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仿写 1、小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请你按他的句式续写下去
16 第五部分 仿写 1、小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请你按他的句式续写下去
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 限生机:是 是 2、换一种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 有增减。(3分) 例: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仿 3、仿照下面句式,写一个比喻句。 例: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仿 第六部分:诗文默写背诵 【一】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背诵、默写。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第五首:
17 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 限生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换一种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 有增减。(3 分) 例: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仿: 3、仿照下面句式,写一个比喻句。 例: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仿: 第六部分:诗文默写背诵 【一】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背诵、默写。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第五首:
第六首: 第七首: 第八首: 第九首: 第十首: 【三】诗词我积累 1、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写出作者,题目。 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树 2、描写风花雪月、树木鸟马的诗句,写出作者,题目
18 第六首: 第七首: 第八首: 第九首: 第十首: 【三】诗词我积累 1、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写出作者,题目。 春: 夏: 秋: 冬: 2、描写风花雪月、树木鸟马的诗句,写出作者,题目。 风: 花: 雪: 月: 树:
木鸟马 二、古诗词鉴赏 春光好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 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一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4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 5.“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 简要分析。(3分) 答 早梅 唐张谓 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 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 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3分) 三、文言文阅读: 【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总结及积累: 第一课:《伤仲永》 作家作品 、重点字词 内容分析
19 木: 鸟: 马: 二、古诗词鉴赏 【一】 (一)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 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4.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 分) 答: 5.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 简要分析。(3 分) 答: (二) 早 梅 唐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 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 分)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 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3 分) 三、文言文阅读: 【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总结及积累: 第一课:《伤仲永》 一、作家作品 二、重点字词: 三、内容分析:
1、方仲永过人之处 2、变化 3、变化的主要原因: 4、故事中的道理 5、作者的人才观 四、拓展练习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 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央,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 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 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 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 以食之,明不欺也。一一《韩诗外传》 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比较一下本文中的孟母与《伤仲永》中仲永的父亲在教子上有什么不 第二课:《木兰诗》 作家作品 《木兰诗》又叫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选 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这首诗与 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 “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二、重点字词 内容分析: 1、木兰的形象 2、思想内容: 3、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 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 清真相。 四、拓展练习 私心(12分)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 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 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 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 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 谓无私乎?”【遵义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试题】 1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5分) ①辄叱遣之 辄 ②时人方之前朝贡 禹方 然少蕴藉 然 ④若是
20 1、方仲永过人之处: 2、 变化: 3、变化的主要原因: 4、故事中的道理: 5、作者的人才观: 四、拓展练习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 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央,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 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 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 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 以食之,明不欺也。——《韩诗外传》 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比较一下本文中的孟母与《伤仲永》中仲永的父亲在教子上有什么不 第二课:《木兰诗》 一、 作家作品 《木兰诗》又叫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选 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这首诗与 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 “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二、重点字词: 三、内容分析: 1、木兰的形象: 2、思想内容: 。 3、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 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 清真相。 四、拓展练习 私心(12 分)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 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 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 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 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 谓无私乎?”【遵义市 2009 年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试题】 1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5 分) ① 辄 叱遣之 辄 : ② 时人 方之 前朝贡 禹 方: ③ 然 少 蕴 藉 然 : ④ 若 是