、栖息场所:狗窝、猪圈、獭洞、鼠洞卫生条件欠佳的人类居住和活动场所如窑洞、房屋、仓库、车站候车室等对人畜的叮刺性最强,是腺鼠疫的重要传播媒介但其媒介效能低于印鼠客蚤东北7-8月,云南等南方全年均有
◇ 孳生、栖息场所:狗窝、猪圈、獭洞、鼠洞 卫生条件欠佳的人类居住和活动场所, 如窑洞、房屋、仓库、车站候车室等。 ◇ 广宿主型:家畜:犬、猪、羊、猫等, 野兽:狼、狐, 啮齿类:鼠类,旱獭等。 人蚤是蚤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蚤种。 ◇ 对人畜的叮刺性最强,是腺鼠疫的重要传播媒介 但其媒介效能低于印鼠客蚤。 ◇ 东北7-8月,云南等南方全年均有。 蚤●蚤●蚤●人蚤人蚤
蚤·传病致病1.叮刺吸血:变应原,奇痒,“痒痒病”,精神恐慌症。viu2.寄生:穿皮潜蚤引起潜蚤病多见于人的脚趾间趾甲下也见于肘间腋下\阴部的皮下3.传播疾病★ 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氏体终身携带,粪便污染★ 缭虫病:长膜壳缭虫、犬复孔缭虫
3.传播疾病 ★ 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氏体 终身携带,粪便污染 ★ 绦虫病:长膜壳绦虫、犬复孔绦虫 1.叮刺吸血:变应原,奇痒,“ 痒痒病” , 精神恐慌症。 2.寄生:穿皮潜蚤引起潜蚤病, 多见于人的脚趾间趾甲下, 也见于肘间腋下\阴部的皮下。 蚤●蚤●蚤●传病致病 传病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